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0-04-21朱果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硬膜外麻醉全麻

朱果

【摘 要】目的:对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以我科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收的54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全麻,以麻醉前、麻醉后6小时与术后24小时分别为T1、T2、T3时间段,并分别于这三个时段对两组患者静脉血(5ml)加以抽取,对两组PT(凝血原酶时间)与FIB(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APT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水平、血清中血小板含量进行检测、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T1时段,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段,两组在PT指标上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PTT指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在FIB指标与血小板含量及D-二聚体指标上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相对全麻方式,硬膜外麻醉方式给患者凝血功能带来的影响更小。

【关键词】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全麻;硬膜外麻醉;凝血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R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087-01

临床研究发现,不同的麻醉方式会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产生不同影响。为明确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本文即以我科患者为依据,对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收的54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全麻。观察组中男性1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0.5±8.9)岁;平均体重(62±9)KG;平均手术时間(141±11)min。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71.8±8.1)岁;平均体重(61±10)KG;平均手术时间(143±10)min。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半30分钟对阿托品(0.5mg)与鲁米那钠(0.1mg)进行肌注,进入手术室后对均对两组患者心电图与血压以及脉搏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对静脉通路进行建立,对乳酸林格氏液(8ml/kg)加以输入[1]。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选择L1-2为穿刺点,成功进行穿刺后在患者头侧对硬膜外导管(3cm)加以放置,给予患者3ml利多卡因(2%),如无不良反应再给予患者5-8ml利多卡因(2%),术中对利多卡因(2%)进行间断式追加,确保麻醉维持。

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麻醉方式:给予患者异丙酚(2mg/kg)与芬太尼(4μg/kg)以及咪达唑仑(0.05mg/kg)和阿曲库铵(0.5mg/kg)进行麻醉诱导,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在呼吸机频率设置上为12次/min,在潮气量设置上8ml/kg。术中给予患者异丙酚(8mg/kg-1·h-1),以及阿曲库铵(10μg/kg-1·h-1)与瑞芬太尼(4μg/kg-1·h-1)进行持续泵注,确保麻醉维持。

1.3 观察指标

以麻醉前、麻醉后6小时与术后24小时分别为T1、T2、T3时间段,分别于这三个时段对两组患者静脉血(5ml)加以抽取,对患者PT(凝血原酶时间)与FIB(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APT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水平、血清中血小板含量进行检测、观察和比较[2]。

1.4 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1.0加以采用,对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有意义以P<0.05为准。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T1时段,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段,两组在PT指标上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PTT指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在FIB指标与血小板含量及D-二聚体指标上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中,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临床研究显示麻醉便是其中一种,麻醉方式不同会给患者凝血功能带来不同影响。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全麻,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在T1时段,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段,两组在PT指标上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与两组手术创伤及手术方式一致,因此在外源性凝血途径影响上无显著差异有关。

但在APTT指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在FIB指标与血小板含量及D-二聚体指标上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全麻患者在内源性凝血途径上受到了影响。两组在FIB指标与血小板含量及D-二聚体指标上都呈升高趋势,说明是手术操作导致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继而引发高凝状态。但观察组在这几项指标上明显比对照组低,说明硬膜外麻醉在患者凝血功能上的改变更小。硬膜外麻醉可使患者下肢血管有所扩张,促使患者血流量增加,进而减少血栓形成。

综上,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相对全麻方式,硬膜外麻醉方式给患者凝血功能带来的影响更小,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更加有利。

参考文献

[1]李玉龙,翁习生,董玉雷.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杂志,2016,2(3):177-180.

[2]魏凤香.临床分析高龄关节置换术中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64-66.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硬膜外麻醉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比较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