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室迎水面补漏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2020-04-24邵千江

建筑施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沉降缝外墙板漏水

邵千江

中天美好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6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车辆拥有率越来越高,停车需求越来越大,使得建筑项目的地下室越建越大。单个项目的地下室动辄数万平方米,甚至数十万平方米,地下室的层数也由1层扩展到数层[1-4]。

地下室底板、顶板和外墙板是抗裂防渗的重点防控对象,建筑设计时会按相关设计规范要求采取应对措施,沉降缝、变形缝、施工缝和后浇带等处也会采取防水构造措施。除了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以外,迎水面也会采取涂膜防水或卷材防水等一系列的防水辅助手段。但地下室的渗漏水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图1),严重的甚至影响地下室的建筑使用功能和结构使用寿命,施工总包单位和建设单位虽会尽全力去修补,但仍会留下很多漏水问题。

图1 地下室地面、顶面及墙面渗漏水现状

这样处理过的地下室,漏水的水源仍然存在,地下室湿度很大,墙面和天棚的涂料会发霉发黑,设备和露明管线会长期结露,梁底和板底的钢筋会锈蚀,继而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及结构的耐久性[5-8]。因此,漏水比较严重的地下室,单纯采用从背水面注浆的方式和局部引流的方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必须从技术层面或工艺层面另想办法,来解决困惑工程界数十年的补漏难题。

1 地下室迎水面补漏技术的研究和探索

1.1 地下室漏水成因分类

地下室漏水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成因有下列几类:

1)结构裂缝引起的漏水。

2)沉降缝、变形缝、施工缝处漏水,后浇带处置不当引起的漏水。

3)结构混凝土中蜂窝、麻面引起的渗漏水。

4)迎水面防水层及保护层失效引起的渗漏水。

这其中既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施工管控方面、材料方面的原因,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症结是结构自防水局部失效,沉降缝、变形缝、后浇带处置不当,而外防水又没真正起到辅助防水的功能。

1.2 背水面补漏弊端分析

背水面注浆的补漏方式,宜在地下室墙面、顶面粉刷前,以及地坪施工前进行,一旦地坪施工完成,底板上的漏点位置就难以确定,再采用普通方式注浆就无效了。如果把地坪拆除再补漏(图2),则不仅工程量非常大,而且也不一定能彻底补好。

图2 地下室地坪拆除后背水面注浆补漏

背水面注浆,对点状漏水比较有效;对条状漏水,也就是结构裂缝处的漏水和后浇带等处的漏水作用有限;对较大面积的蜂窝、麻面引起的漏水作用也有限;而对沉降缝、变形缝处的补漏则几乎无效。

如果背水面重复、密集注浆,则容易造成结构混凝土松散(图3),对结构耐久性有影响。另外,背水面注浆对室外水位影响也比较敏感,时间长了有可能再漏;背水面注浆后,漏水部位的钢筋仍沉浸在地下水中,容易锈蚀。

如果背水面注浆仍没解决底板漏水问题,进而采用了开槽引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地坪与结构底板之间实际上是串水的,会导致地下室地坪大面积潮湿,地坪漆起皮,交通标志线缺失。

总之,地下室背水面补漏,只能堵住一些点状漏水和少量线状漏水,较严重的结构裂缝漏水以及沉降缝、变形缝、后浇带处漏水只能另辟蹊径。

1.3 背水面和迎水面注浆补漏对比试验

1.3.1 项目概况

图3 地下室墙面和顶面密集注浆后导致混凝土松散

某住宅项目,地下1层、地上16层,建筑总面积约153 400 m2,其中地下室面积约30 700 m2。3年前交付后地下室漏水很严重,虽经总包单位无数次修补,但地下室顶板和外墙板仍有较多渗漏水,且地下室底板的漏水依然很严重。总包单位在底板找平层上开了很多纵横交错的引水沟槽,但连续下雨时,地下室仍会积水,影响使用功能,业主意见很大,因此必须另想办法解决根本问题。

总包单位在地下室底板的6个主要漏水区域(图4)开槽引流后,地坪破损严重,必须在拆除地坪后进行补漏,补漏完成后再恢复地坪。在图4中,漏水区域①~⑥的面积分别为620、1 280、1 608、430、729、620 m2,总计5 287 m2。

