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认知过程的化学融合
2020-04-24任志涛姜兆胜
任志涛 姜兆胜
摘 要:基于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平台,体现实践学习、实践认知和实践体系的化学融合。本文重点讨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构建,实践过程不断线,实践认知过程的感性认知、实践训练、合成训练和综合认知技能训练,校企合作产学研化学融合,以期为以土木行业为背景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化学融合
随着工程管理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加之信息时代下多学科融合发展趋势,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和工程法律的四门平台课程的融合与集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不同视角和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1+1>2的效应。我校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课程平台实践体系化学融合,与产业和实践融合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四大平台课程化学融合为主题,重点讨论工程管理专业四大平台课程实践教学隐形化学融合方案,提出实践学习四年不断线,实践课程和实践过程认知化学融合。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化学融合方案
为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是基于四大平台课程改革呈现隐性化学融合。通过适当的方法强化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现培养[1]。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的集成模式“渐进式一体化”教学模式[2],通过实践教学隐性化学融合和四大平台课程显性化学融合相结合路径。在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最大程度上,实现能力的综合提升,解决实践问题,从而更快地适应后期工作。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它突出了工程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的两轴操作实施的特点,形成基本建设过程的化学融合。
1.1 实践认知的化学融合
认知理论强调知识是学习者不断积极建构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加深多维理解来促进知识的灵活转移和应用的方法,是影响实际教学中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以天津城市建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背景,在教學中,我们应该提供与课程相关知识的多种观点,并训练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广泛的获取知识,深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心得与见解。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亲自操作能力。
1.2 教学实践手段的化学融合
(1)信息化手段的化学融合。专业软件(如AutoCAD、广联达预算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招投标模拟仿真软件等)的综合应用,在提高学生对软件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信息技术手段与实践课程整合,体现教育发展的多样性、互动性和统一性,在以往的研究上加强信息与价值的吸收、整合和创新,保证了实践课程的不断发展。
(2)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化学融合。根据工程的基本规律,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战略要求,提倡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项目管理,其中包括了工程管理教学中以项目建设程序为主线,将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集成为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建立了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的课程体系。
(3)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双轨制。通过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双轨制设置,实现“技术+经济+管理+法律”课程体系化学融合。毕业论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强调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和论文专业的全过程监控的特色;毕业设计选题同样体现项目的前期决策、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建设阶段施工规划和后评价的审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做到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双轨运行方式,在毕业实习设计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地上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教学的化学融合
在知识与信息时代,新知识、新技术等内容源源不断增加,知识的生命周期减少,技术等更新升级加快。工业部门和学校的人员采取聘用和兼职的形式,促进沟通、不断适应并带动技术升级,实现生产应用领域的协调和相互融合。与建筑业优秀企业签订实践与教学合作计划,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一方面,工业部门可以利用教师相对突出的科研能力,迅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优势,为他们提供员工培训和最新知识的继续教育,从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同时通过接受不同学校的学生实习,在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开支,并有更多可能认识专业型人才,从而提前聘用,增加了选拔具有较强能力和较高素质的未来员工的可能性。
3 结论
构建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主体,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因此做好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认知规律,构建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形成毕业论文(设计)双轨制和联合企业的实践,实现了课程体系的化学融合。只有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显性理论知识化学融合,再到产业部门的生产或应用现场,通过隐性的实践技能知识化学融合,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适需员工的无缝对接,实现协同利益最大化,实现工程管理专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实践研究[J].才智,2019(23):114.
[2]任宏,晏永刚.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集成模式与教学体系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80-83.
作者简介:任志涛,天津城建大学经管学院管理工程系主任,教授;姜兆胜,天津城建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