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2020-04-23刘鑫鑫郭祎帆
刘鑫鑫 王 岱 郭祎帆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南郑州450000)
母乳含有6个月以下月龄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纯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最佳喂养方式[1]。临床产后初期,尤其是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受产妇身体状况、对母乳喂养认知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乳房按摩、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手段具有简、便、验、安全性良好等优势,易被产妇及家属接受,为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3]。对此,本研究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128例剖宫产产妇。纳入标准:初产妇,单胎妊娠;年龄21~37岁;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紊乱、母乳喂养禁忌症者;存在乳房疾病、乳房发育差、乳房手术史者;存在妊娠并发症或产后并发症者;精神智力障碍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中医特色护理组(研究组,n=64)和常规干预组(对照组,n=64)。其中研究组产妇年龄21~36 岁,平均(27.51±6.19)岁;孕周 37~41 周,平均(39.12±1.42)周;新生儿体重 2.50~4.00 kg,平均(3.45±0.15)kg;新生儿 Apagar评分 8~10 分,平均评分(8.97±0.36)分。对照组产妇年龄 21~37岁,平均(28.16±6.31)岁;孕周 37~41周,平均(39.23±1.44)周;新生儿体重2.40~4.00 kg,平均(3.50±0.17)kg;新生儿 Apagar评分 8~9 分,平均(9.07±0.38)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包括健康宣教、喂养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研究组予以中医特色护理:①乳房按摩:嘱产妇取平卧位,以40~50℃温水擦洗乳房,热敷3~5 min,取2 mL润肤油均匀涂抹;以双手大鱼际对产妇乳房壁进行顺时针柔和地环形按摩,反复按摩20次;从乳房四周以指腹向乳头行五指抓梳,20次;反复揉捏乳头乳晕10 min,同时对乳头缓慢轻柔牵拉5~6次;②穴位按摩:主穴:乳根、合谷、膻中、少泽,肝气郁者配内关、太冲;气虚血弱者配脾俞、胃俞、足三里,行推、拿、掐、捏、按等刺激,力度以产妇耐受为宜,每个穴位1 min,反复2~4次。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d泌乳量;量多:母乳喂养≥8次/d,且产妇自觉乳房胀满;量中:能满足新生儿部分需求,但需添加奶粉;量少:无法满足新生儿需求,主要依靠奶粉喂养。记录母乳喂养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泌乳始动时间、产后3 d泌乳量、母乳喂养率根据有序与无序分类资料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泌乳始动时间:研究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Z=2.267,P=0.023),详见表 1。
表1 2组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n(%)]
2.2 产后3 d泌乳量:研究组产妇产后3 d泌乳量量多者多于对照组(Z=2.712,P=0.007),详见表 2。
表2 两组产后3 d泌乳量比较 [n(%)]
2.3 母乳喂养率:研究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χ2=8.200,P=0.004),详见表 3。
表3 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 [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6个月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0%左右[4]。常规干预多从健康宣教、喂养指导、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入手,通过宣教母乳喂养优势、建立母乳喂养信心等途径指导产妇进行产后纯母乳喂养,取得了一定效果[5]。但对于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受后切口疼痛、限制进食、对母乳喂养恐惧心理等因素影响,情况较差,常规干预存在一定被动性和局限性。乳房按摩及穴位按摩作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为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中,研究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3 d泌乳量量多者多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对剖宫产产妇行中医特色护理有助于促进提早泌乳和泌乳量增加,使母乳喂养成功率提升,较常规干预更具优势。本研究穴位按摩所选腧穴则可通乳络,调气血,生津液,调和脾胃,增乳汁生化之源,对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有助于促进剖宫产产妇提早泌乳,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