图4 地下室底板主要漏水区域分布

地下室底板结构层厚度:主楼区域为80 cm,车库区域为40 cm。

地下室底板面找平层做法:最薄处10 cm的C25细石混凝土随捣随抹。

地下室底板下部的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做法:厚4 cm的C2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3.5 mm卷材防水层,厚2 cm水泥砂浆找平层及厚10 cm的C15素混凝土垫层。

地下室外墙板结构做法及防水做法:厚30 cm结构墙板,厚1.5 mm聚氨酯防水涂料,厚5 cm泡沫保护层。

地下室顶板覆土部分结构做法及防水层做法:厚25 cm的结构板,厚1.5 mm的防水涂料,厚2 cm的1∶2砂浆找平层,厚3.5 mm的卷材防水层,厚5 cm的C25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

1.3.2 样板区选择及地坪拆除

选择漏水比较严重、地坪开槽较多,既有结构裂缝又有后浇带漏水的典型区域,即第①区块作为样板区,面积约620 m2。

先由物业张贴告示,并对此区域内的车辆另行安排临时停车位;再由总包单位进行彩钢板围挡、拆除地坪、清运建筑垃圾、沿样板区周边砌截水沟、扫除积水和浮浆等施工。

1.3.3 地下室底板背水面补漏试验

先由背水面注浆单位对620 m2的样板区进行点状漏水及线状漏水排查,然后进行注浆管的埋设和分批注浆。铝合金注浆管埋深约10 cm,直径1 cm,间隔约15 cm。

经过2轮注浆并清理垃圾、扫除积水后,再连续观察一周,发现:十几个点状漏点已堵住;一条后浇带两侧的漏水量稍有减小;几条结构裂缝处的漏水量略有减小。

上述情况说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采用传统方式注浆,对点状漏水的堵漏效果明显,但对后浇带及贯穿性结构裂缝处的堵漏效果不明显。

1.3.4 地下室底板迎水面补漏试验

迎水面补漏单位进场后,先对上述620 m2样板区的漏水现状进行分析排查,再对后浇带位置进行放样,并在避开后浇带的前提下均匀布设了16根φ32 mm注浆管(图5),平均每根注浆管分摊面积约40 m2。

图5 样板区注浆管布置平面

迎水面注浆管的埋设方式为:用打孔机和φ32 mm的空心钻头打穿基础底板及底板以下的防水保护层、防水卷材层、水泥砂浆找平层以及素混凝土垫层,并深入土层10 cm左右,插入φ32 mm并带有闸阀的镀锌钢管,上端高出地面约50 cm(图6)。

主要注浆设备为1台小型高压注浆车,上面装有2台注浆泵,1台用来注水泥浆,另一台用来注防水浆。

拌制水泥浆用的水泥,为常用的P·C 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5左右。用于防水材料的主要为防水剂、速凝剂、固化剂等。2个容器里搅拌好的浆料通过2台注浆泵同时进行注浆,并通过注浆管上的三通混合在一起,然后深入地下,在基础垫层以下的土壤里再造一个防水层,进而起到永久防水的作用。

图6 样板区注浆管埋设剖面

注浆工艺:注浆压力宜低不宜高,一般为0.3~0.4 MPa,压力太大浆就跑远了;注浆速度也不宜太快;等邻近的注浆管由冒清水变为冒浆料后,关闭注浆机及注浆立管上的闸阀;接下去再注出现冒浆的另一根注浆管,如此往复,直至16根注浆管全部注浆完成。

注浆完成后撤出注浆泵及其他材料,并清理垃圾、扫除积水。连续观察一周后,发现原结构裂缝处、后浇带等处已没有漏水痕迹,整个样板区已很干燥,说明迎水面注浆试验获得成功。

1.3.5 迎水面再造防水层补漏技术的进一步试验和验证

上述620 m2的迎水面补漏样板,是在背水面补漏没解决结构裂缝处漏水及后浇带处漏水的前提下做的,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仍需进一步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本项目还有4 667 m2的地下室底板漏水严重,并且开槽引流后地面找平层破损严重,需拆除找平层后进行补漏,并在补漏完成后恢复地坪。为此,我们刚好利用这一机会对迎水面再造防水层的补漏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试验和验证。

为有序分流车辆,并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将剩余4 667 m2严重漏水的区域分成5个区块,分别进行围挡、拆除地坪、清运垃圾、补漏、恢复地坪等施工。

最终,补漏施工进展顺利,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5个区块面积4 667 m2的补漏试验,进一步说明打穿结构底板并在板底迎水面再造防水层的补漏技术,不仅实用高效,而且对减少地基基础的沉降变形也很有利。

