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灵长类动物对人工栽植植物破坏力初探
2020-04-24卜海侠徐晓娟孙伟东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管理处南京210028
●卜海侠 徐晓娟 孙伟东(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管理处 南京 210028)
圈养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的物理要素对野生动物的身心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物理因素包括不同的圈舍空间、高低变化的地势条件、多样的地表垫料、适宜的攀爬设施、庇护所、视线屏障、光源选择和气候选择梯度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物园选择人工栽植植物或因地制宜地利用天然林的方式作为动物笼舍内的攀爬设施、视觉屏障和遮阳的物理要素,模拟还原动物野外生存环境,使动物和游客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因此圈养野生动物笼舍种植什么植物已愈来愈受同行的关注。本试验对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6 组灵长类动物对植物的破坏力进行研究,初步评价不同的灵长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人工栽植植物的偏好与破坏程度,为未来人工栽植植物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本试验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亚洲灵长类动物区进行,选取6 组亚洲灵长类动物馆的动物,即成年黑叶猴组(A组)、成年黄颊长臂猿组(B组)、成年白颊长臂猿组(C组)、成年白眉长臂猿组(D组)、成年川金丝猴组(E组)和亚成年川金丝猴组(F组),试验动物组个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试验动物组内个体基本情况
1.2 试验笼舍
共选取3 个内展厅和6 个外运动场作为试验笼舍。各展厅与外运动场面积,见表2。
表2 各展厅与外运动场面积
1.3 试验植物
内展厅的展示面采用玻璃,其余为墙面,采光与通风较外运动场要弱,以栽植喜阴植物为主;外运动场除参观面为玻璃外,其他部分为不锈钢网格(4cm 4cm)结构,自然光照充足,以栽植喜阳植物为主,所有植物均采用地栽方式。所有试验笼舍植物的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外运动场之间用1~4m高的植物高矮错落作为视觉屏障。所有试验笼舍人工栽植植物的品种,见表3。
表3 试验笼舍人工栽植植物品种
续表3
1.4 试验设计
由于内展厅A1、A2、B和外运动场W7、W8 内的环境丰容主要为外放长臂猿和黑叶猴而布置,W3内的环境丰容主要为外放川金丝猴而布置,W5 与W6 内的环境丰容对长臂猿、黑叶猴和川金丝猴都适宜,故外放试验设计如下:外运动场W1、W3、W5、W6 用来放E组(成年川金丝猴组)和F组(亚成年川金丝猴组)动物;内展厅A1、A2、B及外运动场W1、W5、W6、W7、W8 用来放A组(成年黑叶猴组)、B组(成年黄颊长臂猿组)、C组(成年白颊长臂猿组)和D组(成年白眉长臂猿组)动物。将动物外放7d+植物保养7d(期间笼舍空置不放任何动物,让植物自然恢复,评分在1~3 分的植物品种加以人工保护)共14d作为1 个试验周期,每组试验动物外放至试验笼舍3 个周期,作为3 个重复对照。整个试验时间从10 月份持续至翌年7 月底,每天外放时间为上午 8 时至下午 16 时 30 分。12 月 30 日至翌年 3 月1 日外运动场温度较低,川金丝猴组正常外放,黑叶猴组和长臂猿组不外放。具体试验设计,见表4 和表5。
表4 试验分组设计
表5 试验动物外放试验笼舍试验时间设计
续表5
2 植物破坏程度描述及评分
5 分:未遭破坏。
4分:树叶、树枝和树干基本完好,保养可以恢复。
3 分:部分树叶被摘,树枝、树干保留完好,保养可以恢复。
2 分:部分树枝被折断,树干保留完好。
1 分:树叶被摘光,树枝和树干被折断。
按照上述植物破坏程度及评分标准,每组试验动物(个体间取平均)连续外放第7 天结束时,给试验笼舍被破坏的植物进行对照打分。在外放的7d时间里,将各试验组对栽植植物做定性的破坏分析,见表6。
