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导师制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
2020-04-22陆兴华翟倩孙野
陆兴华 翟倩 孙野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IT行业急需大量的优秀计算机人才,但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计算机专业成为高校多种专业中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将科研导师制度引入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并开展了科研导师制对“计算机专业”教學改革的影响研究。从促进班级班风建设、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模式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提升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科研导师制;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6-0126-02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行业的改革,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处于“红牌警告”阶段,一方面,大量的优秀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市场内大型软件开发企业招聘不到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因此,对于各个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科研导师制度”作为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实现将课堂与实践有机的融合,结合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课题的研究中,开展对应教学活动时,将研究项目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导师制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满足当下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且该制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双向性,学生可根据不同教师的教研方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导师,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学生展开不同程度的教学,基于上述讨论,以下开展了基于科研导师制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影响的研究,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等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
1科研导师制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
随着科研导师制度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促进班级班风建设、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模式方面开展详细的研究。
1.1促进班级班风建设
科研导师制度的实施可促进班级班风的建设。计算机专业作为一类专业性较强且知识点较零散的学科,同时学生受到近年来就业困难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入学开始便存在对计算机学习恐惧的心理,直接地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随着科研导师制度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学习状况,每一名入学新生都会根据自身的发展趋向选择一名专业教研导师,对应的指导教师会在后续的四年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面对面指导,避免出现个别学生落后的情况出现。在入学后前1~2个学期主要为对应计算机的理论学习阶段,教学范围主要集中在教室或计算机机房。在上述学习阶段,教师仍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组织学生参观计算机实践平台、中关村电子实验基地,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各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专题讲座及学术性会议,用来提升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拓宽专业研究的深度及广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活动中,学生主要采用旁听的方式,同时结合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教师的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应的建议。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持续开展深层次的讨论,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自己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班级班风的建设。
科研导师制度弥补了传统学生管理方式的中存在的缺陷。在教学中可实现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明确分工,教师只负责对应的学术研究,辅导员负责对学生上课秩序及出席情况的管理,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一种新方法。科研导师制度可实现延展教学时间及空间的功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快速地将教学范围拓展到深层次的专业领域,实现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
1.2利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结合上述分析的科研导师制度对班级班风及管理方式的影响,进行此种教学制度对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研究。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高校开始出现教师队伍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高校管理者需要解决的一大关键问题,通过建设“科研导师团队”可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学术能力,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之间的教研成果是教师专业性的直接体现,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较强、分析较仔细等特点,优秀的教研成果是建立在完整的教学大纲之上的,根据上述分析的教师教研成果存在的特点,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对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具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及相关竞赛名次证书。因此教研导师制度的实施,必然可以提升教师对一些难点知识的重视程度,切实际的做到对软件知识的“庖丁解牛”。根据课前对大量知识的拆分,结合学生对教研活动提出的建议,可增强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另一方面,定期开展的教研活动一般需要记住一系列的电子设备,如多媒体大屏幕的使用等,教学工具在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借助高校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可以走出校园,提升自身的眼界,借鉴其他高校的计算机真实教学案例,丰富本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术水平嘲。除此之外,教师教研活动开展的前期需要借助网上大量的教学资源,不但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库,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1.3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分析科研导师制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设的影响。将该种教学制度引入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即是让学生与导师共同协作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实现资源的共享。其实现的主要方式有参与导师教研工作、加入企业教研活动及自主申请独立完成教研项目。此种教学方式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在教学中,可将学生与对教研导师进行配对,学习中学生与导师的教研方向保持方向上的一致。计算机专业教师将调研方向、学术背景及指导学生数量统一后上传至院系进行管理,学生将自身的学业背景、未来就业趋向、能力情况等整理后一并交给院系。由高校院系整理并统一发布双方的实时情况,确保师生在相对透明的情况下开展对应的教研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了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4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科研导师制度在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其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的方式可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应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自身的就业规划,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科研导师制度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改革了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方式,由教师划分论文小组,并为小组设立多个论文选题题目,小组根据讨论后选择对应的题目,同时采用分工的方式实现资料的查询,撰写有关的项目设计。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提出多个备选题目,学生根据团队毕业项目的完成情况,可自主申请其他题目的毕业论文,作为期末加分项目,导师在整体过程中仅起到引领作用,根据学生的实施方向,為学生设计合理的技术路线,适时的发现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以正确方向的指导吗,确保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1.5完善传统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高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相关部分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设立教学大纲,教师采用板书的授课方式,每个学期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层面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造成学生对于有关软件知识的学习兴趣低迷,教学效果较差,不满足现代化市场内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提升教学与市场发展趋势的契合程度,将科研导师制度引入到教学中,以下将开展该种教学制度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影响。
在大一阶段,导师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及查询有关参考文献的能力,了解导师的关键教研方向,可以简单地列出课题教研大纲,熟悉整体教研活动的流程,有利于后期快速地参与到教研课活动中。在第二个、第三个学期中,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结合前期的学习成果,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即可开始对应的教研活动选题,在进行选题前学生可联合教师参与到高校的软件程序开发、硬件设备安装等选修课程中,并结合高校的开放式实验室,进行教研活动前期的实验。选定教研题目后,由实验室操作人员、高校计算机软件研究人员及实验教学中心指派的教师对学生开展线上或线下的教学辅导,作为学生的选修科目,用来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在教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通过实时了解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工作,辅助学生完成阶段性的项目检查工作,为学生提供多种设计方式,确保项目的协调开发,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结合上述的分析,将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作为评价学生的关键指标,结合学生于导师的交流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统一评分嘲。改革传统的期末考试,降低理论知识所占成绩的百分比,加入开放性试题,由学生自主查询资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完成的项目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市级或省级计算机知识竞赛或软件设计大赛,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除此之外,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建设,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列入评价学生的标准,采用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率完成。
2结束语
随着科研导师制度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文章开展了科研导师制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从促进班级班风建设、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的科研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应专业的教师在提升了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高效率完成,另一个方面切实际的做到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满足“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提升了对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减轻了当地政府的就业压力,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