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跨度群文阅读“无眠——杜甫夜题材诗研究性学习”教学实录与反思

2020-04-22马丽畅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诗圣首诗杜甫

马丽畅

背景分析: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概念,即以任务作为阅读教学的牵引力或驱动力,并重整教材模块形成任务集群,达到重建学生思维结构的目的。学习任务群的“群”和群文阅读的“群”,在内容建构上有各自的要求,但在本质属性上高度一致,二者可以在新的探索中共生共行,获得新的价值认同与实践突破。

群文阅读即多文本阅读,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个相关联的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这种阅读方式不仅可以丰富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还能极大地提升阅读品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意义。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有杜诗《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蜀相》等四首,三首诗歌都涉及“夜”,通过大数据查询可以发现杜甫1400余首诗作中,有近200首都是夜题材。杜甫夜晚为何无眠?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确定了本课的选题“大跨度群文阅读——杜甫夜题材诗研究性学习”,并依据“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文本”“覆盖杜甫人生阶段的全面性”“夜晚情境的丰富性”“诗歌体裁的多元性”四个原则确定了《梦李白二首·其二》《今夕行》《彭衙行》《月夜》《悲陈陶》《羌村三首》《北征》《春宿左省》《石壕吏》《赠卫八处士》《月夜忆舍弟》《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客夜》《倦夜》《阁夜》《见萤火》《日暮》《旅夜书怀》《夜归》《十七夜对月》《夜》共22篇杜诗。

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学生语文素养较高,对杜诗有一定的篇目储备,具备较强的文本分析解读能力,并有小组合作、构建思维导图和使用大数据分析的学习经验。学生手中有学校统一发放的平板,便于教师借助“美师优课”的教学平台推送群文阅读文本和参考书目。

课堂实录:

一、课堂导入:回顾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习任务群

师:最近我们进行了杜甫夜题材诗歌的研究性学习,本节课是小组成果展示交流会。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预期学习目标群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群和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群:

初级阶段:找到一个研究杜诗的切口——夜题材诗歌;学会一种文本细读的方法——现象还原法。

中级阶段:

习得一种群文分析的手段——大数据分析+思维导图;汇成一个更加清晰的意义——杜甫的伟大;写成一首致敬诗圣的小诗——《杜甫的夜晚》。

进阶阶段:(课下完成。)

固化一个研究成果——自选角度的杜甫研究小论文。

自主学习任务单:

①熟读杜甫夜题材诗群文22首,概括每首诗的情感手法。(所有人的任务。)

②整合22个夜晚,进行意境分类。(小组合作。)

③选择一个角度,整合22首诗歌出现的意象,并分析意象选择的意义。(小组合作。)

④整合杜甫人生行迹图,把诗歌尽量还原到杜甫的人生时空坐标中。(小组合作。)

⑤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夜晚,用还原法赏析该诗。(小组合作。)

二、小组展示一:一生杜甫半生行

师:宋人王直方有言:“不行一万里,不读万卷书,不可读老杜诗。”下面我们请第一小组的同学通过对课前推送的微课的学习和资料的查阅给我们带来“杜甫的人生行迹图”。(多媒体展示 :逐渐在屏幕上延展的动态杜甫人生行迹图。)

生: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一生杜甫半生行。

生:杜甫是一个年轻的诗人。有多年轻呢?享年59岁却阅尽世间百态,用人生演绎大唐传奇。

生:杜甫也是一个能走的诗人。有多能走呢?走尽全国十三道,大唐四十七州。

生:文曲星转世在巩义,六出洛阳,两次落举。年轻的杜甫是一个浪漫才子,饱读经书,亲游吴越。南京、苏州、杭州、绍兴、萧山,浙江,在他的心中种下了诗歌的种子。

生:除夕时赌博输得精光,呼白不成枭,有诗以自解,“英雄有时亦如此”。登泰山,抒斗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生:他还遇到了人生的挚友——李白,《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生:困守长安,杜甫见识到了朝廷黑暗、官场险恶,各种排挤与不得志让他更多扎根于民间。

生:《赠翰林张学士》《乐游原歌》《兵车行》《贫交行》《白丝行》,亦讥讽,亦言志,这些诗是杜甫由青涩到成熟阶段的代表作。安史之乱,杜甫三出西安,在凤翔苦苦寻找,寻找唐肃宗,更在寻找那大唐盛世。

生:思家,忧国。“国破山河在”抒不尽的是家国情怀。“三吏三别”悲郁顿挫,忘不掉的是民间疾苦。战乱才真正使他成为诗圣。45岁的杜甫羁旅蜀地,橝州、株洲、夔州、阆州、衡州。

