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2020-04-21高娴
[摘 要] 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2017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影响河南省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城乡经济一体化;二元经济;指标体系;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5--4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打破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进而使城市和乡村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赖和共同繁荣的历史过程[1]。
1 城乡经济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方法
1.1 城乡经济一体化评价指标选取
城乡二元关系的形成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所决定的,打破城乡二元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是研究学者所关注的研究领域。然而,目前学者对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文章为数不多,已有的研究选取的指标体系较少。然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以全面性、科学性、可获得性为原则,建立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测量。
1.2 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2008—2017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08—2017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数据来源于2018年河南省各市统计年鉴和201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1.3 评价方法选择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统计方法,但是应用范围广泛、分析效率较高。该方法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变量去解释原来资料中的大部分变异,将相关性很高的变量转换成彼此独立的变量,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降维。主成分分析既能减少指标的个数,又能保留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且新产生的指标间互不相关,权重比较客观。
2 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水平分析
2.1 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本文运用SPSS25版本对数据做KMO检验和Bartlett球性检验,可得到表2数据。从表2可以看出,KMO的值0.609>0.5,说明8个变量间有相关性,适合做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性检验的卡方值为98.408,Sig.取值为0.000,说明各个变量之间不是独立的,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2.2 主成分分析法及选取主成分
表3是主成分信息表,从表3可以看出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是4.047、1.714、0.940。虽然第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为0.940,小于1,但十分接近1,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应提取3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已经累计携带了83.758%的信息,因此应提取3个主成分。
2.3 计算主成分得分
为了对公因子进行更加完美的解释进行公因子旋转,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计算主成分得分(见表4)。由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以得出成分一主要由X2、X7指标构成,他们占的权重最大。成分二主要由X6和X8指标构成。成分三主要由X3、X4指标构成。
从2017年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整体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得分最高的为洛阳市,第二、三分别为郑州市和平顶山市,都是属于中原城市经济区。河南省共有18个市,其中有8个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大于0,其余10个为负值,可以得出河南省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不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且整体水平较低。
3 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得分
用2008—2016年度河南省18个市的相关历史数据,通过SPSS25可计算得出这几年河南省18城市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得分,如表7所示。
由各个城市10年的得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变动过程。河南省分为4个经济区,分别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及黄淮地区。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市为中心,包括洛阳市、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和济源市。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距离中心城市郑州市大都在100 km以内。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由历年城乡经济一体化得分可以看出,在中原城市群中,洛阳市和郑州市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且比较稳定,在中原城市群中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波动较大的为济源市和平顶山市,其余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为稳定。豫北地区包括安阳、鹤壁、濮阳3个地级市,安阳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整体比较稳定且位于前列;鹤壁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连续3年排名河南省倒数第一;濮阳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整体波动较大,近3年来逐渐提高趋于稳定。豫西豫西南包括南阳、三门峡2个地级市,三门峡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稳定且基本位于前5,远远高于南阳市。黄淮经济区包括驻马店、商丘、周口、信阳4个地级市,由得分及排名可以得出黄淮地区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整体得分较低。
4 城乡经济一体化主成分影响因素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差异较大,其中中原城市群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最高。河南省各个地市之间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差异可以从每个主成分的主要构成及其经济含义来进行分析。
主成分1主要是由X2非农产业与农业产业产值之比和X7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之比构成,它们占的权重最大。可以看出,二、三产业繁荣的地区,其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一般较高,因为这些产业的繁荣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和从事二、三产业乡村农民的收入。从这方面来看,二、三产业的繁荣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恩格尔系数主要是衡量一个家庭的食品支出总额占其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整体上低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但是近年来河南省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为了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河南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缩小城乡间的经济差距。
主成分2主要是由X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和X8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之比构成,更加侧重于对人们生活情况的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历年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数据得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之比较小的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郑州市差距最小,历年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稳居前列。虽然2017年洛阳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居第一,但是洛阳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是最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洛阳市一些县的农村还属于山区。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城乡收入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投资消费,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提高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
主成分3由X3二元对比系数和X4城乡人均固定投资之比指标构成。二元对比系数是非农产业与农业在生产率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既包括非农产业与农业在总产值上的差距,也包括非农产业与农业单位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上。虽然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但是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在规模和效益上都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人均生产能力低,劳动力素质与机械化水平都较低,因此,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对于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X4为城乡人均固定投资之比,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的局部更新和全部更新以及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等一系列活动。在河南省,城市固定投资的规模和频率远远大于农村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显著落后于城市,脏、乱、差、贫困甚至成了农村形象的代言词。因此,要加大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5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河南省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整体较低且差异较大。影响河南省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居民收入消费较低、对农村固定资产投入较少。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提高河南省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5.1 提高农业生产率,发展现代农业
河南省地处中原,为农业大省,但是农业生产率较为低下,精耕细作的家庭承包生產方式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为促进河南省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应完善农村承包制度,对于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以及人口老龄化、妇女化严重的村庄加快土地承包,使得土地闲置化、浪费化现象得以有效解决。同时,加大对于农村承包大户的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绿色增产模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2 加大农村地区固定资产投资
要按照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统筹安排,做出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实施,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促进城乡空间融合和人口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和一体化发展[2]。在住房方面,加大政府对农村贫困户新建、改建自住房的扶持力度,促进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3]。在教育上,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促进优秀师资力量回流农村,更好地实现农村城市教育均衡化,使得农村孩子也可以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在医疗上,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力度,真正解决农村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3 提高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合理消费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锄头+工资成为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方式。但是,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的往往是城市人不愿意从事的脏累差工作,这种工作是以出卖廉价的劳动力方式来换取微薄的收入。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促进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要引导农民合理地进行其他方面的消费,如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力度,参与精神文明学习等,促进农民多样化消费,降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关汉玉.国外一体化经验对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9(23):122.
[2]邓立丽.江苏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2(2):105-113.
[3]王娟.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作者简介:高娴(1994—),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业政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