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整体视角设计微写作活动的教学实践

2020-04-21张丹燕

英语学习 2020年1期
关键词:整体文本素养

摘 要:在小学阶段,儿童主要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进行输出,而教师对儿童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甚少。小学写作教学存在语言输入和输出在时间和内容上有断层、写作持续梯度有断层、评价环节有断层等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以人教版《英语》(PEP)五年级下册Unit 1为例,提出以微小性、关联性、多样性、持续性为特点,通过深读教材把握主题、提炼目标活化思维、创新形式融合资源、持续评价有效推进等策略设计微写作活动,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视角;微写作;微小性;关联性;多样性;持续性

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定义,核心素养是指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的基本素养。“写”与“说”都是表达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中同等重要。任何一项技能的不足,都会导致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削弱或缺失。而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写作技能训练的不够重视和缺少章法,导致了写作教学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在时间与内容上出现断层,写作活动在持续梯度与评价环节上出现断层等问题。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微写作活动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小学生的写作素养。

单元整体视角下微写作活动的概念及积极意义

微写作就是指用较少的时间完成微小的写作任务或部分写作任务,即能满足一定信息表达意义的一个段落或3—5个句子构成的句群(凌勇,2017)。写作时间控制在5—10分钟,篇幅控制在50个单词或5个句子之内。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微写作活动是以单元为整体,突破单课设计的局限,从宏观的角度有层次地设计写作活动;这种写作活动具有微小性、关联性、多样性、持续性等特点。

1.微小性有助于缓解焦虑,增加写作信心

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学生“谈写作色变”,这种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焦虑行为,称为“写作焦虑”(Daly& Miller,1975)。而微写作活动,用时短、内容少、支架清晰,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写作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信心。

2.关联性有助于学用结合,培养高阶思维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微写作任务是以一个单元的六个课时为循环,对教材的话题、功能、情境、交际等要素都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在每一个或两个课时后布置一次写作任务。从横向来看,各个写作活动都与本单元主题相关联;从纵向来看,每个活动之间又有着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关联。这样的任务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3.多样性有助于融入生活,拓宽写作视野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微写作活动在形式上充分考虑到单元主题,设计了电子邮件、观察日记、留言条、邀请函、告示、建议书、图文作文等丰富的体裁写作;在形式上,以段落仿写、词汇串写、读后续写、读后评论、编写小故事、听后转述等方式进行;在内容上,涉及了食物、交通、朋友、情感、职业、能力、节日等主题。丰富的主题、不同的体裁、有趣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将书本上的英语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

4.持续性有助于知识内化,提高写作能力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微写作活动设计是以单元为整体,围绕单元主题,综合考虑语言、文化、生活等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整体设计和规划写作进程。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不断用写作的方式进行输出,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内化,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单元整体视角下微写作任务设计流程

小学英语学科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微写作任务设计包含以下步骤:研读教材,整体把握单元设计意图及语言结构;调研学情,了解学生已有能力及学习需求;反思教学,寻找教学改进的突破口;提炼单元微写作目标,确立文本体裁和写作方向;融合资源,多角度融合学科知识和优质资源;设计灵活多样的持续性评价方案,监控教学进程等。笔者将以上流程归纳提炼,形成图1。

單元整体视角下微写作活动设计策略

单元整体视角下微写作任务设计思考的路径起点应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师要从以往教学的不足之处出发,对课堂设计中的各要素进行选择、删减、补充等,深读教材、提炼目标、创新形式、持续评价,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人教版《英语》(PEP)五年级下册Unit 1的教学,对单元整体视角下微写作活动的设计策略作详细说明。

1. 提炼写作目标,提升思维品质

语言承载着生活、文化、思维、情感等,单元整体视角下微写作活动设计的目标是既能盘活所输入的内容和语言,又能盘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提炼目标时,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关注内容的广度、学生思维的深度,以及在育人方面体现的温度,整体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将本单元整体性微写作活动目标概括如下:

单元前期微写作目标:

(1)学生能在主题“My day”的引领下,熟练运用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将对话内容转换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输出。

(2)学生能运用本单元主要语言形式:When do you...?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及频率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等,正确、有条理地描述自己的一周安排。

(3)学生写作的篇幅应为3句话以上,并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的句型表达。

单元中期微写作目标:

