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04-24张莉
张莉
摘 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新课改的实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中已经刻不容缓,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联系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最后制定出合理可靠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达到更深刻对其有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为了紧跟现代教育的步伐,实现我们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入我国的教育事业中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我们将面临着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进入学校课堂等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做了如下探讨。
一、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入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故而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十分复杂,在这些传统文化里包含了很多优秀的思想文化,而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不能丢弃。我们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增强我们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还沉淀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追求。“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将这些优秀的文化植入教育,是我们重要的责任。中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塑造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师应该以语文为载体,除了教习学生们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拓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其正确的健康的三观。
二、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
传统文化的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在课堂吸引学生,并让其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呢?下面展开一些讨论
1.课堂经典教材的揣摩与拓展。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内容,需要引领学生们进行可反复的挖掘与揣摩,这样我们可以深化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最后可达到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拓宽学生们的思维,锻炼学生们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从而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这过程中对经典的文化进行普及,将传统文化的旗帜传递下去。
例如诗人孟浩然所作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里很多人知道有重阳节,但是有关重阳节的习俗,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教师可以进行详细讲解和阐述-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使自己心旷神怡、健身祛病。还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还使整个课堂变得趣味盎然,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悄悄的印在了学生们的思想中。
2.经典古诗文诵读。
经典古诗文是古人優秀精神的体现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我们会了解到时代背景,时代精神,以及可当时社会氛围。通过诵读这些古诗文,有感情的朗诵,让学生注入自己的情感,这样不仅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注入学生自己的理解,配合教师的讲授,学生遇到不能理解的传统文化,加以讲授,学生获得了知识,会因为获得知识而变得高兴,对语文的学习更感兴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学生收获了知识,优秀文化亦得到传承。例如在学习诗人陆游的“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时可以讲解清明节的由来还有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的由来除了有个故事之外,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使课堂充满趣味。
3.积累。
积累包括生活中的积累,还有课外阅读的积累,还有成语,典故的积累,还有对联的积累。除了诗歌能体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外,成语,对联,传统节日与农历也包含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通过成语的积累,学生会了解到更多的典故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的高贵精神和品质。
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巧妙的应用,还会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再有对联,对联的讲究与形式,其精彩其趣味性是无穷的,让学生接近对联,能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让其自己写对联,增强了其主动性,而有关写对联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传承。经典的对联往往有其相关的故事,了解其背景,更能理解古代的思想,根据背景学生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所要传达的精神品质。
三、结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发扬和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是我们的义务,将传统文化渗透入教育,通过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质,还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伟.试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13):186.
[2]李花芝.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