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4-21马延楠
马延楠
【摘 要】产科中,临床采用无痛分娩技术,既能够将产妇产程缩短,又能够使产妇痛苦减少,剖宫产率降低,从而使母婴安全得以有效地保障,在产科临床上值得应用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无痛分娩技术;产科;效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050-01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7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人,研究组,50人,采用无痛分娩方式,产妇年龄为24~30,平均年龄为(26.8±2.4),初产产妇为48例,经产产妇为2例;对照组,50人,采用常规分娩方式,产妇年龄为25~31,平均年龄为(26.2±1.5),初产产妇为45例,经产产妇为5例,比较两组产妇年龄和分娩经历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研究组:采用无痛分娩方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镇痛分娩,第一产程产妇子宫开口2厘米以后,选用相应型号穿刺针,对产妇进行硬膜外麻酸,将刺针置入腰椎的L3~4或者L2~3,将4毫升1%利多卡因注入硬膜外导管,对麻醉平面进行测定,确定正常以后,给予负荷剂量10毫升0.1%罗哌卡因,控制阻滞平面 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方式,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护士鼓励和安慰产妇,产妇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呼吸分娩,不给产妇应用镇痛药物,产妇若有阴道撕裂出血或者难产时,实行会阴侧切和剖宫产,以防发生危险,每一个产程中,护士都要将相关护理工作做好。 (三)观察指标 产程:对于产妇产前宫缩一直到娩出胎儿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也就是完成第一产程至第三产程的时间,产程所用时间越短,产妇分娩越顺利,痛苦也越小。 临床治疗效果:两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分为显效和有效以及无效三种。其一,显效,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疼痛感;有效,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具有轻微的疼痛,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无效,产妇分娩的过程中,疼痛剧烈,使产妇很难忍受。 (四)统计学处理 利用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相关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利用检验组间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分析两组产妇临床数据统计 将采用常规分娩方式的对照组产妇,与采用无痛分娩方式的研究组产妇相比较,可以了解到,采用无痛分娩方式的研究组数据,比采用常规分娩方式的对照组数据明显高,并且两组产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产妇临床数据统计,见表1所示。 (二)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和镇痛效果以及分娩结果 研究组无论是剖宫率,还是会阴侧切率,都比对照组明显低,并且研究组无痛分娩率也比对照组明显高(P<0.05),对照组产妇平均产程为每小时(9.40±2.80),研究组产妇平均产程为每小时(7.18±2.59),对照组产妇产程8小时以内的占15%,研究组产妇产程8小时以内的占59.0%,研究组产程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也逐渐提升了人们对优质生活的要求,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也更高了[3]。产妇分娩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产妇分娩的过程中,许多情况都可能出现,所以,产妇和家属都比较重视分娩的过程,自然分娩婴儿健康状况相对比较好,许多产妇和家属虽然都希望能够自然分娩。但是,产妇自然分娩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该疼痛无论对于产妇的生理,还是心理,都会造成巨大的痛苦,通常生理疼痛提示具有出血和难产以及胎位不正等相关的产科并发症,心理上压力会导致产妇将自然分娩放弃,选择剖宫产方式,使妊娠结束,从有关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到,产妇若不符合剖宫产的指征而实行剖宫产以后,不但会影响母婴安全,还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采用合适的分娩方式,既能够将自然分娩成功率有效地提升,产妇的疼痛减轻,还能够使母婴安全得以有效地保障[4]。 该研究对比常规分娩方式与无痛分娩方式,可以了解到,研究組的产妇无论是剖宫率,还是会阴侧切率,都比对照组明显低,而且无痛分娩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产程更短[6],比较两组之间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临床上采用无痛分娩方式,不但方便和镇痛效果好,而且安全,适应范围也广,既能够将剖宫产率降低,产妇的疼痛减轻,又能够将产程明显缩短,从而使母婴安全得以保障,在产科临床上值得应用和大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安加梅.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4):58-59. [2]王艳红.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1):3-4. [3]张云涛,唐颖.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