APP下载

乡村寄宿制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2020-04-24黄子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乡村体会

黄子奎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对教育重视和农村教育布局的不断调整,农村教育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小学拥有寄宿制模式已经成为了较为重要的条件,但仍存在着部分问题。因此农村小学也必须积极寻求农村村教育规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学生的课余活动。本文笔者将具体讨论乡村寄宿制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乡村;寄宿制小学;体会

教育是百年大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就造成了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滞留,由于家庭照顾的不到位,加之农村教育的管理松散,导致农村教育水平较落后,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未来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就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成为了一个难题。

一、乡村推行寄宿制教学的好处

首先,寄宿制学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性格上或许也会较为敏感。那么无论是在班级中学习还是课后回到宿舍中,都免不了要和同学打交道,这也为学生今天后的人际处理能力打下基础。另外,通过独立的宿舍生活,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时间观念,更加合理的安排好作息时间。

其次,寄宿制教育有利于减轻家长的负担。相比于走读的学生,家长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以及对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而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可以处于一个更加安静的环境以及更加丰富的时间进行学习。

二、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弊端

由于统一的管理和师资力量的不足,难免会对小部分的学生管理不當,无法及时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同学间产生攀比心理,学生的生活费难以正常维持。我还见过一些学生因为家长常年在外,于是给孩子配备了一部智能机,导致孩子沉迷于游戏,最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此外,而相比于走读生而言,面对的同学都是熟悉的面孔以及熟悉的环境,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感觉生活较为单调,尤其产生了极大的对外界的向往,很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较为困难,生活费用较低,身体的营养很难跟上,这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提高寄宿制教育的质量措施

1.加强各部门老师的合理安排。

由于乡村教师的数量一直以来都严重缺乏,所以很多学校的老师也需要协助保育员的工作。班主任需要充当起班级的体的管理者。

针对小学寄宿生普遍年龄较小,自我的管理能力不够,保育员老师应该加强学生的睡眠管理,有部分学生趁着休息的时间,聊天,玩耍等。作为保育员肯定要对此现象进行监督。然而由于教师学生的数量不对等问题,保育员老师可能应付不过来,那么在课后班主任最好也能下宿舍帮助加强宿舍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这样也能极大体现班主任不仅“教书”更应“育人”。学校的老师在每学期也可组织学生展开内务评比大赛,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2.充分建立家校联系。

前文提到,由于农村劳动力不断转向城市,很多家长都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更应该承担起构建家校沟通的纽带,让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

例如,班主任老师可以每周和家长将进行“电话家访”,这样做有利于双方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一些动向。在电话中,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没时间照顾孩子,全靠老师的照料。”诸如此类的话,作为教师首先要肯定的使家长对于自己的认可,但是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培养是不够的。一个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来自各个方面的关爱,其中来及家庭的关爱更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家长的思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也可以多打些电话,老师代为转告等方法。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学生亲情上的缺失。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由于和普通学校的不同,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更应该规范完整的制度和具体条例,使学生在班级还是宿舍都能有一套管理方略。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广播站等阵地,结合教育教学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良表现或是优秀的学习习惯给予批评或者表扬,从而让养成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念。第二,可以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设立督察小组,由每班推选一位同学组成小组(小组成员每周更换),对学校的文明情况、就餐情况和休息情况进行督察,这样不仅能让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热爱集体的观念,也能帮助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后,可以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的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自由的去美化学习环境,这样有助于养成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共同分享劳动的喜悦,加强同学间的友好往来。

四、结语

目前政府正在贯彻落实、积极实施乡村教育问题。我相信,在国家策略结构的不断调整之下,一定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乡村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从而促进乡村教育的全面落实、提高、改善和均衡,以此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也相信,在我们乡村教育者的不断努力之下,寄宿制学校虽然仍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进行不断调整后,未来必定一片辉煌。

参考文献:

[1].董世华.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14(1):11-20

[2].贺奕.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9)

猜你喜欢

乡村体会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