表6 各组试验动物对试验笼舍内及外周植物破坏程度汇总分析表
续表6
续表6
3 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使用SAS(SAS for windows, version 9.1)软件包,采用ANOVA过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调用ANOVA对Model所界定的线性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并对各因素的效应进行多重比较。
4 结果与分析
4.1 成年黑叶猴组与成年长臂猿组对A1、A2、B、W1、W5、W6、W7、W8不同人工栽植植物品种的破坏程度对比
试验结果表明,成年黄颊长臂猿、成年白颊长臂猿和成年白眉长臂猿组对试验笼舍内外植物的破坏程度:4 分的植物为散尾葵、鸡蛋花;3 分的植物为旅人蕉、扶桑、橡树和枇杷树;另外成年白颊长臂猿组相对成年黄颊长臂猿、成年白眉长臂猿两组还会对紫叶李叶和孝顺竹的竹芯进行玩耍与采摘。成年黑叶猴组相对成年黄颊长臂猿、成年白颊长臂猿和成年白眉长臂猿组对A1、A2 内的三角梅破坏严重,差异显著(P<0.05)。成年黑叶猴组3 分的植物有旅人蕉、枇杷树、小叶女贞、板栗、紫叶李、三角梅、橡树、石榴叶、大叶女贞和桑树;2 分的植物有扶桑和枣树。成年黑叶猴组对内展厅植物的破坏品种数量明显少于外运动场内植物的品种数量,对外运动场外围植物的破坏品种数量明显多于外运动场内的植物品种数量。另外通过给试验笼舍被破坏的植物对照打分进行观察,发现组内不同动物个体对相同植物的破坏程度均存在差异,成年黑叶猴组中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破坏力大,成年黄颊长臂猿组中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破坏力大,成年白颊长臂猿组中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破坏力大,成年白眉长臂猿组中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破坏力大。
4.2 成年和亚成年的川金丝猴组对W1、W3、W5、W6不同人工栽植植物品种的破坏程度对比
成年与亚成年川金丝猴组对选择破坏的植物品种存在相似性,3 分的植物品种有大叶女贞、小叶女贞、枣树、板栗、紫叶李、榆树和桑树;2 分的植物品种有石榴叶。此外成年川金丝猴组相对亚成年川金丝猴组对橡树、枇杷树和桂花树的评分为2 分。亚成年川金丝猴组对橡树、枇杷树和桂花的破坏程度明显大于成年川金丝猴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6 所示。另外通过试验观察发现,组内不同个体对相同植物的破坏程度均存在差异。组内差异显示成年川金丝猴组中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破坏力大,亚成年川金丝猴组中人工育幼个体的破坏力相对较大。4.3 成年黑叶猴组和亚成年川金丝猴组对 W1、W5、W6 不同人工栽植植物品种的破坏程度对比
成年黑叶猴组与亚成年川金丝猴组对W1、W5、W6 不同人工栽种植物整体破坏范围大于成年长臂猿组;亚成年川金丝猴组对W1 场内的枇杷树和桂花的破坏程度明显大于成年黑叶猴组;成年黑叶猴组对W1 外周枣树和桑树的破坏程度明显大于亚成年川金丝猴组,均差异显著(P<0.05)。
5 讨论
5.1 灵长类动物对植物的破坏程度与动物食性有关
从成年黑叶猴组、成年黄颊长臂猿组、成年白颊长臂猿组和成年白眉长臂猿组对破坏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可以初步推测,其破坏程度与该物种对植物品种的喜食度有直接关系。虽然灵长类动物对破坏植物品种的选择以喜食度高的食物为主,但由于该场馆每日给灵长类动物提供的树叶品种以榆树叶、大叶女贞、小叶女贞、桑叶和紫叶李为主,所以动物对这几种植物的破坏力相对较低。黑叶猴和川金丝猴是对树叶采食量较大的灵长类动物,对自己喜食的植物,破坏力明显大于长臂猿。
5.2 灵长类动物对植物的破坏程度与动物个体性格、组内地位及组间关系有关
通过观察发现,组内不同个体对相同植物的破坏力差异与个体性别无明显关联,与个体性格以及在组内地位的关联性较大(组内个体均存在地位差异),3 组成年长臂猿试验组中都是组内个体强势的一方对植物的破坏力最大,成年川金丝猴组与亚成年川金丝猴组中均为性格较外向一方对植物的破坏力较大。组间不同个体对相同植物的破坏力差异可能与各组组内夫妻关系也有一定关系,破坏力最大的成年白颊长臂猿组,平日夫妻交流较少,由于群内彼此交流互动较少,也间接导致其对周边环境的敏感度增加,其破坏力也因此增加;破坏力最小的成年白眉长臂猿组夫妻,自小就生活在一起,夫妻感情和谐。通过观察发现,组内不同个体对相同植物的破坏力差异与个体的性格有关。
