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预警功能改进
2020-04-22高俊
高 俊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贵溪冶炼厂,江西 贵溪 335424)
1 引言
贵冶降压站6kV系统为小电阻接地系统,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或三相不平衡、相间短路故障时均直接动作于跳闸,馈线开关在跳闸的同时,才会发出相应线路故障报警信号;而在各车间二级配电设备发生故障跳闸引起系统波动,或故障时越级跳降压站主进线开关时,此时的故障馈线继保不会发出报警信号[1-3],变电运行人员对供配电系统异常、故障时的分析、预判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2 供电潮流
如图1,贵冶一系统降压站6kV新系统配电线路为水厂、熔炼、制氧、动力中心及硫酸车间等,共20多条线路,均为主工艺相关生产车间,6kV新系统一但失电,一系统立即停产,同时因供水中断,将影响二系统生产,停电影响进一步扩大。因此,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选择性及快速恢复供电尤为重要。
(1)当生产车间A点回路出现故障,B开关跳电时,会引起整个供配电系统电压波动。降压站侧线路继电保护具有高灵敏性,D、E开关保护会同时启动,但在继电保护选择性的阶梯延时原则下,在下级B开关将故障切除后,D、E开关继电保护会自动复归。在供电可靠性上虽避免了停电范围的扩大,因D开关故障报警信号未能发出,因此降压站侧无法定位故障线路,只能通过经验靠人工逐条线路分析负荷变化情况,来判断故障线路,准确率不高而且耗时较长。同时在排查过程中可能出现设备带故障试送,造成系统电压多次波动,影响正常运行设备跳机,增加排查范围。
(2)在A点发生故障,B、C、D开关保护拒动时,将越级跳降压站侧6kV进线E开关,这种情况下,同样无法定位故障线路,只能采取逐条试送的方式查找故障线路。案例中制氧高压避雷器故障,因制氧及总降侧B、C、D开关同时拒动, 引起3#主变6kV进线开关保护动作跳闸,一系统停产。因事故之初无法判断是哪条馈线引起的越级跳闸,所以只能逐条试送,在试送过程中3#主变第二次保护跳闸,既耽误了送电时间,同时对3#主变造成第二次故障冲击。这次故障从跳闸到确定故障线路花了近2个小时,从正常送电到恢复生产又花了好几个小时,给工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 继电保护配置、逻辑
3.1 供电潮流保护阶梯配置
线路故障通常表现为单相接地或三相不平衡、相间短路,保护配置由三段式电流保护(速断、限时速断、定时过流保护)及零序过流保护组成,三段式过流根据配置原则[4]进行阶梯式配置,保护动作定值小、时间长表示故障程度较轻,保护动作定值大、时间短表示故障程度较严重。在供电潮流中,根据各级开关距离电源侧远/近及系统短路阻抗分布,来设计各级开关保护启动值及动作时限。保护启动定值根据系统短路阻抗分布及所处供电潮流中的位置,采取阶梯递减进行配置,动作时限根据所处供电潮流中位置,按逐级递减方式配置,以此保证供配电系统各级继电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可靠性。
3.2 降压站侧馈线保护配置及逻辑。
降压站侧线路继电保护SEL351中配置[5]有限时速断、定时过流、零序过流等保护。
逻辑功能见图2:
过流软压板LT2置位: SET2 =/RB6 * !LT2;
图1 贵冶1#总降压6kV新系统简图
图2 馈线保护逻辑图
图3 改进后逻辑图
过流软压板LT2复位: RST2 =/RB6 * LT2;
零序软压板LT3置位: SET3 =/RB7 * !LT3;
零序软压板LT3复位: RST3 =/RB7 * LT3;
变量方程: SV2=67P2T*LT2 SV3=67N1T*LT3;
跳闸出口:OUT102 =67P2T * LT2 + 67N1T *LT3。
3.3 动作原理
系统相间短路时,当相过电流元件检测到IA、IB、IC任一相电流超出设定值50P2P时,对应比较器置1,通过或门50P2置1(过流软压板LT2在馈线送电前已投入),启动逻辑计时元件67P2D,延时时间到后67P1T置 1,中间变量SV2T及跳闸出口OUT102逻辑条件均满足,在跳开关的同时发出故障报警信号。
