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不忘初心”的学术研究述评
2020-04-22王敏
王敏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不忘初心”这一重大命题,由此激发了学界对“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研究热情,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不忘初心”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分析,以词汇概念、构成要素、本质要求概括了对“不忘初心”基本内涵的认识;以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归纳了对“不忘初心”生成逻辑的研究;以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总结了对“不忘初心”时代价值的评价;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奋斗实干强化落实概述了对“不忘初心”实践路径的探索。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这一命题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2-0047-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不忘初心”这个重大命题,并持续丰富了这一命题的内涵。“不忘初心”不仅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日渐成为学界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笔者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知网发表的有关这一命题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以期为此项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不忘初心”的基本内涵
科学界定“不忘初心”的基本内涵是研究“不忘初心”的前提条件,目前学界关于“不忘初心”基本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对词汇概念的理解
目前,多数研究者都将不忘视为条件状语,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理解“初心”,这就使得如何理解“初心”一词的初始含义及引申义成为讨论的焦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要从词源词义的角度来解析“不忘初心”。这部分学者认为要完整准确地把握“不忘初心”的合理内核,必须从分析“初心”的词源、词义入手。部分学者从词源分析入手,认为“初心”最初只是一个佛教用语,概指佛学者最初所立下的心愿与追求,后引申为一个人、一个组织的最初的信念与追求 〔1 〕。但是,更多的学者是从词义的角度来解释“初心”的,认为“初心”原意为“本意、本源”,因各主体的思维、情感各有不同,故“初心”一词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也各有不同,如果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那么“初心”就表示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根本目标与最初理想。第二类观点认为,要从句式结构的角度来解析“不忘初心”。有学者基于“不忘初心”的句式结构,指出“不忘初心”以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是从行动层面上提出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初心”作为这个句式结构中的核心构件,则是一个抽象的、静态意义上的理论概念,有着明确的内涵。当“初心”一词的政治语义被激活时,“不忘初心”从普通词汇演变为政治概念,成为党的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并在党的性质与宗旨中体现出相应的内容与要求 〔2 〕。第三类观点认为,要从哲学内涵的角度来解析“不忘初心”。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不忘初心”是一个涉及我是谁、到哪里去的话题,是人一生的志向表达与本心关怀,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只有不忘最初的志向,才能达成远大理想 〔3 〕。
(二)对构成要素的理解
学界对“不忘初心”构成要素的研究在方向上是大体一致的,都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 〕这一表述的延伸与阐释。在对“不忘初心”构成要素的研究中,不同学者的观点既有交叉重合,又有差异分歧,具体有三种观点:其一,“二要素”说。这一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如李君如指出,“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人民解放与幸福而奋斗的“初心” 〔5 〕。其二,“三要素”说。这一观点认为“初心”由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分别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根本点、立足点与拓展点 〔6 〕。其三,“四要素”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虽然都从四个维度来阐释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构成要素,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各有不同,如苗成斌认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党永远不忘、永远坚守的“初心” 〔7 〕。
(三)对本质要求的理解
在对“不忘初心”本质要求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不忘初心”的本质要求,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性质宗旨;二是党的理想信念;三是党的奋斗目标。总体而言,在关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本质要求的问题上,虽然学者们使用的基础理论与表述方式不尽相同,但结论都大体一致。
二、“不忘初心”的生成逻辑
综合来看,目前学界认为“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生成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理论逻辑
從理论来源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为生成“不忘初心”这一命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责任伦理和担当文化为生成“不忘初心”这一命题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第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不忘初心”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明确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前行方向。因此,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8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不忘初心”的重要理论基础。有的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考验,带领中国人民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我们党能够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地相融合、相统一 〔9 〕。第三,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担当文化是“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具体表达形式。唐景成认为,为民担当、家国情怀体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治国安邦的智慧,共同为“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生成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0 〕。
(二)历史逻辑
从历史背景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提出“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重要历史背景。其一,“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提出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历史选择。齐卫平认为,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在探索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征途中经受了不同程度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摆脱自身阶级立场的局限性,而中国共产党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就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11 〕。其二,“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改革经验的总结。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奋斗史。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命题的提出,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勇担使命的优良传统的赓续,就是对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胜利经验的总结 〔2 〕。
(三)现实逻辑
从国内视角来看,学界认为生成“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现实需要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其一,这是当前加强党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不忘初心”是基于党自身建设所提出的命题,党只有坚守初心和使命,才能不断强化自身的建设,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定地领导国家发展、为人民幸福提供保障 〔12 〕。其二,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党强化对初心和使命的认识,这是党在新时代继续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依据 〔13 〕。从国际视角来看,学界认为“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顺应当下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必然之举。作为一个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无产阶级与全人类的解放视为终极目标与崇高理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全球视野与人类关怀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倡议或举措,这些都是中国履行负责任大国使命的具体体现 〔15 〕。
三、“不忘初心”的时代价值
关于“不忘初心”时代价值的研究是近年来这一命题研究的重点领域,学者们对“不忘初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理论价值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忘初心”这一命题是对马克思关于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论述的中国化。吴海江认为,“不忘初心”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命题,是马克思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论述在当前时代的发展,从更深层次上继承并发扬了无产阶级使命观 〔16 〕。刘浩林等认为,这一命题不仅丰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论,而且是未来全党“坚守初心、持续前进”的精神動力与奋斗方向 〔17 〕。因此,新时代“不忘初心”的重要命题是对马克思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论述中国化的重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8 〕。