1.3.6 对比试验结果

上述对比试验说明,打穿基础底板,并在迎水面再造一个永久防水层的补漏方法,补漏比较彻底,不仅能堵住一般的漏点,也能堵住结构贯穿性裂缝引起的漏水及沉降缝、后浇带等处的漏水。

由此推断,地下室外墙板及地下室顶板上的漏水,包括沉降缝、后浇带等处的漏水,也可用打穿结构板,并在迎水面再造防水层的做法进行补漏。

2 微创法迎水面补漏技术的试验和应用

2.1 地下室底板微创法补漏

本项目地下室共30 700 m2,前述6个严重漏水区块计5 287 m2是拆除了地坪后进行补漏的,剩下25 413 m2的基础底板虽有漏水,但细石混凝土地坪还是比较完整的,如果都拆除地坪后再进行补漏,则工期太长、成本太高,对业主的干扰也太大。为此,我们尝试进行微创法补漏。

在不拆除地坪的前提下,按每根注浆管40 m2左右的密度,对剩余的漏水区域分批打穿地下室地坪层、结构底板、防水保护层、防水层、砂浆找平层及素混凝土垫层,并深入土层约10 cm,再插入注浆管。然后同时注水泥浆和防水浆,在迎水面再造一个防水层,进而起到永久防水的目的。

地下室底板微创法补漏注浆时,必须做好现有地坪的成品保护。注浆完成后,及时沿地面割除注浆管,并用磨光机打磨平整。

用此微创法补漏,25 413 m2的地下室底板仅用了20多天就补漏完成了,效率很高且效果很好。

底板微创法补漏时,可避开车位,不需设围挡 、挪车位,只需设警示标志,对业主的影响较小。

2.2 地下室顶板、外墙板及沉降缝处微创法补漏

地下室顶板和外墙板渗漏水处,也用上述类似的方法,打穿结构板和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并深入土层10 cm左右,再设置注浆管,然后同时注水泥浆和防水浆,在迎水面再造一个防水层。

顶板和外墙板上的沉降缝、变形缝以及后浇带漏水处,两侧间隔1.5 m左右打孔注浆,其他工艺与上述一致。

3 防水机理

以硅酸盐水泥浆为基料,以防水剂、固化剂、速凝剂等的混合液为载体,通过双泵接入三通后,注入到结构板外的迎水面,并沿着附近卸压管的方向挤出水分、填充空隙,在停止注浆后的数十分钟内,在迎水面的土层内及原有防水层的间隙内,形成一个强度较高、具有一定延性且没有缝隙的永久防水层。

同时,注浆料中含有的无机化合物,在注浆压力作用下以水为载体,向结构裂缝处或其他渗漏水处渗透,最终形成枝蔓状的结晶物,堵住渗漏水途径(图7)。

4 成本分析

撇开地下室地坪因开槽引流较多、破损严重需拆除和清运,并在补漏完成后再恢复而产生的成本,30 700 m2严重渗漏水的地下室,采用打穿结构板并在迎水面再造一个永久防水层的补漏方法,共支出了147.45万元,折合每平方米地下室费用为48.03元,比背水面注浆并结合开槽引流的方式更有效、更彻底、更省钱,速度也更快。

图7 注浆原理示意

5 结语

虽然地下室防水最关键的是结构自防水,但在地下室结构设计和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留下一些渗漏水隐患,只是过程管控的力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结果,有些项目少有漏点,有些项目则漏得很严重,甚至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结构使用寿命。

本项目近30 000 m2严重漏水的地下室的补漏试验说明,采用打穿地下室结构板并在迎水面再造一个永久防水层的补漏方式,不仅能比较彻底地解决地下室底板、顶板和外墙板的渗漏水问题,也能解决沉降缝、变形缝及后浇带等处的渗漏水问题,效果好、速度快、费用省,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尤其是微创法迎水面补漏技术,特别适用于已竣工交付且已入住的楼盘地下室发生的渗漏水情况。

猜你喜欢

沉降缝外墙板漏水
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板技术探讨
钢结构住宅全预制保温外墙板施工技术研究
陶粒混凝土整体式外墙板热工与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渠道砼板沉降缝处治方案分析及施工探讨
房屋漏水,凭什么还要我交物业费?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丙烯酸盐在地铁车站沉降缝渗漏水治理中的应用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下雨时才漏水
建筑变形缝构造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