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CI标准建立标准化护理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23张冰霞常方圆
张冰霞 常方圆 陈 燕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JCI标准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协调各科室及工作人员职责制定相关流程提高患者护理效果的模式[1-2]。本研究将JCI标准化护理用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35~65岁;心功能评级为III~IV级;病程6个月以上;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排除标准: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 37~63岁,平均(55.28±8.59)岁;对照组男 37例,女 23例,年龄 39~62岁,平均(54.89±9.86)岁。两组性别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JCI标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及实施:①沟通语言标准化:采用“CICARE”沟通方法与患者沟通,以达到语言标准化,明确患者需求。在实施时注意主动与患者沟通,以倾听患者诉求为主,与患者建立信任感;明确患者心理状态后根据其特点及需求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增强患者信心;②健康教育情景化: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期望及需求制定程序化健康教育计划单,制作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或课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健康指导;③出院随访温馨化:出院后及时向患者讲解如何在院外保持自我健康行为,制定健康管理档案,定期进行资料的上传及对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其健康状态,根据调查及随访反馈结果进行个体化指导,巩固其健康行为。
1.3 观察指标:治疗依从性评价:于干预后3个月时进行治疗依从性调查,调查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调查量表,根据患者健康行为及遵医嘱情况进行评价:完全依从,完全遵医嘱,可严格执行健康行为;部分依从,执行医嘱及健康行为的配合度为60%以上;不依从;配合度不足60%。心功能测定:于患者干预前、干预后测定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价: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3]对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体力限制、疾病症状、负性情绪及社会关系等维度。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Z=11.010,P<0.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n(%)]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干预前LVES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LVESD 降低(P<0.05),LVEF 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症状、心理情绪等维度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JCI标准护理的患者依从性更好。与李莹莹等[4]研究与其研究结果类似。现有研究认为,对疾病认知不足及患者本身存在的消积、恐惧心理是造成治疗依从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JCI标准护理模式将疾病知识宣教、心理干预、出院后随访作为干预的重点,采用标准化语言沟通可了解患者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个体化干预可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疾病实施宣教方面,JCI标准护理模式根据患者期望及需求制定程序化健康教育计划单,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干预,以便患者对疾病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另外在院外建立患者病情、健康行为管理等健康档案,通过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针对自我管理薄弱的环节进行强化指导,提高患者在院外的自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管理。本研究对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JCI标准护理模式的患者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更大,另外在疾病症状、心理情绪等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较好,提示JCI标准护理模式可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中采用JCI标准护理模式的患者具有更好的心功能可能为该护理模式有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使其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对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将JCI标准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提高其依从性,对于心功能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助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x±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