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的婚礼

2020-04-22于宇

银潮 2020年4期
关键词:请帖生产队扬州

文>>>于宇

作者夫妇新婚燕尔之际

我和妻子小贤的婚礼是在1968 年11月25 日举行的。

那时,我刚从部队复员回乡不久,为了生计,毛遂自荐到公社帮忙打杂,做些写写画画的事。我的未婚妻是苏南丹阳人,善良的岳父母出于对我的信任和关爱,特意让女儿撇下工作,到我家乡的镇上学缝纫,其实,就是把“定心丸”给我吃,让女儿陪着我,以便我集中精力和心思做好工作。

因为还没有正式结婚,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起。白天,各干各的事,她到镇上学缝纫,我去公社上班。晚上,谁先到家,谁就到村口迎候对方。等吃完了晚饭,各回各的房间做自己的事。

我在公社机关“打工”虽就几个月,但在业余写作上却小有收获,《红扬州报》《新华日报》等省地报纸,隔三差五地就会发表我的诗歌、小小说、通讯报道。

就在结婚前两天,公社书记突然通知我:《红扬州报》社近期举办工农兵通讯员学习班,县里拟推荐你去参加,时间半年至一年。这对于酷爱文艺而又暂时未找到合适工作的我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我和妻都激动不已。但过后,我又犯难起来:我离家这么久,让她一个人待在我家算什么呢?名不正、言不顺呀!再说,她的户口还在苏南,生产队平时分粮分油也没她的份。于是,我对妻说:“哎,我们结婚吧?”她听后一怔,问:“什么时候?”我说:“就明天,后天我就要走了。”妻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说:“不行不行,我还没有征求爸妈意见呢!”我说:“你怕什么?如果他们不同意,就不会让你单身一人来我家。再说,我现在到报社工作,他们要是知道,高兴还来不及呢!”妻听我说得有道理,沉默了一会,同意了。

当晚,我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爸妈和嫂子。他们觉得时间急了点,来不及准备,最难的是手头没有钱。我理解爸妈的心情,劝他们:“我和小贤商量好了,一切从简,什么衣物也别买,就办两桌酒水,生产队每家每户各来一个代表。”爸妈说:“这样好是好,就怕对不起人家小贤。”妻倒来得快,说:“我不计较,我不计较!”

事情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大早,妻和我嫂子每人拎一只篮子上街买菜。妈妈忙着杀鸡、淘米、洗刷碗筷。我则布置房间,写“请帖”。所谓“请帖”,也就是一张巴掌大的红纸,用毛笔写上户主姓名。父亲的任务就是挨家挨户地送“请帖”。

傍晚,天还很亮呢,客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登门,进门时大都递上个“纸封子(人情钱)”。不拿不恭,只好先接过来,交妻保管着。原计划两桌人,但有的把小孩也带来了,只好临时再增加一桌。

鄙地乡下办喜事都流行“六大碗”,就是每桌六样菜,有鱼有肉。酒是散装的白酒,蔬菜都是自家地里长的。

喜宴正式开始前,我爸作为长辈,先举杯,说了几句欢迎大家光临的话。然后,新郎和新娘并肩向在座的客人深深地鞠上一躬,以示敬意。

窄暗的房间,没有花烛,没有明亮的灯光,没有任何像样的摆设,甚至房门连个大红的“喜”字都没贴!就在大家觉得宴席冷清寂寞时,不知是谁来了兴致,说:“欢迎新娘给我们唱支歌吧!”“好好好!”众人鼓掌。唱歌是吾妻的拿手好戏,又逢自己的大喜日子,自然无须推辞。她站起来,笑眯眯地说了几句开场白,接着便亮起了歌喉。记得那晚她连唱了三四首,都是当地流行的民歌,如《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等。乡邻们平时只听说我妻会唱歌,却没有现场听过,更没有料到她的歌唱得这么好,于是,一次次鼓掌,一阵阵吆喝……这大概就是这场婚礼的“高潮”吧。

“婚”就这样结过了。全部支出只有23元,包括香烟和喜糖。这全亏妻的理解与宽容!

第二天,我把客人们送的“纸封子”集中起来,准备退还人家。一点数,共有17 只,大都是用红纸包着的,上面分别写着送礼人的名字。因为要退给人家,所以无需拆封。唯有一只“封子”样子很特别,是用香烟壳折叠起来的,有点像“R”形,一头已经散开。出于好奇,我便打开看看,原来是一张欠据,立据人是生产队一个姓纪的光棍,欠条是由别人代笔的——“今欠到礼金五角×××”。妻看得咯咯直笑,我也笑。笑过后,我一本正经地说:“你可别小看这张欠条,也别小看这五角钱,如果当真,还需立据人白干六七天活呢!”

自然,这张欠据没有必要退,退了反而让人家难堪,就被我夹在了书里。

婚礼后的次日清晨,我就背起行囊,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去扬州报社工作的征程。

扬州离丹阳很近。年底我和妻回岳父母家过年。两位老人听说我俩已举行过婚礼,既惊讶,又生气。岳母的火气更大,说:“这么大的事你们就擅自做主啦!”但当听完我和妻的道歉和解释后,老人还是表示理解和宽容。

2018 年11 月25 日,是我和妻五十年金婚纪念日。当日,儿女们给我俩献花、拍照,亲友们纷纷用手机发来微信祝贺,晚上又在南京某大酒店办了两桌盛宴。抚今追昔,我和妻感慨万千,妻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泪水。

猜你喜欢

请帖生产队扬州
一头老黄牛的尊严
扬州茶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春天的请帖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塬上千阳(外一篇)
发给秋天的请帖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秋姑娘的请帖
“扬州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