生:忧国忧民是他人生的主调,他为了百姓疾呼,为了国家社稷呐喊。不在流浪的诗人不是诗人,没在行走的杜甫不是杜甫。

生:“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照亮的不仅是诗坛,更是大唐盛世。

师:好,精彩!既有杜甫相应时期的人生行迹,又有代表性的诗作贯穿其中,而且用散文诗的语言带我们回顾杜甫的一生!同学们怎么看待杜甫的人生行迹?试着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你的感受。

生:我想到的詞是百转千回。杜甫总是在几个地方走来走去,绕来绕去的,感觉他特别纠结,特别不舍,特别无奈。

生:我想到的词是颠沛流离。杜甫的一生从来没有安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政局密切相关,他好像一直没有家,是一个没有家的人。

师:我们看杜甫的人生行迹图,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平滑的曲线,而是刚才两位同学所讲的颠沛流离、百转千回的折线,杜甫的行迹由起点到生命划下的最后一个句点,仿佛一场千里奔袭的战争。同学们,我们看一看另外几位诗人的人生行迹图,大家猜一猜分别是哪位诗人,并试着谈谈你的感受。(多媒体展示人生地图和代表诗句。)

生:第一幅是李白,因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李白出生在西域,像一支箭射入大唐,然后绽放出盛唐的灿烂花朵。

生:李白的人生履历和杜甫不一样,我觉得他游览了盛唐的所有风景区。

生:第二幅人生行迹图给人一路向北之感,他是个边塞诗人,好像是岑参的人生地图。“东去长安万余里,故人何惜一行书”是他的诗句。

生:第三幅是孟郊!因为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诗。你看他的人生行迹就仿佛慈母的一针一线编织出来的感觉,一个个地点串联起来像能穿在身上的一件衣衫。

生:第四幅我们又看到杜甫的行迹图了,和其他诗人的行迹图相比,我想到了余秋雨的一本书的名字——《行者无疆》。

师:大家回答得都非常恰切。读懂一位诗人的诗,需要知人论世,我们看到杜甫一路行走,一路辛苦,却一路吟哦伟大的诗句,成了我们民族迈向美的领域的里程碑。

三、小组展示二:杜诗意境

师:下面大家来看四个数字,这四个数字和杜甫的生命产生一定的联系。它们分别有什么意义呢?(多媒体展示四个数字:2、58、1445、192。)

生:我觉得1445是杜甫行走的里程。

师:有道理,我们确实没有实地去测量过他的双脚丈量了多少祖国的名山大川,但是确实有诗圣的粉丝重走“诗圣路”。老师查阅的结果是,1445是全唐诗中留存下来的杜甫的诗篇。

生:我觉得“2”意味着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之一,或者可以理解成是杜甫在家排行老二。

师:你的想法很有道理,那“192”又是什么?(学生沉默。)192是杜甫的这1445首诗中提到夜晚的题材诗。下面我们就请第二小组的同学从意境的角度来分享杜甫的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晚。(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图略)

生:也许在世人心中,杜甫的人生是永远的黯淡和深沉。却不知,他也曾鲜衣怒马,年少狂情;于梦中,寄一份忧思拳拳与李白;纵输了牌局,却豪兴未减;那时他的夜晚亦忧亦喜,至情至性,便要挽雕弓,听金钥,哪怕落日秋风,江汉漂泊。

生:可他的壮志终未敌过平生萧瑟,迢迢归乡也好,辗转河山也罢,也许无人明白,这一个个不堪悲痛坎坷之夜,他是如何于远江残叶中,流落无眠。

生:于霜寒露重时,寻飞萤,听鸟鸣;深夜归家,峡口惊猿。杜甫的一生总还是少了团聚,多了别离。在那些朔风迭起,肠断魂索之夜,他惦念着曾经的兄弟,回忆着妻子,平添了家书万卷,绵绵相思。

生:也罢,一生何其短暂,而杜甫在那烽火乱世,不过飞鸿踏雪泥,平生落寞 。与卫八处士相聚,谈一谈一辈子的动乱离散;日暮忽觅萤火,惊觉弹指苍颜;孤苦如此,天地间只余下一只沙鸥的单影;人生似梦,终究是功业未成。

生:虽功业未成,可他却心忧苍生。一生的零落漂泊,让他看清了征军的无奈、战争的严酷,沙场寒月下的白骨堆积,妇啼妪泣的生死别离。纵然如此,夜晚他仍心怀“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广阔情怀,耳闻哀鸿遍野,目见百姓飘零。

生:这便是杜甫的夜晚吧,是哀怨绵长、悠悠不止的悲歌,是其中少见亮色的灰暗色盘,是饮尽之后仍苦涩绕城的浓浓烈酒。杜甫的夜悲苦亦深情,厚重亦绵长。

师:第二小组的同学用诗句概括杜甫的诗歌意境,以诗析诗、赏诗,这也是向诗圣致敬最好的方式。一个又一个夜晚可以串联起杜甫不眠的人生长卷,单一的夜晚有它的意义,串联起的夜晚更有意义,因为每一个夜晚都是互文,每一个夜晚都可以互为注脚。

