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观察
2020-04-21李晶甘霖
李晶 甘霖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采用综合干预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来本院实施诊疗的100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研究对象均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推拿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及运动疗法治疗,对两组疗效及平均疗程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且观察组的平均疗程相较于对照组更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采用推拿、生物反馈疗法以及运动疗法进行综合干预,能够缩短疗程,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平均疗程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040-01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出现纤维化或者出现挛缩,造成患者头部向患侧方向倾斜,并且伴随患儿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造成患儿头颅以及面部畸形的一种常见疾病,如果在早期阶段不能够得到合理及时的治疗,这种畸形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能够造成患儿胸廓及脊柱出现畸形。现阶段,此病主要疗法即运动疗法、推拿、生物反馈疗法等。为了研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来本院实施诊疗的100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综合干预疗法的疗效进行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来本院实施诊疗的100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研究对象均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1:19;年龄1~11个月,平均年龄(4.63±0.52)个月。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0:20;年龄1~12个月,平均年龄(4.94±0.57)个月。经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
1.2 主要方法
(1)对照组:实施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推揉法:使用中指、食指、无名指于挛缩或者是肿块部位进行推揉操作,操作时间为5min,同时按揉弹拔10次左右。②提拿捏法:使用食指和拇指拿捏挛缩或是肿块位置,拿捏时间为5min,手法应该从轻到重逐渐增加。③被动牵拉法:将一只手在患侧肩部位置固定,并将另一只手将患儿头部缓慢向其健侧肩部方向拉伸10~20次,拉伸的力度应该柔和。④旋转法:一只手将患儿患侧枕后部扶住,另一只手将患儿健侧下颌部扶住,将患儿的头部被动转向患侧,手法应该保持轻柔,且旋转次数应该在10~20次之间。以上操作1次/d,6次/周,24次/疗程,持续治疗6个疗程。
(2)观察组:观察组实施综合干预疗法,主要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及生物反馈疗法。方法如下:①运动疗法:运动疗法主要可通过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動来完成治疗,主动运动需要患儿取仰卧位,将患儿放在巴氏球上,让其主动向患侧斜上方抬头进行功能锻炼,医师可使用发音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可将发音玩具从患儿眼睛上方30cm位置向健侧对角线做水平缓慢移动,从而引导患儿向患侧旋转头部,使肌肉通过运动得到刺激。而被动运动同样需要患儿取仰卧位,医师需要将患儿头部托住进行左右旋转运动,并重点锻炼患儿面部及下颌部向患侧肩部转动,此法反复进行6~8次,20~30min/次,1次/d。②生物反馈疗法: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将4个电极贴放置在患儿两侧胸锁乳突肌肌腹以及斜方肌位置,健侧输出强度为45mA,患侧输出强度为30mA(可根据患儿耐受度适当调整),然后选择“Back Strengh”开始治疗,将患儿头部向健侧方向拉伸30°~40°,对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实施被动牵拉60次。以上方法24次/疗程,持续治疗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以总体有效率[1]及平均疗程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0.0,将()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将%代表计数资料,经检验,差异明显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平均疗程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疗程为(88.14±8.73)d;对照组患儿的平均疗程为(122.64±12.13)d。观察组的平均疗程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t=6.827。
3 讨论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此病的发病机制当前尚不明确,但现阶段有相关研究人员表明是受胸锁乳突肌出现的局部缺血导致肌纤维化造成的[2],例如,胎儿在母体内的姿势长期不正确的情况下或是分娩时婴儿血管血流暂停等均会诱发肌性斜颈。
而在中医方面,此症属于“筋结”、“筋缩”范畴,一般是由于小儿颈部出现瘀血留滞、经筋受损、脉络不畅导致,所以在治疗方面应该以通调气血、舒筋通络、化瘀散结为主要方向,推拿能够实现化瘀散结、疏通经络气血的治疗目的[3],可对肌肉痉挛发挥良好效果,通过运动疗法能够使患儿病变肌纤维得以伸展牵拉,从而使肌肉挛缩得以缓解[4],生物反馈疗法则可对挛缩胸锁乳突肌进行被动牵拉,促进了挛缩胸锁乳突肌的功能锻炼,使肌肉萎缩得以预防[5],综合干预治疗能够提升疗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及平均病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干预疗法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够缩减治疗时间,使患者承受的痛苦减少。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采用推拿、生物反馈疗法以及蜡疗进行综合干预,能够缩短疗程,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飞丽, 杨光静, 邓乾素,等. 推拿为主的中医综合干预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42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2018, 14(01):67-72.
[2]马红旗. 四步推拿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18,26(7):24-25.
[3]洪钰, 黄龙生, 葛品.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早期综合干预疗效观察 [J]中国妇幼保健, 2016(14):2864-2867.
[4]丁全成.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观察 [J]光明中医,2018(15):2152-2154.
[5]齐熙堃, 马建强, 吕忠礼. 综合干预康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