2.凝练并升华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刘晓玲等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论述,既是对“不忘初心”这一命题内涵的进一步阐释,也是从“不忘初心”的角度对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深刻揭示 〔19 〕。康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从八个方面具体阐释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内涵,这八个方面的内容是对我们党当前治国理政重要任务的概括,是我们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对时代机遇与挑战的积极回应 〔20 〕。
3.创新并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初心”本是一个大众化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词汇引入党的话语体系中,既赋予其鲜明的政治意蕴,又保留了人民对其天然的熟悉感,从而使党的“初心”这一话语既能“顶天”又能“立地” 〔21 〕。“不忘初心”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能生动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使广大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既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与亲近感,又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与传播渠道 〔22 〕。
(二)实践价值
1.“不忘初心”的政治价值。其一,有利于在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赵士红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命题,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的认同,进而可以和人民群众一起凝聚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力量 〔23 〕。其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注入动力与活力。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了“不忘初心”这一命题,可以提醒中国共产党人时刻“回看”为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史,坚定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与决心 〔24 〕。
2.“不忘初心”的经济价值。学者们大多认为,“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提出必定会激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层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概括了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部署 〔25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不忘初心”这一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有利于促进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 〔26 〕。
3.“不忘初心”的世界价值。“不忘初心”这一命题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建立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美好的社会形态为理想,这是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力量所在 〔27 〕。中国共产党坚守的共产主义理想本身就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验必然会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解决全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28 〕。
四、“不忘初心”的实践路径
如何坚守党的“初心”、如何实现党的使命,是学界研究“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重点与难点。概而言之,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必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初心”是党的“心学”的核心,党的“心学”为党员坚守“初心”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道德规范 〔29 〕。具体来说,首先,党员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30 〕。其次,党员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与党纪。李晓俊认为,“不忘初心”必然要求党员遵守党章党纪,以党的纪律来“正心”或“纠心” 〔31 〕。最后,党员要加强对党的历史的学习以重温并明确“初心”。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勇担使命的奋斗史,加强党史的教育,可以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促使党员“不忘初心”。
(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闫志民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做到“不忘初心”,其关键就在于党始终坚守自身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党同人民的紧密联系 〔32 〕。史岩认为,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风雨始终继续前进,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辉煌,原因就在于党始终“不忘初心”,始终发展并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守牢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33 〕。周文斌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不忘初心”的关键就在于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幸福不幸福、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34 〕。
(三)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只有不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党才能有持续的精神动力、明晰的奋斗目标。因此,“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35 〕,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胜利的最根本的原因 〔9 〕。基于此,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才能坚守党的理论“初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36 〕。
(四)必须奋斗实干强化落实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虽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必须立足当下奋斗实干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发展伟大事业,如此才能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 〔37 〕。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必须将“不忘初心”落实到具体的责任担当之中,必须不断提高全党的自我革新能力、执政能力,以真抓实干做到“不忘初心” 〔38 〕。
五、现有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目前学界主要从基本内涵、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四个方面对“不忘初心”这一命题展开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颇丰。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这也是学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在研究方式方面,目前“不忘初心”的理论研究多以文本解读与宣传式研究为主,较为缺乏学理性的分析与提炼,致使基础理论研究稍显薄弱。现有的研究虽然可以促进“不忘初心”这一命题及相关话语体系的普及与宣传,但容易出现研究内容雷同、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另外,有些研究者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将这一命题与其他相关研究“生硬化”“机械化”联系起来,使得部分研究成果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在研究体系方面,学界对“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框架。现有研究成果以宏大的逻辑推演和归纳演绎为主,从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实证性的考察研究较少。再者,研究者的学科视野相对比较狭窄,目前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鲜少有研究者在政治學等相关学科领域对这一命题开展研究。
第三,在理论来源方面,对“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理论渊源的挖掘不够。学界虽达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忘初心”的理论来源的共识,但相关研究却存在宏大而空洞的问题,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挖掘直接理论来源的研究较少,而这些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对《共产党宣言》中相关论述的解读,在其他经典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挖掘直接理论来源的研究更为稀少。
(二)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是进一步明确“不忘初心”的本质内涵。研究“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首要任务就是科学界定“不忘初心”的本质内涵,区分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其他主体“初心”的本质区别。“不忘初心”的本质内涵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通俗易懂便于宣传,即应是精准凝练、简洁明确的,而不是冗长繁杂的。因此,学界应当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科学概括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本质内涵,进一步明确这一研究命题的基本特征。
二是进一步系统研究“不忘初心”的理论渊源,并拓宽研究学科视野。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挖掘不够,研究者不仅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中寻找更多与“初心”有关的直接理论,而且要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与“初心”有关的直接理论。另外,研究者要以扬弃的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责任伦理、担当文化进行研究,进而完善研究的框架体系、扩展研究的学科视野。
三是进一步研究新时代我们党实践“不忘初心”的具体路径。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是我们党提出“不忘初心”这一命题的根本目的,进行此项研究的学者要扩展自己的研究思路,不仅要在思想建设的层面提出实践路径,还要在党组织的执行力、党员担当意识的层面探索实践路径,更要将对“不忘初心”实践路径的探索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研究结合起来,以期为解决世界发展的问题提供中国智慧。
〔参 考 文 献〕
〔1〕郭学德.论“不忘初心”历史命题的重大和深远意义〔J〕.学习论坛,2019(07):5-12.
