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成:在西方讲中国故事
2020-04-22高圆
高圆
在童书界,旅居国外的华裔作者无疑是一支重要的创作力量。他们根植于中华文化,又熟悉国际化的叙事方式,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在华裔童书作家中,杨志成是久负盛名的大家。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他创作了上百本绘本,三度荣获代表绘本最高荣誉的凯迪克大奖,两度获得安徒生国际大奖的提名。其中,《七只瞎老鼠》《狼婆婆》《叶限》《雪山之虎》等都已引进中国出版,拥有无数粉丝。
2019年12月,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蒲蒲兰”)邀请年近90岁的杨志成再度来华。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杨老先生的上海话依然十分流利,精神矍铄地与现场观众交流绘本创作的体验。
横跨半个世纪的绘本大家
1931年,杨志成出生在天津,在上海长大。他的父亲是著名建筑设计师杨宽麟。杨家在上海住的房子就是爸爸一手建造的,给杨志成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
20岁的杨志成辗转去美国学习建筑学。但是三年后,他决定放弃家族传承,转而学习自己更喜欢的艺术专业。上世纪60年代,杨志成来到纽约从事广告创意工作。工作之余,他喜欢到中央公园的动物园去描摹动物。有朋友把他推荐给当时童书出版领域著名的编辑厄苏拉。厄苏拉请他为《讨人嫌的老鼠及其他讨人嫌的故事集》画插图。该书于1962年出版,荣获了平面设计协会优秀作品奖。杨志成也由此进入了童书圈,受到出版社的关注。
1965年,杨志成出版了《公主的风筝》。这本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并且以剪纸作为表现形式的绘本获得了凯迪克银奖,这也成为杨志成在绘本创作之路上的里程碑。
小时候的杨志成腼腆害羞,每当夏夜,兄弟姐妹一起在屋顶乘凉时,父亲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从《西游记》、《聊斋》这些中国传统故事、民间传说,到王尔德的《快樂王子》、卡洛-科洛迪的《匹诺曹》等西方童话,都牢牢印刻在杨志成的记忆中。“我一度以为《快乐王子》是父亲编的。”后来,他把父亲讲过的很多故事都画成了绘本。
在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杨志成的绘本作品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纽约时报》“年度十大最佳绘本”、纽约公共图书馆“可供阅读和分享的100种童书”、《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年度杰出童书”……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三次凯迪克大奖——除了《公主的风筝》,还有1990年的《狼婆婆》和1993的《七只瞎老鼠》。杨志成也是第一位获得凯迪克奖的华裔创作者。1992年和2000年,杨志成两次获得国际安徒生大奖的提名。在谈及获奖的感受时,杨志成谦逊地说:“我并没有预知哪一本书会获奖,我最重视的是创作本身。一本绘本完成后,读者与媒体的评价以及是否接受就不是我所能预知的事情了,这就交给大家去判断了。”
从瑜伽球谈创作
在活动现场,身板挺直的杨老先生坐在瑜伽球上侃侃而谈,这种独特的演讲方式让在场观众非常惊奇。杨先生笑着解释道:“因为瑜伽球有很多接触地面的支点,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立场或者角度。比如,现场有200多人到场听到我讲故事,就会有200多个故事版本传递出去。我创作绘本也是如此,有非常多的角度,因为每个故事都有灵魂。而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寻求最适合每个故事精魂的画风与媒材。”
“另外,瑜伽球有很多支点,但是有一个统一的内核,就好比我的故事,有不同的角度,但是都有一个我想传达的艺术核心。”杨志成说,1965年,他拜一位年过六旬的太极拳大师为师。而这位太极拳老师教导了杨志成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一个好画家并非只靠聪明才智,更需穷尽毕生之力去学习中国人所谓的“生气”——赋予万事万物生命的冥冥之灵。“倾听心里的艺术家”,“培育里头的创造之声”,“由心至手而非由眼至手”,都成为他创作时的艺术核心。
这些核心在《叶限》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叶限》被誉为“中国版灰姑娘”,虽然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画面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屏风式设计,充满流动的气韵,但是创作的媒材却是西式的粉彩。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叶限”的故事来自唐朝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杨志成在面对《叶限》的文稿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创造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风格又能为西方读者所接受的灰姑娘形象。他重新检视“叶限”这两个中文字:叶的边缘,是最柔嫩的的部分。他也思索,中国版本的关键不是西方版本中的仙女教母,而是那只仙鲤。于是最后完稿的《叶限》,确实是温柔婉约的女子,而仙鲤的图像也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每幅画中。有别于普通图画书的场景描绘,杨志成在《叶限》的构图上采取了大量的留白,留白的地方似空气似流水,而鲤鱼就在每一幅画面中游动,游动的线条像极了太极拳的拳法:阴阳相合、气韵生动。
在封面上,杨志成将叶限与鲤鱼画成一体。他的画笔将这个流浪的故事送回了母国。
绘本如乐曲
杨志成的创作常常被诠释为“在西方表达东方”。他在中国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又在海外生活多年,对西方艺术也有很深的理解。因此,他的绘本创作融汇中西,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谈到为什么要创作多元文化的绘本时,杨志成曾说:“我参与儿童绘本工作的动机,一方面是想要引介中国的故事——我们有太多好故事了,我小时候一直听父亲和家人给我讲故事。另一方面,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来到美国,我也希望多理解西方的故事,好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表现形式。每次我投入一个异域文化故事,我都从中受益匪浅。”
在活动现场,杨志成也谈到对绘本创作的理解:创作绘本如同创作乐曲,同样需在力量松紧和情绪高低间经营平衡。当一本绘本大功告成时,整本书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同一首歌的词、曲密不可分,绘本的文与图也仿佛一首歌曲声韵般相辅相成。当读者掩卷时,绘本奏出的音乐应留在脑中,盘旋不去。
杨志成的父亲杨宽麟先生曾在给几个成年子女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孩子们,请记下这人生的第一信条:生命不可能有真富足与真意义,除非你与他人共同分享。人生的价值与快乐,不在于你为自己做了多少,而在于你为他人成就了多少。”这对杨志成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论选取风格,杨志成对每一本他创作的绘本都传递出自然和人文的关怀,从一朵花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能捕捉到横跨文化和时空的情感。他的绘本艺术是对世界各地孩子的心灵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