(1)学生能通过概括、推理、判断等方式,运用You should...和Dont...等句型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息安排给出合理建议,并试图说明建议的原因。

(2)学生能尽量完整且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做到表达得体。

单元后期微写作目标:

(1)学生能了解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人不同的生活作息,并给予相关评论和合理的建议。

(2)学生写作的篇幅应为5句话以上,并能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尽量采用5种以上丰富的表达形式。

2. 部署写作活动,提升写作能力

有了明确目标的引领,教师便可以有条理、有层次地设计单元整体性微写作任务,通过一次次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先带大家来解读一下Unit 1的语言结构与主题意义。

本单元主题为“My day”。A、B两部分分别谈论weekdays和weekend(见图2和图3),主要句型为When do you...? 和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等。编者意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上生活化的表达,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作息和周末活动。

(1)单元前期微写作活动设计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文本呈现形式非常丰富,除了有常规的篇章、对话,还有很多应用型文本,如信件、留言条、公告、邀请函等。笔者在解读文本时,充分把握了文本所呈现的特殊形式,从而增加了写作活动的趣味性。

第一课时:基于文本,化文为图,增强信心。

在单元的起始课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将复杂的对话内容简化为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对话主干,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为写作活动设计框架的能力(见图4)。

第二课时:基于表格,化表成文,提升兴趣。

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教师将文本的主要内容用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表格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教师让学生将表格呈现的内容转换成3—5个简单的句子,并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灵活性。这种表格和文本相互转换的写作活动,突破了传统形式,增加了写作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见图5)。

(2)单元中期微写作活动设计

第三课时:基于生活,合理建议,提升思维。

在本单元的第三课时,笔者让学生分小组交换在第二课时中写的短文,并互相在文章下方进行批注式评论,建议学生采用You should...和Dont...等句型针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息安排给出合理建议并试图说明建议的原因。

(3)单元后期微写作活动设计

第四课时:立足生活,巧妙选材,培养能力。

教材Lets talk板块的对话中Sarah说:“My mother worked last night.”这给笔者打开了另一种思路,即不同职业的人会有不同的作息习惯。基于以上发现,笔者在课后让学生收集有趣的职业并描述其作息规律,表达形式上要求使用不少于5种不同的句型,字数不少于50个单词。这样的写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见图6)。

第五课时:立足文本,放眼世界,开阔视野。

笔者抓住一个细节:来自西班牙的小朋友Pedro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的人有着十分不同的作息习惯。这种差异性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也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在第五课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其他作息不同于中国的国家,也可以搜索并了解中国作息比较奇特的城市,并将自己的发现撰写成一篇小短文,表达形式上要求使用不少于5种不同的句型,字数不少于50个单词。

第六课时:同伴互赏,取长补短,提升素养。

在第六课时即将结束的五分钟,教师让学生拿出本单元创作的小语篇,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让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3. 持续多元评价,提升写作效果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写作教学而言,持续有效的评价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有做必评、有评必改(订正修改)”的原则,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学生或家长评价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和家长的作用。学生写作完毕可以让家长在下方画个笑脸或哭脸来评价孩子的书写情况。教师在班级里可以动员学生进行互评,一起“找找茬”,帮助同伴改正错误;也可以相互欣赏、学习别人写得好的句子。教师须做好统筹和协调。

(2)教师评价

在评价的方式上,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针对学有余力的孩子,教师可以只在作文中圈出错误,或在文章下方给出建议和语言评价,让学生自行思考和修改;针对水平中等的学生,教师要在文中圈出错误,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修改提示,如:T表示时态错误,S表示拼写错误,∧表示某处要加词等;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要求学生抄写并熟练记忆等。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微写作教学是实现写作教学日常化、快速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以微小性、关联性、多样性、持续性为设计原则,科学地梳理教材、制定目标、创新形式,“以课堂教学为支点,注重读写结合,合理搭建支架”(凌勇,2017),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Daly, J. A. & Miller, M. D. 1975. The Empirical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of Writing Apprehension[J].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3): 250-256

李靜. 2018. 借助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促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J].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4): 39-42

凌勇. 2017. 例谈高中英语微写作及其教学设计原则[J]. 英语学习(下半月刊),(7): 47-49

张秀艳. 2009. 浅谈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J]. 绥化学院学报, (4): 187-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丹燕,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宁波市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小学英语教育家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整体文本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