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浸润心灵 让诵读丰富人生
2020-04-22刘志慧白福仁
刘志慧 白福仁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在作品中感悟丰富的人生哲理并传承文化精神,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我校经典诵读活动开始于2005年,如今已经走过十四个春秋,从素质教育,到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再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在不断更新,而我们的经典诵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创新。我们正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用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人生!
一、“月亮之上”经典诵读开展背景
在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时,得分就是硬道理,大多数教师在教授诗词经典作品时,多重视答题、提分技巧的枯燥解读,而忽视语言情境下的“诵读”环节教学。没有学生与作者心灵情感的碰撞,就会缺少审美感悟,学生就感受不到文字背后的魅力,学生对诗词经典作品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畏惧和厌烦心理,让我们的诗词经典教学陷入尴尬境地。
正是鉴于此,我们开展丰富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走进经典,与作者的心灵进行碰撞,让学生理解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生命、宇宙意识的觉醒;感受语言简洁,音韵优美,意蕴丰富,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意。
二、“月亮之上”经典诵读实践探索
早在2005年,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语文组全体教师便开始了诵读经典的探索与实践。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发展,我们从配乐诗朗诵,到朗诵教材内容,到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组合、创编诗词等,让经典诵读浸润学生心灵,不断丰富学生的人生。
1.教师引领,全员参与,让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
为调动每一名学生誦读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感受到经典诗词的魅力,我们倡导全员参与。首先,在教师教学上要强化诵读指导和课堂训练,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领,逐渐形成学生喜欢诵读的阅读氛围;再利用国庆节、一二九纪念日等重要节日,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诵读;最后把每班推送的朗读者组织起来参加初赛,从中选出优秀者参加最后的决赛,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2.学生为本,创新形式,让诵读成为一种时尚
(1)多媒体背景烘托意境,在诗歌的意境、音乐的完美融合中浸润学生心灵。诗因意境而生情感,因乐而更婉转灵动,诗与意境、音乐的完美融合能浸润学生心灵。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清辉洒向江面,深蓝色的夜空点缀着一轮孤月,落花、流水、残月;杜甫《登高》中落叶萧萧,滚滚江水。多媒体背景烘托,加上音乐配合动感画面,营造视听美、意境美,渲染诵读情境与氛围。
(2)诵读情节化,在回归传统中将舞、诗、乐融为一体。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r日蹈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诗乐舞都是因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产生,三者密不可分。
在第九届经典诵读中,我们采取配乐诗朗诵、古典舞相结合的形式。设计理念是展现不同的情感历程:晏殊的《破阵子》为少女时期,天真烂漫;李清照的《点绛唇》时,情窦初开,《一剪梅》是嫁为人妇之后,夫妻离别的伤感;苏轼的《水调歌头》表现团圆之祈盼。在诵读时,每一阙词,又配以不同的音乐,尤其是舞蹈的巧妙编排,少女的翩然起舞,伴着音乐,伴着诵读,把词的内容与女主人公的情感心绪表现出来,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3.学校重视,创新主题,让诵读成为一种文化
随着活动的开展,经典诵读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它是文化育人特色的体现,是立德树人服务的途径,是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文化品牌。我们不断创新诵读主题,与时俱进,让经典诵读成为一种文化贯穿到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完善生命成长。
(1)尊重诗人,用诵读感悟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而那些伟大的诗人都有着丰富坎坷的经历,屈原从三闾大夫到被放逐有怎样的感受;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到“痛饮狂歌空度日”有怎样的无奈等,诗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感悟。我们把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组合起来,让学生在诵读中不断体味学习,这就是成长与收获。
例如,李清照的一生从大家闺秀,到国破家亡,女词人不同时期人生经历表现出不同诗词风格。《点绛唇蹴罢秋千》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一剪梅》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声声慢》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那个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呈现。
(2)主题升华,用永恒的爱国情怀唱响时代最强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的要求首要的就是爱国,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有国才有家,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以爱国为己任,志在报国安邦。我们把不同时代的爱国诗词作为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渗透到每一个生命中。
如姜夔《扬州慢》,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 文天祥《过零丁洋》,这些诗词充满着诗人内心为国忧思的情感,充满失望的呼号、悲凉,读来让人不禁悲从中来,反复诵读能产生更深广、更长久的激荡人心灵的力量。
(3)创新诵读内容,让经典更具生机与活力。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更是一个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新起点。我们结合新时代,突出新时代、新征程,走好我们这代的“长征路”这一主题,创编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诗词《清平乐·会昌》《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沁园春·雪》,广受赞誉。
三、“月亮之上”经典诵读成长与收获
“月亮之上”经典诵读已经走过十四个春秋,它的成长与收获,就是学生的成长与收获。它已经送过五届毕业生,它对学生心灵的浸润与生命的成长就像涓涓细流,潺潺溪水,润物无声,对学生的影响将会伴随一生。诵读经典成为我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1.经典诵读育学生心灵品德
中国优秀古典诗歌意存高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学习它,吟诵它,让学生爱上了古典诗词,丰富了青春生活;诵读诗词,感受其美,丰厚了学生的精神文化底蕴,使学生文化视野不断开阔;感受经典,心灵得以浸润与洗礼,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人格气质不断升华。
2.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经典诵读就是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通过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不断提升自我的思维创新力和审美鉴赏力,从而传承与理解中国古典文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了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这也许是经典诵读最无形的价值,也是最无价的。
3.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文化品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古语曰:“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不成人。”学校重视德育教育,着力打造经典诵读活动,把经典诵读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发挥经典作品的文化魅力、道德魅力,先贤作者的人格魅力,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逐渐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校园里发扬光大,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品牌。
用经典浸润学生的心灵,让诵读丰富学生的人生,我们将经典诵读活动与新课标相结合,与新时代育人理念相结合。“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我们的目标,就是我们文化传承与复兴的开始。
编辑/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