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垃圾分类”为例的图像识别课程案例设计

2020-04-22冯莹倩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图像识别大数据

冯莹倩

摘要:该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垃圾分类”为主题,以Python为编程语言,设计适合高中生学习的图像识别课程案例。该案例的设计主要为了实现三个目的:(1)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2)让学生在设计制作项目的过程中强化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习惯;(3)为“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6-0174-02

1背景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人工智能初步”作为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能够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概念,并体验搭建简单的人工智能模块的过程,亲历设计与实现简单智能系统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增强利用智能技术服务人类发展的责任感。

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方针,以Python语言为基础,设计适合高中生学习的图像识别课程案例,让学生体验垃圾分类识别技术的创造过程,以期为“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与帮助。

2“垃圾分类”图像识别课程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2.1活動一:获取“湿垃圾”图片

1)图像数据的下载

运用baidu_image.py文件,掌握利用Python批量下载图像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比传统的网络上获取图片的方法更加快速、便捷,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奇之处。我们将下载后的图像数据以4:1的比例分成train_data(训练集文件)和val_data(测试集文件)两个文件夹。

2)图像数据的清洗

使用程序批量下载图片完毕,由于格式、像素等原因会产生一些“问题”图像,我们需要运用remove_error_image.py文件清洗下载好的图像,剔除“问题”图像。

3)图像数据的规整处理

我们还需要统一图像的尺寸,比如之后的程序运行也会要求图像的规格为224*224像素,那就要在这一环节运用flow_from_directoryO函数对图像数据进行规整处理,将图像统一为程序要求的尺寸。

关于图像处理的代码文件,教师会在学习资源中给出。

2.2活动二:搭建训练模型

接下来我们运用Pvthon代码让计算机提取已有图片数据的特征,完成机器学习的过程。

1)展示resnet50模型(训练模型)学习过程

我们运用keras.preprocessing.image.ImageDataGeneratorO来创建训练集图片读取器。按照按batch_size为单位,获取所有的训练数据及验证数据。具体代码如下:

4)训练及保存模型

现在就可以让基于resnet50的校园垃圾分类训练模型学习我们给它准备好的数据集了。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操作来完成这一个环节。具体代码如下:

2.4活动四:呈现项目

1)连接树莓派与电脑端

将树莓派作为采集视频的装置,连接树莓派(采集端)与电脑(接收端)。

2)编写树莓派代码

为了能让树莓派能够正常采集信息,我们需要先写一个简单的代码,命名为client.py,其中我们需要将第6行的路径换为自己电脑的IP或hostname,代码如下:

经历过这一步,树莓派摄像头已经打开,处于信息采集状态,接下来将编写代码把树莓派采集到的信息发送至电脑端,建立和电脑端的桥梁。

3)编写电脑端代码

首先我们需要在电脑cmd窗口中安装“依赖”,即运行创建环境,代码如下:

4)测试垃圾分类项目

完成以上操作就可以拍摄垃圾图像进行测试了,建议大家把测试结果记录下来,以便观察项目的可靠性。

2.5拓展

经过本项目的制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否利用项目中的代码解决生活中其他问题呢?例如猫和狗的识别,机器猫和皮卡丘的识别,花和草的识别……课后,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对本案例中的代码进行改写,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图像识别项目。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图像识别大数据
基于Resnet-50的猫狗图像识别
高速公路图像识别技术应用探讨
图像识别在物联网上的应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