〔2〕宋 进,王朝庆.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命题的出场语境〔J〕.江海学刊,2019(02):5-11.
〔3〕邹广文.“不忘初心”告诉了我们什么〔J〕.人民论坛,2016(19):46-4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5〕李君如.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李君如解读习近平“七一”讲话〔J〕.理论导报,2016(07):13-16.
〔6〕孙艳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论〔J〕.理论探讨,2019(05):27-31.
〔7〕苗成斌.以初心和使命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江苏社会科学,2019(06):1-9.
〔8〕邓纯东.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三重逻辑〔J〕.湖湘论坛2019(06):31-38.
〔9〕刘建武,吕开武.“不忘初心”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05):95-100.
〔10〕唐景成.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渊源探析〔J〕.理论月刊,2018(09):110-116.
〔11〕齐卫平,许振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与民族复兴〔J〕.党的文献,2016(04):26-31.
〔12〕王润芳.不忘初心关键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7):25-28.
〔13〕冯 锋.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J〕.理论学刊,2018(05):18-24.
〔14〕刘世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使命探析〔J〕.当代世界,2019(07):10-15.
〔15〕王鸿刚.使命与担当:国际秩序变革下的中国战略〔J〕.党建,2015(06):61-63.
〔16〕吴海江.开展主题教育可谓正当其时、意义深远〔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2):12.
〔17〕刘浩林,匡亮敏.习近平“不忘初心”思想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04):45-51.
〔18〕付国辉.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初心的逻辑理路〔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33-39.
〔19〕刘晓玲,刘晓川.不忘“赶考”初心,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2):5-13.
〔20〕康 伟.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核心要义〔J〕.学习月刊,2016(16):4-5.
〔21〕王朝庆.中国共产党“初心”话语的四个维度〔J〕.社会主义研究,2019(03):76-83.
〔22〕汪闻涛,杨永志.语言风格转变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兼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J〕.决策与信息,2017(01):30-41.
〔23〕赵士红.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J〕.学习论坛,2018(09):20-25.
〔24〕乔要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J〕.求知,2019(08):22-24.
〔25〕李庚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逻辑与实践路徑〔J〕.领导科学,2019(15):5-11.
〔26〕曾志刚.“不忘初心”的哲学意蕴与时代意义〔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04):13-22.
〔27〕章忠民,谭志坤.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智慧与力量〔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03):71-76.
〔28〕苗遂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价值〔J〕.红旗文稿,2018(02):16-18.
〔29〕汤建龙.论中国共产党“心学”的内涵、理论特征和现实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2):43-49.
〔30〕杜飞进.不忘初心和使命:新时代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13.
〔31〕李晓骏.坚持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党员〔J〕.党建,2016(09):34.
〔32〕杨鹏峰.中国共产党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专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志民〔J〕.人民论坛,2016(19):43-45.
〔33〕史 岩.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红旗文稿,2017(13):1.
〔34〕周文斌.“不忘初心”贵在“三不忘”〔J〕.人民论坛,2019(20):56-57.
〔35〕张 建.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动力〔J〕.思想教育研究,2016(09):25-29.
〔36〕钟启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66-70.
〔37〕韩 玲,吴湘梅.在纪念马克思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科学社会主义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7):156-158.
〔38〕徐国亮.科学建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J〕.人民论坛,2019(31):30-31.
责任编辑 王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