系统单相接地时,当零序过电流元件检测到IN电流超出设定值50N1P时,对应比较器置1,通过或门50N1置1(零序软压板LT3在馈线送电前已投入),启动逻辑计时元件67N1D,延时时间到后67N1T置 1,中间变量SV3T及跳闸出口OUT102逻辑条件均满足,在跳开关的同时发出故障报警信号。
上位机报警信号取中间变量SV2T、SV3T,当SV2T、SV3T置1时发出相应的相间过流保护、零序过流保护报警信号。从上述变量关系式可以看出,要使SV2T或SV3T置1,67P2T或67N1T必须置1,而此开关在运行状态时,软压板LT2、LT3均已投入,跳闸出口方程OUT102 =67P2T * LT2 + 67N1T * LT3也将置1,所以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相间短路故障时,在开关跳闸的同时才会发出报警信号。而当生产设备故障或供电系统越级跳闸时,将没有具体的馈线报警信号,这就是下级故障时无法定位的原因。
4 继电保护功能改进
4.1 继电保护定值核对、调整
重新组织各车间校对图1中A、B、C、D、E各级开关阶梯保护功能,对定值不相符的进行调整,确保继电保护的灵敏性、选择性,避免越级造成事故范围的扩大。
4.2 增加独立预警通道
在不改变现有保护定值及时限的前提下,在SEL351保护装置上增加中间变量作为零序过流、相间过流保护越限报警的单独通道[6],实现实时预警。改进后的逻辑见图3。
4.2.1 接地故障预警逻辑改进
零序过流越限报警变量方程为:SV6=67N2T 67N2D=2。
在零序过流保护逻辑中,增加零序过流Ⅱ段50N2作为启动元件,报警定值取小于跳闸
定值,增加SV6中间变量作为独立的单相接地故障预警通道,在系统单相接地或三相不平衡时,50N2置 1,67N2D计时元件2周波延时后(避免系统瞬间不平衡误报),SV6T置1,在故障切除前检测到故障,发出预警信号。
4.2.2 短路故障预警逻辑改进
相间过流越限报警变量方程为:SV9=50P2,SV9PU=0,SV9DO=500。
在相间过流保护逻辑中,增加SV9中间变量作为独立短路预警通道,直接绕开软压板
LT2及跳闸逻辑67P2D计时元件1S的延时,在下级故障时,线路保护信号元件无延时启动发信,并自保持10S,避免下级故障短时切除后,线路保护元件自动返回,确保预警信号能立即发出。同时在上位机中配置[7]SV6T、SV9T作为线路零序过流、相间过流预警点。
增设预警逻辑后,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不论是越级跳闸还是在保护阶梯时间内故障已消除,均能保证在降压站侧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定位故障线路,降低运行人员对系统故障判断的难度。
如在图1中,当A点发生故障时,开关D处继电保护能立即发出预警,确定故障线路。及时通知下级配电室处理,避免工艺人员带故障开机,造成对电力系统的二次冲击。同样,当A点发生故障时,B、C、D开关保护拒动时,将越级跳降压站侧6kV进线E开关,此时开关D处已发出预警信号,运行人员可通过预警信息知道故障线路,及时隔离故障点,避免逐条试送来确定故障线路,提高供电恢复效率,缩短停电时间。
5 应用效果
6kV系统馈线保护功能的完善运行至今,预警功能比较可靠,例如某车间在设备改造试验中,在对循环水1#、2#线送电时,降压站侧出现电流越限报警,经联系得知其设备故障,已退出运行,从这次可以看出,对6kV新系统馈线保护功能的优化是可靠的,供配电运行人员可立即掌握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隐患点,通知下级配电室及时排查、隔离检修,避免事故扩大。
6 结束语
(1) 继电保护预警功能与跳闸功能分离后,下级配电系统负荷侧发生故障时,降压站侧能对故障线路及故障性质进行准确预警,及时掌握故障线路及故障情况,准确下达电力调度命令,避免引起系统多次波动。
(2)电力系统发生越级停电事故时,在恢复供电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将故障设备隔离,避免带故障试送电,降低短路故障对供电系统的二次冲击及二次停电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