5.3 灵长类动物对植物的破坏程度与动物需求有关
将成年黑叶猴组及3 组成年长臂猿对A1、A2、B与W1、W5、W6、W7、W8 植物的整体破坏程度作对比,发现成年黑叶猴组对内展厅植物的破坏力明显小于对外运动场内植物的破坏力,这可能与内展厅、外运动场的笼舍设计有关,内展厅由森林灌木结合山石岩洞和原木栖架构成,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搭组山石,模仿喀斯特地貌在三面墙壁上堆砌错落的岩洞。而黑叶猴又是以石灰岩地形的悬崖峭壁和洞穴为主要生活环境的动物,所以与植物的互动较少,破坏力也较小。另外内展厅光照及通风都相对外运动场差,动物的情绪受环境因素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通过试验观察我们还发现,外运动场外放的动物对笼舍外围的植物兴趣较大,外围的植物更能激发动物的探索欲望,他们会借助笼网弹性的外力达到采食或破坏网外围植物的目的,这极大地满足了动物体能与智力锻炼能力的发挥。
5.4 灵长类动物对植物的破坏程度与动物对环境的选择与可控程度有关
试验发现,川金丝猴各组对W1、W5、W6 植物的破坏程度大于长臂猿各组。长臂猿与川金丝猴是典型的树栖灵长类动物,而外运动场的设计恰恰迎合了它们各自对环境的需求,长臂猿相对川金丝猴玩耍的区域选择性要大,顶部网格、软绳、游客玻璃面以及任何可以抓牢挥摆的东西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而金丝猴一般在栖架和植物周边活动,由于川金丝猴属于较敏感容易应激的动物,所以在游客参观面很少看到川金丝猴主动靠近人的行为(食物引诱或投喂除外)。因此川金丝猴与植物的互动会更多,从而对植物的破坏程度也会更大。
5.5 灵长类动物对植物的破坏程度与连续外放时间有关
通过7d连续外放观察与记录,我们发现,连续外放对于部分植物的破坏力是较大的,这7d时间里植物没有维护和保养的时间,而且随着植物被破坏的程度加大,动物对其摇晃的力度越大,动物在摇晃植物过程中获得的愉悦感越强,这可能与动物的习性有关。比如,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随着桂花树被进一步破坏,亚成年金丝猴在桂树枝摆荡的弹性不平衡感加剧,这可能激发了动物自我挑战的本能。
6 总结
灵长类动物对植物互动多,虽然会加速植物的毁坏,但对动物体能的锻炼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本试验可以推断,亚成年川金丝猴组、组内关系交流较少的长臂猿家庭以及组内地位较高的个体对植物破坏的程度相对大些,川金丝猴与黑叶猴整体对植物破坏的程度要大于长臂猿。蛋白质优先的营养摄入模式在野生灵长类动物中得以证实[1]。相对于果实,叶子是灵长类动物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2](Milton,1979),在大多数灵长类动物食物组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3],因此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对于川金丝猴与黑叶猴等以食树叶为主的灵长类动物而言,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本地性价比较高且动物比较偏爱的植物作为环境丰容的一部分,达到动物主动靠近、积极互动、锻炼体能的目的,同时通过控制每日提供给动物的植物品种和数量来调节动物对人工栽植植物的破坏程度。对于活跃度大的幼龄灵长类动物可以选择栽植树干较大、较强壮的植物为主,或缩短动物外放时间以延长植物保养时间。另外选择观赏价值高但动物破坏力极小的植物作为环境丰容的一部分,可以明显增加游客观赏体验度。本文中涉及到的旅人蕉、小琴丝竹、板栗及紫叶李都是不错的选择,动物既喜欢互动玩耍又对该品种植物的破坏力小。当然,植物在栽植一段时间后,需要必要的人工养护,动物连续外放对植物的破坏很大,需要在动物外放与植物养护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样即可满足动物食用、玩耍的需要,又能使被破坏的植物得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