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

2020-04-22路袁庆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赶考考验机遇

路袁庆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赶考”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快速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使我们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面临着大有可为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同时也要看到,与以往相比,新时代“赶考”还面临着国内国际更多、更难的挑战,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想考出好成绩,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政治硬、信仰坚、本领高、作风硬、党性强上下功夫,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赶考”;机遇;考验;答卷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2-0116-03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踏上了我们党进京“赶考”之路。在此后的70多年里,“赶考”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超越自我的“赶考”史。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时,强调要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1 〕,充分体现了其作为党和国家掌舵者对我们党面临的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担当。目前,我们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赶考”永远在路上,“赶考”精神仍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

一、新时代“赶考”面临的机遇

能否抓住发展的新机遇,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问题。新时代,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中国共产党人“赶考”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充分利用自身独特优势,调动和运用一切积极因素,奋力抢占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为新时代“赶考”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华民族已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提炼为“九个坚持”,这“九个坚持”从历史走来,为现实指引,向未来延展,为我国发展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定好了方位 〔2 〕。

二是党的理论不断丰富,为新时代“赶考”提供了根本指导。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新的实际,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高度,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顺利“赶考”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为新时代“赶考”提供了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广大党员干部“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止,“赶考”精神始终薪火相传。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勇往直前,我们党才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勇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钩,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赶考”的根本动力。

四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新时代“赶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得以提高,国际话语权逐步提升,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营造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近年来,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彰显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二、新时代“赶考”面临的新考验

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要啃“硬骨头”的时期。与以往相比,新时代“赶考”面临着国内国际更多、更难的挑战,考试的难度加大,考官阅卷的标准和要求更高、更严。

从国内形势来看,“赶考”主要面临着以下三方面考验: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间的矛盾。14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民必将有更广泛的需求,期盼更好的生活方式,期盼更满意的收入,期盼更方便、更高的医疗水平,期盼更好的社会保障,同时人们在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方面也呈现出多方面的需求。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人民对党的要求更高,党“赶考”所面对的考题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和潜力问题,生态环境尤其是蓝天保卫战问题,短板仍存的民生问题,任务繁重的脱贫攻坚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各种问题,安全领域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等,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以回避的严峻挑战。这些复杂问题交织在一起,等待着中国共产党人这个“赶考者”作出新的回答。三是“考官”的阅卷标准和要求更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人民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面对人民越来越高的阅卷标准,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已不再是一份简单的应试题,而是答案是否符合阅卷人的标准,同时还包括桌面的整洁与否,从而对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着许多复杂和不确定性因素,在深刻地影响国际格局演变。一方面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和保护主义引发一系列国际经贸摩擦,导致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外部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是英国脱欧事件、中东地缘政治问题、法国“黄马甲”运动等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扩张等问题,致使全球治理遭遇巨大挑战,世界格局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更加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欢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日益紧密,我国如何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更好地定位好中国角色、如何更好地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这张国际“考题”考验着我们党,也考验着中国智慧。

三、做好时代答卷人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要想考出好成绩,中国共产党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地加强学习夯实自己,在政治硬、信仰坚、本领高、作风硬、党性强上下功夫。

(一)筑牢“两个维护”的政治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坚守政治定力,做到政治信仰不变色、政治立场不动摇、政治方向不偏移。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定力首先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认真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用“亮剑”精神与各种违反“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作斗争,党内不容许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绝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

(二)夯实理想信念之基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用头颅守护信仰”,经受住血与火、生与死的磨砺,谱写出视死如归的英雄壮歌,他们用灵魂和血性,构筑出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同样离不开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为新时代的“赶考者”,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力以赴完成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首先,学思践悟新思想。要善学善思善用,既要学明白,又要学会思考,更要指导自己的实践。其次,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从读原著学原文中保持守初心的定力,提升担使命的能力,进而补足精神之“钙”,为守初心、担使命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三)增强过硬的执政本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要领导14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矢志接续奋斗,唯有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才能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 〔3 〕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好内功,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在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提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练就“十八般武艺”,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难题、风险和挑战,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锤炼勇于担当的实干作风

作为新时代的“赶考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锤炼自己的品德,培养扎实的作风,这样才能赢得民心、赢得信任。一方面,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推进改革。要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企业,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难事,谋策实干、担当作为,真正将重点目标任务深化于心、落实于行,在为群众谋福祉的实践中“固根守魂”。另一方面,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新衙门作风”,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不搞花拳绣腿、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劈波斩浪的奋斗者,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五)加強自身党性修养

党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是共产党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其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坚守原则、坚持战斗,这也是党的生命力不断旺盛的根源所在。党员的党性修养需要经过长期的思想改造及实践锻炼,广大党员干部要想在“赶考”中考出好成绩,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必须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等多个方面,用党章党规党纪严格约束自己,永葆共产党员本色,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 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N〕.人民日报,2019-09-13(01).

〔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3.

责任编辑 日 月

猜你喜欢

赶考考验机遇
眼力大考验
再见,机遇号
眼力大考验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
机遇
考验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