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鄂伦春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20-04-24刘玲

牡丹 2020年6期
关键词:鄂伦春鄂伦春族曲调

刘玲

随着近年来中国现代化步伐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鄂伦春族音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冲击。一方面,鄂伦春族的传统民歌因诸多原因,面临着后继无人和濒临失传的尴尬局面,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人们又欣喜地看到,时代的变革和新传媒手段的兴盛,为民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被人们称为“原生态”的鄂伦春族音乐,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鄂伦春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将会迎来又一个人们期待的春天。

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能够捕捉到民族民间音乐的掠影,其根植于民众的生活中,贯穿于音乐历史发展的全程,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鄂伦春族音乐最初没有文字记录,仅仅靠民间艺人口传心授,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因此,研究鄂伦春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梳理其发展的源流与历史脉络,研究其各种艺术形式,发掘其艺术价值,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梳理是鄂伦春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儿歌《勇敢的鄂伦春》(老版本)写道:“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满冈打呀打不尽。”这是一首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流行全国的鄂伦春族民歌。它反映出鄂伦春人勇敢、彪悍的性格,反映了他们的狩猎生活。“鄂伦春”在本民族语言中是“生活在山林中的人們”的意思,现共有8 000余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亦有一些分布在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鄂伦春族人过去生活在山林之中,世代以狩猎为生,过着漂泊不定、四处迁徙的生活。从20世纪50年代起,鄂伦春族人开始了定居生活,目前他们养猎并举,并从事农业、林业和手工业等多种经营。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清代通用满文,现通用汉文。黑龙江流域是鄂伦春族的历史摇篮,其族源与传说中的玄夷有关。鄂伦春族人原住在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一带。17世纪,沙俄侵略劫掠,迫使他们南迁到大、小兴安岭地区。鄂伦春人信仰萨满教,崇拜各种自然物、图腾和祖先,相信万物有灵。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一方人又创造了一方的民歌。因为民歌不是某一位作曲家的作品,不可能体现任何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所以民歌及其流行地和当地的地理情况密切相关。在古老的游猎生活中,鄂伦春族人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揭示了其在特定历史阶段所经历的痛苦与欢乐。他们以歌颂、悲愤、希望与追求等复杂的情绪,不同程度地呈示出鄂伦春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诸多不同社会生活的缩影。由于鄂伦春族音乐保留了大量古代文化信息,它们不仅有着极高的音乐价值,也是历史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学科重视与研究的宝贵资料。只有了解了鄂伦春族的发展史,了解了鄂伦春族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人们才能理解鄂伦春族拥有强悍生命力的缘由。正因如此,鄂伦春族音乐才能历久弥新,成为现当代人们表达情感和生活感受的方式之一。

二、鄂伦春族音乐形态的传承与发展

鄂伦春族音乐形态主要包括“赞达仁”“吕日格仁”“摩苏昆”和“萨满调”四种。

“赞达仁”是歌谣的意思,在鄂伦春语中是指除歌舞曲以外的歌曲。“赞达仁”可分为两类,一类旋律高亢刚健、悠扬跌宕,节奏自由或采用散板,类似于汉族的山歌,故有人称为长调赞达仁,如《站在高山上歌唱》。第二类赞达仁则和汉族的小调类似,节奏较规整,曲调也比较平和,有人叫短调赞达仁。《打猎归来》便是一首典型的短调赞达仁。“吕日格仁”由一人领唱即兴编词,众人应声只唱衬词。这种歌舞多在晚间举行,在林中空地烧起篝火,大家围着火堆边歌边舞。“摩苏昆”是鄂伦春族的长篇叙事歌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专曲专用,一首曲调只用来演唱一个故事;另一种是通用的曲调,不论唱哪一个故事都可以用这类曲调。“摩苏昆”往往有数十行甚至上百行歌词,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它的曲调常有变化,可伸长也可缩短,速度可快可慢,用来表现不同的情节和不同的人物。表演“摩苏昆”时说唱结合,有对环境的描述,也有人物的对白。“摩苏昆”的曲调和赞达仁中的叙事歌接近。“萨满调”是指萨满在请神、跳神、祭祖、葬礼等活动时唱的歌。其包括歌唱性的和舞蹈性的两类曲调。旋律具有神秘、粗犷的性质,节奏多变,用许多特殊的衬词,如“德米德”“可尼那”“也各呀”等。萨满调多用抓鼓伴奏,是一领众和的形式。

“赞达仁”上句的核心音调多为角一徵一羽―徵一角(mi—sol—la—sol—me),下句移低五度重复为羽—宫—商—宫—羽(la—do—re—do—la),采取反8型旋律线和以宫、商、角三个音为核心。“吕日格仁”的核心音调是宫—商—角—商—宫(do—re—mi—re—do)。许多鄂伦春族民歌都是对上述两个核心音调进行绕唱的产物。这两个核心音调不止在鄂伦春族民歌中出现,在阿尔泰语系其他民族的民歌中也很常见。

近现代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由民歌改编和创作的歌曲,有的在原有曲调上填入新词,有的在音乐上有了新发展。这些都赋予民歌新的艺术生命。由王垦填词的《勇敢的鄂伦春》,不但在鄂伦春族中传唱,而且流传于全国各地。再如由臧汝新填词的《清清的沾河》,也广泛流传于鄂伦春族猎民之中。

三、结语

对于音乐而言,任何时候都无法脱离时代背景。当代鄂伦春族音乐发展出一些新趋势,值得人们关注:一方面,新民歌发展如火如荼,为古老的民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另一方面,鄂伦春族音乐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坚守传统进行传承,还是大胆改革创新,这一问题专家和学者见仁见智,争议颇多。在社会转型、民族音乐文化日渐多元化的今天,鄂伦春族音乐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推上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因此,笔者呼吁,要大力保护传统文化,保护鄂伦春族音乐,尤其是原生态民歌。

(黑河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B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鄂伦春鄂伦春族曲调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研究
Wake up, Bunny
亲亲的鄂伦春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布谷鸟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鄂伦春小夜曲
倾情浇灌艺术花:记鄂伦春族老教师陈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