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家庭:两代人接力抗疫
2020-04-22
杨云
杨雯
2003年,杨云的父亲在南京市江宁区卫生监督所工作,非典爆发后,他第一时间冲在了“抗非”一线。“那时,我住校读高中。我姐读大学,也住校。就听妈妈说,爸爸整天不着家,抗非典。”父亲整日在一线为了救死扶伤奔走忙碌,是2003年那场疫情给杨云和姐姐杨雯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唤起了楊云年少时的记忆,“我要和爸爸一样,投入这场战役。即使不能像白衣战士一样冲锋陷阵,至少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家的传统。”
“大年三十那晚,我的好朋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教授王颢,参加了驰援武汉医疗队。他告诉我一线防护物资紧缺,还发了几张自己戴着很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的照片,这让我格外担心。”杨云说,王颢刚去武汉时,因为人手紧张,“每天除了救治病人外,还要搬运物资,太辛苦了。”杨云的主业是做投资,想到自己的朋友圈里有不少人从事医药产业,她当即决定运用自身人脉资源,尽可能为一线医生筹措物资。
“一边在帮武汉前线联系紧缺医疗物资的调运,一边就接到王颢所在的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接受社会捐助的消息,我第一时间便联系上了相关负责人,希望能为他们提供需要的物资。”确定好需求后,杨云的手机便一直处于“热线”状态,“从大年三十到2月20日,每天都在和前方联系,问他们缺什么,然后发动朋友圈从全国各地的厂家找货源。”
在杨云的手机备忘录中,详细记录着各种前方急需的防疫物资:医用手套、三氯消毒片、紫外线消毒灯、耳温枪、耳温枪替换膜、84消毒液、防护服、面屏、眼罩、口罩……这段时间,杨云公司的储藏室里总是有一箱箱正在清点、打包的货物,等待陆续运往湖北抗疫前线。
亲身参与到这场战疫中,让杨云时时刻刻感受到父辈战非典的那种豪情——“众志成城,彼此温暖”。每次要发货时,公司员工们总是自发前往,帮助打包、搬运、寄出。“为了防止防护物资受潮,大家会在包装箱外细心地裹上工业保鲜膜。为了给武汉同胞们打气,我们还写下了‘驰援武汉,与你同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留言。”杨云相信哪怕一个微小的细节,也能传递温暖与力量。
杨云在后方忙于筹集物资时,姐姐杨雯正冲在南京的抗疫一线。杨雯在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工作,“1月23日,我已经请好年假,去超市采购年货,准备和老公一起去河南的婆婆家过春节。”杨雯说。刚到家,她就接到了全员回岗待命的通知,“我赶紧给老公打电话,他是警察,肯定要值守一线,我们一致决定取消回河南过年的打算。”果然,当晚杨雯就被派至客运站给返宁旅客测量体温,之后又驻扎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点;她的丈夫则去辖区内防控一线值守。疫情发生后,隔离点看护、卡口执勤、测量体温,杨雯和丈夫一直奋战着。
忙碌之中,姐妹俩没太多时间照顾家里。杨云有一个8岁的儿子,已经一个多月没时间照看了,却发现他这段时间变得懂事多了。“前两天晚上,他突然跟我说,羡慕我能做这样光荣的事情,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和我一样。”杨云听到后欣慰地笑了,感到一种温暖的联结正在家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