四、小组展示三:杜诗意象

师:尼采曾说“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那么杜甫在他的夜晚都描述了哪些意象?有哪些意象在夜晚和杜甫相伴?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同学为我们来分享他们对杜甫意象的研究。(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图略)

生:我们小组的任务是对杜甫这22首诗进行意象研究。首先我们订了两个小目标,第一个是对22首诗中的意象进行词频统计,词频统计后,我们再对它进行淺析。《今夕行》写于746年,写的最晚的是《旅夜书怀》,写于768年。746年到768年之间,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流亡期。他在流亡,在逃命。那么逃命的时候,他的22首诗或多或少会打上这个时代背景的烙印,我和我的组员们对这22首诗中的字频进行了统计。

我们可以看到,既然是对杜甫夜诗词的研究,那么“夜”字肯定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夜”字在这22首诗中出现了32次,占4000多个字中的2.16%。有“夜”自然就少不了“月”,正好占“夜”的一半,有了16个。那么再往后我们就发现,还有一些标志性的意象,比方说“白”“老”“秋”。这些意象跟杜甫他个人的风格其实是分不开的。风格是什么,沉郁顿挫就是非常的苦。但是我们又想,这其实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风格,那么它是否还会有一些其他的风格,我们又把一些“不”“和”这样的连词去掉了,把它做成一个意象的饼图。

那么通过这些意象,我和我们的小组一致认为杜甫很忙,他特别忙。他忙什么呢?他白天忙着逃命,忙着逃亡。到了晚上,他就抒情感慨。我们在《今夕行》中发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这首诗写杜甫在除夕去赌博,那么他怎么赌呢?他把袖子挽起来,露出胳膊,完了再露出脚趾,在那大呼小叫。我们发现杜甫,他依旧努力地尝试着,去探索生命的其他可能。

然后我们对这些意象进行了细分,分为动态意象与静态意象。我们发现动态和静态印象中的水,很有意思,它既可以属于动态一项,又属于静态意向。我们看看杜甫22首诗中的水的意象的出现频率。江水出现了12次,他为什么写这么多水?水在这里不仅是一种物质,还是一个奔涌不停向前的意象,与杜甫的身世挂钩。《旅夜抒怀》里,水是作为一种意象出现的,就是泪水,这跟杜甫的个人形象非常符合。他为什么流泪,他哭什么呢?在石壕吏里,他哭了,为农夫的疾苦,在《悲陈陶》里,他哭了,在《北征》中他又哭了。他不是为自己而留下泪水,而是为苍生百姓。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意向,那就是只占0.41%的意象叫萤火。萤火这个意象我没有见过太多,他为什么要写萤火,留给大家课后讨论。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以前就觉得他是一个诗圣,神一样的存在,跟我们有一种距离感。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发现他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以上就是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

师:意象是诗人情感之投射;意象群,是诗人创作之风格。飘逸者,如春烟,如秋岚,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寻。沉郁者,如深潭,如老松,如涧底之虎啸,如峡中之雷鸣,地负海涵,博大雄深,进退伸缩,皆合法度。反复吟诵,日愈久而味愈浓。

五、小组展示四:还原法品杜诗

师:现象还原法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法,包括基于艺术感觉的还原、情感逻辑的还原和价值的还原。还原的路径就是从诗中意象和原生形态的差异性和矛盾性出发,发现诗歌的奥秘。下面请第四组同学来用还原法赏析22首夜题材诗歌中的一首。

生:好,我们今天来运用还原法来浅赏一下《月夜》这首诗。《月夜》这首诗我们先来整体看一下,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为何思念长安。我们重点关注一下“怜”这一动词,用还原法还原了一下当时诗圣的情景。一个“怜”字既是杜甫怜远方儿女尚小还不懂得母亲的辛劳,平添了母亲的忧愁,又怜妻子既要抚养幼小的儿女,还没有丈夫在身边帮助,再怜自己身在远方,不能回乡帮助妻子。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颈联,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玉臂生寒。这句话有一种婉约派风格,很唯美,不像是写自己的太太,而像是写的情人,其中香雾云鬟四个字,有一种朦胧迷离地感觉,而清辉玉臂,月光和玉有一种空明澄澈之感,乍一看有一种婉约派的风格,但是并没有浓艳绮丽之感,而是给人一种清婉的感觉。那么这个作者的眼中的妻子,像一位月中仙子,淡雅出尘,飘飘欲仙。

诗写出了妻子的头发已经被雾气打湿,说明了思念之久,然后写出了站立时间长,思念之深。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句话写得非常有意境,两个人无言相对,并没有倾诉心中的痛苦,而是互相看着眼泪流下来,在月光下慢慢干了,非常有意境,无言的美!

