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0-04-23王利平
王利平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课程标准中对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作出了要求,并强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在巩固基础的同时促使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一、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
有人习惯把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等知识上,认为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就具备了阅读能力。其实不然,教师只是通过阅读教材将所要讲解的语法、词汇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完整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如果教学设计缺少对文章更深入、更有效的挖掘,就会使原本生动有趣的语篇变得索然无味,把语篇本身的逻辑结构变得支离破碎。面对诸多零散的知识点,学生很难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怎么会提高呢?
二、阅读教学应依循的原则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读懂文章,并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与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英语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整体性原则。英语阅读教学多采用语篇教学法。语篇教学法是指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语言能力。
交际性原则。交流可以是口頭的听说,也可以是书面的读写。阅读教学应注意突出“交流”二字,既要理解单词的含义,又要注意语境及角色。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表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师生关系是合作的、互动的。
三、实施阅读教学的策略
为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在阅读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注重担当好以下角色。
阅读前的“导入者”。教师的职责是在阅读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读的愿望,了解相关的背景信息。同时,帮助学生清除部分生词障碍,在阅读前打好必备的语言基础。
阅读中的“协助者”。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选择标题、回答问题、找主题句等,使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教师则随时做好监督、调控、辅导工作。
阅读后的“分析者”。阅读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知识点,采用部分讲解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允许学生说出预想以外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进行阅读,体验阅读过程,享受阅读乐趣,进而快速、有效地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