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植保工作新常态及应对策略

2020-04-21罗雪爱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植保工作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大体分析,围绕树立新型植保工作思想、深化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健全三大支撑保障体系、提升植保管理服务水平四个层面,探讨了新常态下提升我国植保工作质量的具体应对策略,以期为植保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保护;病虫害监测;用药监管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3-0141-142

On the New Normal of Plant Protection in China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UO Xueai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Jinxiu Yao Autonomous County   Laibin, Guangxi   545700)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general analysi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normal state of plant protection work in our country, and discusses the concrete cop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lant protection work under the new normal stat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work.

[Key words] plant protection; pest monitoring; drug control

国民经济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变化促使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步入发展的新常态,在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异常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加剧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突发事件、成灾现象、植物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对于植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我国植保体系建设,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植保工作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分析

1.1  病虫害监测预警形势严峻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累计发生1.819亿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89亿亩次;预计2019年全国主要林业生物灾害约发生1.84亿亩、仍属偏重发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约达45亿亩次、总体重于2018年。当前我国农产品总量不足、仍需依赖进口,然而受异常气候的影响,诸如稻飞虱、蝗虫、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与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的爆发频率较高、危害性严重、成灾风险较大,年度间差异大,对农业生产、稳定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促使病虫害监测预警面临的工作形势日渐严峻[1]。

1.2  防控技术与模式有待更新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对于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三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陆续禁用涕灭威、甲拌磷、水胺硫磷、硫丹、溴甲烷等多种高毒农药,虽然一定程度上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但同时也将增加重大病虫害的上升趋势,加之农产品贸易环节易造成新病虫的传入,要求植保工作务必持续强化新型防控技术、防控模式的开发,便于实现对生物灾害的有效控制。

1.3  农药使用量水平居高不下

现阶段我国持续致力于高效农药、施药机械与生物农药的研发推广,不断推进专业化病虫防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然而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占比较大,相应对于农药用量的需求维持在较高水平,加之在农资经销商用药诱导、经济利益、农作物种植风险、监管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农药使用量持续居高不下、相关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随之增强,增加防治工作难度。

1.4  植物检疫安全监管难度提高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出专业化、区域化特征,高速公路与铁路建设、物流行业发展为区域间和国家间的农产品调剂流通创设了便捷条件,促使农产品流通半径扩大、流通速度加快,由此导致植物检疫安全监管难度有所提高。倘若在此期间出现漏检、逃检或未能成功检出有害物等问题,将对农业生产、生态安全构成较大影响。

2  新常态下提升我国植保工作质量的具体应对策略

2.1  树立新型植保工作思想,明确具体工作要求

新常态下应牢固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开展植物保护工作,在农业植保站及科研单位的协作下编制具体的农业生产作业标准,推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公益性职能的发挥,并且提高植物疫情监管的行政执法力度与统防统治、应急防控能力,便于在控制病虫害发生、巩固防治效果的同时为我国农产品质量与粮食安全创设基础性保障。在理念先行的基础上,还应针对植保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落实:其一是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效能,扩大预报信息的覆盖面、发布力度与普及率,为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及时指导与专业技术支持,确保在最佳时机内收获最优防治效果;其二是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安全保障,把好农产品生产、质量、生态、贸易等环节的安全关卡,同时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保障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其三是加大农药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组建专业化病虫防治工作团队,为农户、农药零售商等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与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农药减量技术、新型施药机械的推广力度,强化对农资销售商的监管工作,保障农药使用安全;其四是加強对农产品原产地、终端市场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健全植物检疫执法监管机制,加大对有害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推广,更好地提升植物检疫执法监管效率。

2.2  深化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一方面,应构建集技术、装备、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植保体系,完善植保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围绕粮食作物主产区、病虫源头区加强绿色防控管理,确保有效提升病虫害预测准确率、农药利用率与防控处理实效,保障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方面,应进一步完善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植物疫情监管阻截机制,兼顾农药减量与阻断疫情传播目标,保障相关农业部门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完整发挥,维护农业产业安全、深化绿色植保建设。三方面,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和科学防病治虫水平,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结合在一起,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2.3  健全三大支撑保障体系,推动防控策略转型

首先是科学技术体系,构建集产学研、农科教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队伍,强化对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植物疫苗研发、生物防治等技术与高效施药机械的研发力度,为病虫害治理工作提供前沿技术支持。其次是应急防控体系,围绕重大、突发、高发病虫害疫情建立县级以上的应急防治指挥调度与协同响应机制,联合专业社会服务组织提升应急防治处理能力。最后是政策扶持体系,包含综合运用疫情监管扑灭、安全用药等政策手段,提高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健全病虫监控法律机制,并强化公共植保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团队,为病虫害防治、疫情监管工作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2]。

2.4  提升植保管理服务水平,解决安全监管问题

一方面,应加大植保监测预警的信息化建设力度,综合引入3S、自动化等技术手段推动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平台、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耦合与升级,依托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重大病虫害监测、植物疫情监管的实时性、高效性发展,便于更好地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二方面,还应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完善农药来源渠道登记、农药流向登记管理、批发零售环节备案等制度建设,扩大专业防治服务组织的覆盖范畴,加强对专家团队、技术指导团队与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并加快推进植保立法进程,配合常态化培训与资格准入制度的落实,促使植保管理服务水平得到系统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有关植保工作重要性、现代农业种植、田间操作技能和高新设备的规范操作等培训工作,使参与到植保工作的人员各方面能力都有效的提升。

3  结论

国民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了植保工作方向、生产目标、农药用量标准等要素的变革,致力于推动植保工作的绿色化、公共化、科学化发展。对此还需牢固秉持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综合利用健全组织机构、转变指导方式、创新防控技术等手段提升植保工作质量,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亚红.北方设施农业植保工作要点以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8,(10):52-54.

[2] 夏翠花,陈洲.提高农业植保工作效率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议[J].绿色科技,2017,(17):176-177.(编辑:李丹)

收稿日期:2019-12-11

作者简介:罗雪爱(1976- ),女,廣西省来宾市金秀县人,本科,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农艺师。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新版欧盟原药和植物保护产品分析方法建立和报告指南文件概述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不以山海为远 护守一方草原——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
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关于开展2012年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