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杜甫,在这首诗里他是一位夫君,褪去了凛冽的光芒,它不再是那位忧国忧民光芒万丈的诗圣,不再是那位在月下会为国家愁思而白头搔更短的人,如今他为的是远方的妻子,为的是远方的儿女,为的是自己的家庭。

师:感谢这一小组同學带给我们强烈的审美感受,非常精彩。夜色茫茫茫几何?夜晚时,杜甫总是醒着,他会不会做梦呢?他会梦到什么呢?

生: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希望王朝恢复,第二个应该是希望自己能和他朝思暮想的亲人相见。

师:他会做一个团圆梦、一个家国梦,会做一个中兴梦。

杜甫无眠,他是这个时代的守夜人。

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

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历史睡了,而杜甫醒着。

屏幕上是我非常欣赏的诗人西川写的有关杜甫的一段诗,我们来轻声齐读一下。

生:在两条大河之间,在你曾经歇息的乡村客栈,我终于听到了一种声音,磅礴、结实又沉稳,有如茁壮的牡丹迟开于长安,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师:只要是中国人,他一定会在开口、落笔时遇见杜甫;只要是中国人,他也一定会在自己的童年、中年、老年遇见杜甫;只要是中国人,他走遍神州大地,会在千山万水、日月星辰之间邂逅杜甫;而课堂上的我们,亦可以在小小书桌前,通过对杜甫诗歌的涵泳探究,望见诗圣的身影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

教学反思:

在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杜甫是一位绕不开的大诗人,他的诗里有一种真实沉重的力量,是整个盛唐气象盛极必衰的挽歌,涵蕴着面对历史规律颓势难回的无限悲凉。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杜诗《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蜀相》等四首,三首诗歌都涉及“夜”,杜甫在夜晚沉吟江边的形象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眼前,通过大数据查询,我发现杜甫1400余首诗作中,有近200首都是夜题材。杜甫夜晚为何无眠?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选题“大跨度群文阅读——杜甫夜题材诗研究性学习”,并设定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群:找到一个研究杜诗的切口——夜题材诗歌;学会一种文本细读的方法——现象还原法;习得一种群文分析的手段——大数据分析+思维导图汇成一个更加清晰的意义——杜甫的伟大;写成一首致敬诗圣的小诗——《杜甫的夜晚》;固化一个研究成果——自选角度的杜甫研究小论文。

本节课为混合性学习课,由学生小组研究性成果展示和师生探究总结组成。四组学生都带来了精彩的展示。学生给了我很多惊喜。本节课尚有诸多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展示之后,我的点评语言流于空泛;二是对夜晚意义的探究,对杜甫伟大人格的探究,还应该更深入一层。

教学相长,通过学生对杜甫诗歌意象意境探究的阐发,纵观杜甫的人生轨迹,我发现杜甫所成为的杜甫,偏偏不是他想成为的样子。他的一生不断地与贫穷、饥饿、疾病相周旋,尘世于他充满了亏缺。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杜甫却是完整的,不单单是“忧国忧民,爱国主义”那样高度简化,贴满标签的扁平一面,他用对苦难的书写抗拒着对人的简化,守护着自我的丰富性。即使被捆绑在政治的齿轮上,他依旧努力地尝试着,去探索生命的其他可能。

与杜甫的生命相遇的过程,是一场不断叩问与审视“失败”何为的旅途。身为诗圣,流芳百世,名垂千古,杜甫的生命之书仍旧被种种“不完满”与“未完成”填塞,依然写尽了世俗意义上的种种苦楚与失败:屡试不第,流离失所,寄人篱下,借贷无门,贫病交加。他的生命被挫折和不幸的黯淡占据,却又无时不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走进杜甫,向诗圣或仅仅作为普通人的他致以生命的敬意。不仅为他的斐然文采,更因他能在如此黑暗的底色中涂抹出如此丰富的色彩,能在如此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出如此绚烂的花朵,那份不屈不挠,开掘生命其他向度的力量。

在经典作家作品中,有无尽丰厚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中,语文人的探究之路永远没有终点,教学相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附:杜甫夜题材诗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参考书目:

1.《杜诗详注》仇兆鳌 中华书局

2.《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3.《杜甫研究学刊》

4.《杜甫大辞典》张忠纲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5.《叶嘉莹说杜甫诗》 中华书局

6.《蒋勋说唐诗》 中信出版社

7.《杜甫评传》莫砺锋 南京大学出版社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诗圣首诗杜甫
《上课没人抢》
和李杜合影
和李杜合影
我想写首诗给你
杜甫改诗
春雨中遥拜诗圣杜甫
杜甫与五柳鱼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