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动舞姿和铿锵鼓声跃然纸上
2020-04-23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就像陕北人民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刘成章用敏锐的视角与灵动的思维,仅千余字随心走笔,便让安塞腰鼓灵动的舞姿和铿锵的鼓声跃然纸上。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1.多用短句,节奏明快
安塞腰鼓这种舞蹈艺术讲究的是“力”之美。为了体现这个特点,作者采用短句成段、长短句兼用的形式,使全文节奏明快,干净利落得如同安塞腰鼓的鼓点。文章虽只有千余字,却由30个段落构成。其中,最短的段落是由独词构成;即便是最长的段落,也采用了长短句相间的句式。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忘情了”“没命了”“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等短句间于长句间,形成音乐的节奏感,如同一首生命的交响乐,把安塞腰鼓宏伟壮观的火热场面演奏出来了。
2.善用修辞,气势恢宏
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气势磅礴,表现力精湛。作者为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安塞腰鼓的内在气质与外在神韵,特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气氛,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全篇既有句子内部的排比,也有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或对仗工整,或层层递进,排山倒海的气势让人透不过气来。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第13段“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7段“好一个安塞腰鼓”,第22段“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第24段“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反复咏叹,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由衷的赞美之情,加强了文章的诗意美和韵律感。
3.精心选词,感情激越
阅读《安塞腰鼓》,总能给人带来别样的感受,那是一种勃发的生命激情,是一种昂扬的奋发精神,是一种力透纸背的力量之美。作者在选词方面匠心独具地抓住了一个“动”字,并组织成系列“动态”的语言,以此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活力与动感。如:“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等表示动态的词语独自成句,充分表现了安塞腰鼓舞姿的迅疾和力量;同時,这些掷地有声、激越昂扬的词语,酣畅淋漓得如同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使全篇宛如一幅流动的泼墨山水画,使人心动,使人激越,使人亢奋!
学以致用
春节期间,各地会开展多种民俗活动。请你以家乡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为描写对象,用简短的文字将活动过程中的热闹场景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