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到美丽的风景就停下来

2020-04-21步惊云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知识性游历徐霞客

步惊云

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在某次工作途中,经过意大利一座小城,被风景吸引而停留。他把这段经历讲给弗朗西斯卡听,后者不可思议地梦呓般重复了一句话,“遇到美丽的风景就停下来”——这是《廊桥遗梦》里流传甚广的一句台词。

翻译这本小说的资中筠在一篇文章里说,她在参观博物馆时,想到我们也曾拥有过纯真,朴实的艺术创造,那种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本能的感受与罗伯特的追求是一致的,是返璞归真的情怀。

追逐自然,在文学史上并不陌生,我们熟悉的山水田园诗里有数不清的记录。具体的游记是另一回事了。我曾经在书店翻过一本关于明清江南地区游记的书,钻研了半天仍像面对一个不知所云的老学究,看得一头雾水,还徒增睡意,如今我是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了。

倒是一些山水诗潜入心底,但多是士大夫们的嬉山戏水,或是不得志的寄情之旅,读的时候总想着其后的言志。

所以喜欢《徐霞客游记》,那是单纯的自由自在地在路上,和罗伯特算是真正的志趣相投了,但后者是作家虚构的人物,而徐霞客是一位真实生活在四百年前的行者。

香港城市大学的郑培凯感慨:是什么样的强大力量支撑着他,为我们留下《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的出游,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和他的想发现,他想看更广博的外部世界。

1607年,二十岁的徐霞客游历太湖,开始了一生的行走。除了三十八岁时因母亲病故在家守孝三年,在他五十四年的人生中,有三十年在路上,最远行至丽江大理等地。去世前一年,他还在云南游历,因脚伤被送返家乡,次年去世。

行走一生,或许不是他最初的心愿,在一山一水的寻觅中,他发现了更多的寻觅,在一次次好奇的满足中,找到了更多想去满足的好奇,步履不停。

记录也更加丰富。

这本游记并非为名垂青史而作,是他的私人日记,记录途中的每日见闻,只是为了让家中的老母亲跟着他“坐游”山水。大概出于这个原因,在早期的游历记录中,他更多的叙述放在了地理方物等知识性的介绍上,坐标、方位、物产等成为主体内容。知识性的概括,不见呆滞,是因为他的文字简洁优美。

天气,路径,以及所见山水,被寥寥数语精准勾勒出来,佳句纷呈。如写天气的,“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风怒起,滴水皆冰”;写山的,“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群峰或上或下,或巨或纤,与身穿绕而过。俯窥辗顾,步步生奇,但壑深雪厚,一步一悚”。他喜欢水,我喜欢看他写的水,看他的小溪潺潺清泉淙淙,看他的瀑布飞溅潭水深深,快意不可言也。

在他生命最后的幾年,旅途放在了云南。《滇游记》占了整本书的五分之二,文字的篇幅增大,内容更洒脱,关注点多是所见的当地日常,有的日记里甚至连山名地名也消失,人和事更多地出现在日记中。前半部分,他画了一幅幅地图,就像现在的地图软件,点击相关地名,会出现相关的图片和介绍,看似客观,但有冷清的距离感。后面的叙述常见生动的日常,不见事先做功课的痕迹,自由随性。

几百年只出了一个徐霞客,惭愧又意外。他的经验总结起来大概有几条:永不满足的好奇心;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充足的知识积累;与和尚们交朋友——这条最重要,深山里主要靠他们接济食宿。

读得有趣,也因为他是个有趣的人。两进黄山,其中一次,遭遇大雪。“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整整一天,呆坐,听雪滑动。

本期推荐

《人生海海》

作者:麦家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乡村国是》

作者:纪红建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猜你喜欢

知识性游历徐霞客
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的三条教学路径
Right to Roam
Travel Is The Best Teacher
斑斓纵横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徐霞客志在四方
游历阳光西班牙
梦游
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