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21何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4期

何帅

【摘 要】目的:本文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的研究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收取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淋巴结切除术后,对患者在淋巴囊肿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中出现淋巴囊肿的数量为59例,患者淋巴囊肿发生率为59%。在患者术后24小时的平均引流量、血清白蛋白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淋巴囊肿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结论:平均引流量、血清白蛋白含量等因素对淋巴囊肿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淋巴囊肿

【中图分类号】R71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030-01

淋巴囊肿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淋巴结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腹部疼痛、下肢出现水肿、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1]。当前,淋巴囊肿已经成为阻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淋巴囊肿进行预防。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收取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如表1所示。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次调查;患者的诊断结果符合国家医学会给出的妇科恶性肿瘤诊断标准。肿瘤局限于盆腹腔内。

排除标准:患者与家属不同意本次调查;患者合并其他妇科及内外科疾病。术前已行新辅助化疗者。

1.2 方法

首先,所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前需要详细的予以疾病诊断,结合患者的肿瘤种类和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要求制定手术流程,并确定是否对患者予以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其次,所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所有操作需求全部由主任医师进行。患者需要在腹腔镜的引导下通过超声刀设备行切除腹盆腔淋巴结,术后开放患者的后腹膜。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切除位置包括患者所有的淋巴脂肪组织需要全部切除。其中包括:患者的两侧骼总淋巴结、骼内外淋巴结、闭孔淋巴结以及腹股沟深位置的淋巴结。最后,对所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予以抗感染以及控制低蛋白血症等相关的护理处理。为患者在术后予以引流,当予以量低于100mL时可以为患者拔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其中主要包括:发热、腹部疼痛、下肢酸胀等。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测,确定患者是否出现淋巴囊肿。对所有患者在平均引流量、血清白蛋白含量等方面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集本次研究中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整体数据与信息,并将数据放入到SPSS21.0软件,其中淋巴囊肿发生几率等数据信息可以通过率(%)作为表示;平均引流量、血清白蛋白含量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作为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出现淋巴囊肿发生几率对比分析

在100例进行腹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共有5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淋巴囊肿,发生率为59.00%。其中,无症状的淋巴囊肿数量为41例,为淋巴囊肿总发生率的69.49%;而有症状的淋巴囊肿患者数量为18例,为淋巴囊肿总发生率的30.51%。此外,有症状的淋巴囊肿中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腹部胀痛、下肢酸胀等。

2.2 患者术后出现淋巴囊肿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对所有患者在平均引流量、血清白蛋白含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出现淋巴囊肿的患者与未出现淋巴囊肿的患者在这些方面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據如表2所示。

3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是妇科疾病当中十分严重的一种,通常需要使用手术的方式对妇科恶性肿瘤进行治疗,主要是采用腹主动脉旁以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已经十分成熟完善,但是在术后,也会为患者带来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其中主要包括患处血管破裂,输尿管位置出现损伤,闭孔神经发生损伤,淋巴水肿以及淋巴囊肿等问题。而其中发生淋巴囊肿的可能性高达34.58%。淋巴囊肿在发生后,会受到检测时间、患者病情等相关原因而发病[2]。此外,妇科恶性肿瘤带来的淋巴囊肿主要分为有症状的淋巴囊肿以及无症状的淋巴囊肿。其中,有症状的淋巴囊肿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腹部疼痛、下肢出现水肿、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3]。此外,还可能形成感染,造成患者出现感染性的休克、败血症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限制。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患者在术后平均引流量、血清白蛋白含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形成淋巴囊肿有直接影响。其中,在患者术后24小时的平均引流量与患者出现淋巴囊肿的几率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当患者引流量逐渐增加,患者出现淋巴囊肿的几率也就越大。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在引流的过程中,引流设备降低了患者腹膜的吸收效果,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淋巴囊肿的几率增加。此外,患者在血清白蛋白含量较低时,发生淋巴囊肿的几率则会提高,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时,会造成患者血浆胶体的渗透能力降低,进而使得水分加快从血管渗透到患者的组织缝隙以及腹腔当中,进而增加了淋巴囊肿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当适当减少引流,并提高患者体内的血清白蛋白含量,进一步的防止患者出现淋巴囊肿。

参考文献

[1]刘丽洲,张丽,刘丽敏. 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03): 40-42.

[2]张晶,戚宇红,徐新燕,等.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04): 29-32.

[3]蒋芳,向阳. 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路径、要点及并发症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7, 33(12): 1233-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