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改经济中长期向好趋势
2020-04-21刘元春
刘元春
从短期来看,我们会看到疫情是在一种“非预期冲击”下产生的类似休克的停摆效应。若从中期角度,特别是全年角度来看,疫情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从历史上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来看,任何一场疫情所引发的经济冲击,本質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会造成一个大型经济体的潜在增长速度发生系统性偏离。
理论上讲,一个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增速取决于以下几大因素:一是资本存量及其增长速度;二是劳动力及其人力资本积累的状况;三是技术进步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
物质资本存量不会因为疫情而消失,不会因为短期的疫情而导致其积累的方式和更新的速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因为资本积累速度取决于国民的储蓄率。
疫情虽然会引起死亡,但现代社会已经将死亡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因此对劳动力市场及人力资源的积累影响是短暂的,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决定人力资本的核心因素是教育,教育发展的步伐不会因为一场疾病而停止。
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技术进步从来没有因为疫情而中断或者弱化,反而会在疫情的刺激下引发人类对于技术创新的更加重视,更为重视各种公共卫生和城市基础建设的投入。从中期来看,疫情往往还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推进剂”,疫情过后“大破大立”,引发人类反思,倒逼制度调整和治理水平改善。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对疫情冲击有着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克服当前各种困难和风险,快速重返正常发展轨道。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经济的最大弹性和韧性首先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第二,实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100万亿GDP,数百万亿固定资产、接近9亿的劳动力以及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生产体系。
第三,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巨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超过41万亿,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5万亿,出口超过31万亿。
第四,丰厚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
第五,新经济和新动能的蓬勃发展为缓冲疫情冲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第六,中国政府对于经济调控的强大能力、足够的工具箱和广阔的调控空间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所以我们认为,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大概率不会造成中长期的一些系统性变化。
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当前科学的疫情应对举措和恰当的经济对冲政策,决定了中国将快速打赢这场百年未有之大战,快速恢复国民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一方面,是疫情在全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复工复产得到超预期快速推进,将大幅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各种损失。同时,在各类政策的充分对冲下,市场恐慌已经开始消退,悲观性预期得到大幅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