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道德经》看铁人之“道”

2020-04-21何德全

企业文明 2020年2期
关键词:王进喜井场铁人

何德全

《道德经》,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经典的最优秀的代表,是“道”的具体化。它从人与万物的本源——“道”上阐述了道德的规律,指出万物本源“道”的行为特点就是人类效法的道德法则。《道德经》短短五千言饱含人生智慧,其思想深刻影响后世。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笔者反复拜读《道德经》,探寻其中的智慧与奥妙,发现铁人的言行与《道德经》中的言语不谋而合、精髓相通。铁人精神与《道德经》两者都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历久弥新、催人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用《道德经》中的言语来解读铁人,不仅别有一番韵味,而且发人深省。

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铁人之“道”

《道德经》云:“道常无为,而无以为 。”意思就是“道”平时是不干预任何事情的,一旦要干预就没有做不到的。说明“道”做事,事事都是成功的,因为“道法自然”,没有哪一件事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独自运行而不改变,周而复始地旋转而不停止。说明“道”做事是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任何干扰和阻挠都无济于事,它总是坚持不懈地行动下去。

这种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坚定执行力在铁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早早甩掉贫油落后的帽子,铁人王进喜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为油拼命大干。“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就是典型例证。

1960年4月2日,1205队的钻机运到了大庆火车站。但由于刚组建的萨中探区吊运设备非常少,设备无法卸车,只能堆积在火车上。王进喜毅然决然地说:我们绝对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全都拉上井场。3天3夜的时间,王进喜带领队友们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硬是靠双手和双肩把60多吨重的钻井设备从火车上卸了下来,装上汽车,搬运到井场并安装就位。

打井离不开水,但当时通往井场的水管线没有接通,等罐车送水大约需要3天的时间。为了早日开钻,王进喜就带领全队职工到距井场一公里外的水泡子,把厚厚的冰砸开一个大窟窿,盆端、桶提,连铝盔、灭火器外壳也用来装水运水。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奋战,终于端足了打井用的50多吨水。

从这两个经典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铁人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正是铁人坚忍不拔之道;“有条件要上,沒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铁人矢志不渝之道。

我们做事就要效法这种精神,要做正确的事,符合客观规律的事,要做就下定一个必胜的决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屈服,专心致志、坚持到底。所谓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也就是“强行者有志”,这种品质就是符合“道”的,这种品质就能保证成功。

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铁人之“道”

《道德经》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水之所以善是有利万物生长并不争功,它处于众人都不愿去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这种精神在铁人身上也是有着很突出的表现。

铁人王进喜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累,一心只想把贫油的帽子早早地甩掉。会战时期,他昼夜顶在井场,吃饭在井场,累了就在钻杆儿上枕着钻头打个盹儿。房东赵大娘心疼地称他为“铁人”。铁人担任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期间,始终坚持靠前指挥。他经常身穿羊皮袄、带着炒面袋、骑着摩托车,一个井队一个井队地跑,只要是跟生产有关的事情,他都格外用心,努力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铁人心甘情愿地为国家付出、为钻井事业奉献,正如上善之水,这种“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就是“道”的品质,这种品质在《道德经》里也叫“柔弱”,即永远把自己个人的私欲放在最柔弱的位置,而把付出放在最强大的地方。

铁人曾说过:“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一次意外事故中,1205队的青年钻工张启刚不幸牺牲,铁人安排完张启刚的后事,掏出30元钱和20斤粮票,让人每月按时给张启刚的父母寄钱。铁人直至去世前还叮嘱1205队的干部一定要把张启刚的父母照顾好,奉养百年。

会战初期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粮食定量低,职工们吃不饱,铁人跑井每到吃饭时就抓把炒面用开水冲好了来充饥。有时干粮袋忘记带了,就借故走开,宁可饿一顿也不吃井队的饭菜。为了解决会战职工住房、吃粮的困难,铁人响应会战工委号召,带领职工和家属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种地、烧砖割苇、盖“干打垒”住房,让职工和家属“吃饱肚子去会战”“回来有个窝”。他还带领工人们修油田公路、建粮店、办学校,建起了功能齐全的生活基地。

《道德经》以水喻“道”,用水的柔弱与顽强来形容“道”的特性。铁人正如柔弱的水,无私奉献自己;铁人又是顽强的水,始终不停地付出。铁人的无私就是私心欲望柔弱,铁人的奉献就是付出的愿望无比强大,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源于万物本源的“道”的特性。

谦卑处下,时怀感恩的铁人之“道”

《道德经》云:“万物恃之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意思是,为万物生长而不辞辛劳,成功了而名不归己有,依靠它滋养万物而自己却不为主。所以“道”的伟大在于:本来是“道”哺育了万物生长,而它自己却不争功名;明明是“道”滋养了万物成长,而它自己却不充当主人,这是多么崇高的情怀!这就是“处下”(不争)——虽然成功,有了丰功伟绩,但还是把自己视作很平凡的人,不突出自己。

铁人就曾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铁人充满哲理的“五讲”: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铁人用终生实践告诉我们,世上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很谦卑的,这就是处下的品质,因为这是符合“道”的,所以这种品质就能将成功长久地保持下去。

处下的品质还包括感恩。《道德经》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 。意思是说: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就都善良了。

铁人的感恩就是源于万物本源的“道”的特性。铁人懂得感恩,因为他知道是党和新中国让他翻身当家做了主人。所以在入党申请书中他这样写道:“我感到过去受苦受打受骂,每月拿的工资还买不上一斗麦子。解放后拿的工资能养活几口人。父亲死了,上级马上派车把我送回家,还给我钱安葬父亲。感到只有党才能解放受苦的人类,只有共产党才能使农民、工人过上幸福生活。因而,我为了给人民给祖国献出更大的力量,所以要求加入光榮的中国共产党。”铁人心怀感恩,当他第一次以全国劳动模范的身份参加国庆观礼,并第一次幸福地见到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时,他写下了平生第一首诗:“北京见到毛主席,浑身是劲精神抖,满怀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头。”文革时期,面对残酷迫害,铁人没有退缩,顶着压力进京汇报,才有了大庆实行军管,才保证了油田的生产没受影响。拼命拿下大油田,这就是铁人用行动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当一辈子老黄牛,正是铁人用行动报答人民的恩情。

《道德经》告诉人们,人的很多问题可以求“道”来解决,具体方法就是人的思想要顺“道”而行。用道性换掉人性,这个过程就叫修道。当人的思想符合了“道”时,人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成功,实现人生的完美。修道是求“道”来塑造人的成功秉性的过程。修道就是用“道”的能量来刻画自己的内心世界,用道性换掉人性,从而使人的思维和言行与客观世界相符合。回顾铁人精神的形成过程和具体内涵,重温铁人的英雄壮举不难发现,铁人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的磨砺与成长正是一种“修道”,铁人日渐成熟的思想符合“道”,铁人铿锵有力的话语符合“道”,铁人铁骨铮铮的行为符合“道”,铁人精神的形成顺应“道”, 铁人精神的传承顺应“道”。

猜你喜欢

王进喜井场铁人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同井场气举工艺技术在靖边气田的应用
海上铁人郝振山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CHINESE IDOL
井场防雷击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及整改探讨
全能三项:你也能够成为铁人
繁忙的井场
黄陵油田井场治理滞后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