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经济学原理看公共卫生防治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2020-04-23蒋志娟

销售与管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世界经济

蒋志娟

经济学是一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且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当前已经被应用于生活中的许多领域。本文分析了公共卫生防治与国际合作的关系,利用经济学一般原理解释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中国在协作全球抗疫、增进理解互信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推动WTO改革,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公平、互利、共赢、普惠的方向发展,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范围内渐次爆发了一个全球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到此事件的影响,社区封闭,城市封闭,生活方式和交往的方式都在进行着改变,人们的心理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同时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影响。

WHO、世界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领导人,多数大国领导人都相继表态,提出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应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制度进行合作,共同抗击。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加强公共卫生应对全球团结合作,为应对下一次全球大流行病做好准备。

14亿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一直强调相互合作,共同抗击这次全球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下我们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来谈谈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一、面临权衡取舍,唯有国际合作

面对此次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什么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公共合作呢?这就是我们经济学理论中人们在生活中都要面临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

当前,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事件上升的趋势仍未停止,面对公共卫生危机,人类必须做出抉择。但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是稀缺的,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社会和国家,都会面临许多选择,相对的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有所放弃,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利益,选择互助互帮,共享信息和资源,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利益最大化。

全球一体化过程中,世界各国交流频繁,相互依赖,全球供应链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国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对全球都产生影响,世界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需要,面临权衡取舍,唯有国际合作,共同努力。

二、国际合作有利于各国共担风险和成本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人是理性的。人们作出选择的过程,往往就是通过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来做出的选择。

一个人愿意购买某物品,往往就是基于其边际利益,即物品产生的额外利益。反过来,边际利益又取决于一个人拥有多少这种物品。

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各国不仅是各种医疗物资缺乏,更重要的是对这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本身并不了解。对一种未知的认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非常复杂的研究过程。

如果每个国家都独自进行研究,这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是惊人的。当一个国家选择了某种东西,就必须放弃另一种东西,而这种放弃的东西就是一个国家的机会成本。

如何寻找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球开发、生产和公平获得检测和治疗工具以及疫苗。

但是为了对抗全球共同的敌人,世界各国就需要国际合作,通过在全球集中投资,为各国提供一个能够更快地获得更多抗疫工具、共同分担风险和成本的机会。

人类已经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时代,各国利益密切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

疫苗是各国经济社会恢复正常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中国疫苗在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有望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三、国际合作有利于医疗用品的生产

2020年人们对口罩有了新的认识,平时一元一个,特殊时期10元也买不到一个。商品的价格和供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了解什么是商品的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规律指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的基本经济规律。

一般来讲,商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互相交换。公共卫生事件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医疗用品,价格必然上涨。

国际合作有利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医疗用品贸易大幅增长,报告估算,今年上半年全球医疗用品贸易增长37.8%。这就是商品价值规律的体现,同时也是国际合作的结果。为了有效提高商品的流通速度,支持各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不少国家采取暂停或推迟征收抗疫物资关税、简化报关手续等措施。

隨着部分国家扩大医疗用品出口,全球医疗用品供应紧张局面将进一步缓解。

四、国际合作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人们之所以交易是为了更好地改变自己的境况,公平交易下双方并不是一方赢一方输,而是双赢,否则就不会交易。所以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国的状况变得更好。

过去几十年世界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引擎就是全球化,在强大技术变革引领下,世界各国经济往来密切,全球供应链不断加强,越来越复杂。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受到冲击,国际交往受限、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这些将影响全球化的速度,但是全球化进程不会停止。

海外商学界人士普遍认为,全球化趋势不会变,合作才是解决危机之道。从长期看,全球化方向不会动摇,因为它保证了各经济体的相对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各经济体的最大利益。全球供应链恢复需要各国政府、世界贸易组织、行业、制造商甚至消费者等所有相关参与者相互信任和通力合作。合作和多边主义才是解决之道。我国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保障外资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需要有效控制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防控到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好比是“1”和“0”的关系。生命至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才会有经济发展、民生保障。

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来解释市场经济为什么要战胜计划经济,尽管市场经济是分散的决策,但是市场经济是以一种增加总体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的,从而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

全球供应链恢复需要各国政府、世界贸易组织、行业、制造商甚至消费者等所有相关参与者相互信任和通力合作。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履行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做出大国贡献,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六、政府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需要各国人民的信心。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国际交往受限、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人们最怕的是看不到复苏希望、失去对发展的信心。

中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多管齐下打出政策“组合拳”,不靠使蛮力、肯下细功夫,经济稳步恢复,经济运行逐月好转。尤其在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3.2%,明显好于预期。中国的经验给人信心:再难的“平衡难题”也并非无解。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需要各方互惠合作。中国一方面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扎实兑现各项开放承诺,不断推出开放举措,发出合作倡议。从广交会、服贸会到即将举办的第三届进博会,中国正通过切实行动为世界经济搭建合作平台,激活新引擎。

在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期,中国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重要的是,中国积极推动多边、区域等层面的规则协调,不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包容性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平稳复苏带来了希望之光。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在一段时间内或许可以阻碍要素流动、制约经济发展,但终将被人类战胜。

总之,面对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生产停滞、需求不振、交流阻隔,“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成为全球千千万万企业、家庭以及劳动者的强烈愿望。然而,同时完成稳经济、保民生的多重任务,既需要各经济体自身拥有足够的经济社会管理能力,又离不开彼此的密切合作与协调。

从上述经济学的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共卫生防治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本文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世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