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的指导
2020-04-21李凤萍李家平
李凤萍 李家平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实施抗菌治疗,实验组患者根据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实施抗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同时间段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0C)]水平、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情况、远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常规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第1天,两组患者SOD、MDA、T-aO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第1天,实验组患者SOD水平为(157.90±11.66)U/ml,高于常规组的(134.73±11.0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DA水平为(8.84±1.42)nmol/ml,低于常规组的(11.94±1.39)n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T-aOC水平为(10.87±1.40)U/ml,高于常规组的(8.71±1.01)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比率为77.50%(31/40),低于常规组的95.00%(3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为(6.32+1.07)d,短于常规组的(8.95±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5.00%(2/40),低于常规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45±1.36)d,短于常规组的(12.15±1.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内再次进人急性加重期比率为27.50%(11/40),低于常规组的50.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内急性发作次数为(1.45±0.21)次,少于常规组的(2.30±0.1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内死亡率为2.50%(1/40),低于常规组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的指导价值显著,患者应激状态改善更加明显,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同时有助于远期疗效的提升。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频繁发作将导致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过程的重要事件,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随着病情进展,急性发作次数逐渐增加,病情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家庭负担较重[1]。该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细菌、病毒感染是主要诱导因素,抗菌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发挥重要价值,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绝大多数患者均接受过抗菌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性、提升临床疗效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内容[2]。相关研究指出,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但由于缺乏灵敏度和特异度,无法为抗菌治疗提供有效指导[3]。血清降钙素原是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之一,本文重点观察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的指导价值,以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常规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64.2±12.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最长14年,最短3年,平均病程(8.5+2.2)年;体温>37.5C患者11例;体质量指数(19.80±12.26)kg/m2。实验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9岁,平均年龄(64.4+12.1)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最长13年,最短3年,平均病程(8.3+2.2)年;體温>37.5C患者12例;体质量指数(19.74±1.23)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人标准:①符合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0LD)[4]制定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或家属同意加人本研究。排除标准[5]:①影像学检查证实合并支气管哮喘、肺癌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②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④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⑤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1.3方法常规组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实施抗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主治医师结合血常规、痰培养结果等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根据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实施抗菌治疗,血清降钙素原<0.25ug/L不使用或停用抗菌药物,血清降钙素原≥0.25ug/L采用抗菌药16。于人院后2h、第3天、第7天、第10天分别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3次取平均值,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1.4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4.1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现卫健委)2015年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7],抗菌治疗后胸片显示改善或无异常进展,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为显效;抗菌治疗后,胸片显示改善或无异常进展,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为有效;病情无改善或进展为无效[8]。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4.2不同时间段氧化应激指标分别于急性加重期第1天和缓解期第1天测定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包括SOD、MDA、T-aOC。检测方法:抽取患者静脉血静置20min后离心取血清,保存于恒温箱待测,以比色法进行检测,操作按照仪器和试剂盒说明进行[9]。
1.4.3抗生素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抗生素比率、抗生素使用时间。
1.4.4住院情况包括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
1.4.5远期疗效包括6个月内再次进入急性加重期比率、急性发作次数、死亡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其中显效率为45.00%(18/40),有效率为47.50%(19/40),,无效率为7.50%(3/40);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其中显效率为2250%(9/40),有效率为52.50%(21/40),无效率为25.00%(10/4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
2.2两组不同时间段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比急性加重期第1天,实验组患者SOD水平为(87.56±3.05)U/ml,常规组患者SOD水平为(87.63±3.07)U/m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0,P>0.05);实验组患者MDA水平为(15.40±2.11)nmol/ml,常规组患者MDA水平为(15.45±2.07)nmol/m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1,P>0.05);实验组患者T-aOC水平为(5.00±1.09)U/ml,常规组患者T-a0C水平为(5.05±1.04)U/m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1,P>0.05)。缓解期第1天,实验组患者SOD水平为(157.90±11.66)U/ml,高于常规组的(134.73±11.0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P<0.05);实验组患者MDA水平为(8.84±1.42)nmol/ml,低于常规组的(11.94±1.39)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P<0.05);实.验组患者T-aOC水平为(10.87+1.40)U/ml,高于常规组的(8.71±1.01)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
2.3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比率为77.50%(31/40),低于常规组的95.00%(3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P<0.05)。实验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为(6.32±1.07)d,短于常规组的(8.95±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P<0.05)。
2.4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对比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5.00%(2/40),低于常规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45±1.36)d,短于常规组的(12.15±1.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P<0.05)。
2.5兩组远期疗效对比实验组患者6个月内再次进入急性加重期比率为27.50%(11/40),低于常规组的50.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内急性发作次数为(1.45+0.21)次,少于常规组的(2.30+0.1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44,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内死亡率为2.50%(1/40),低于常规组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位于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于急性加重期主要实施抗菌治疗,但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原因难以确定,其中涉及环境、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患者无法从抗菌治疗中获益,甚至发生二重感染、耐药菌株产生等不良事件,造成资源浪费。长期以来临床将
病原学检测作为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但痰液细菌培养耗费时间较长,受医疗水平、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无法高效推广应用,而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特异度及灵敏度不足,尤其对于机体应激反应低下的老年患者,急性感染期指标水平变化并不明显。降钙素原是一种诊断、监控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清含量较低,当发生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等全身系统感染时,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24h内达到峰值,炎症消失后恢复正常水平,且水平与炎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0]。临床相关研究表明,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并且其水平不受创伤、慢性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及临床用药的影响,因此可作为细菌感染诊断的重要指标[11]。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更高(P<0.05)。可见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菌药物治疗是更为有效的方法。缓解期第1天,实验组患者SOD、T-aOC较常规组高,MDA较常规组低(P<0.05)。感染发生后可在短时间内影响机体血清学指标变化,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往往滞后于血清学指标变化,因此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更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感染情况,从而有效指导抗菌药物治疗[12]。实验组使用抗生素比率、住院期间死亡率、随访6个月再次进入急性加重期比率及死亡率较常规组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与刘盛盛等[13]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一致。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菌药物治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抗生素使用剂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死亡率,与常规指导方法相对比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降低远期复发率,不仅有利于降低细菌耐药性,减少继发多重感染,同时可有效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14]。通过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协助评估感染程度,根据其水平变化指导抗生素使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优化抗生素使用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有利于减轻细菌耐药性及继发的多重感染,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15]。
综上所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的指导价值显著,患者应激状态改善更加明显,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同时有助于远期疗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春畅,靳杨,李颖,等.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及前白蛋白的影响.广西医学,2018,40(7):792-794.
[2]王艳,牛丽丽,王海芳,等.联合检测炎性因子及CD64感染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27-30.
[3]李向欣,赵鹏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6):909-911.
[4]范春.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5):2088-2089.
[5]苏华田,吴笛,刘长江,等.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6):446-448.
[6]刘凯萌,邢利平,李彤彤,等.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6):3906-3908.
[7]郑丹,梁小裕,管敏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7):540-542.
[8]林少芳,尤丽英,梁艳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变化及意义.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4):3494-3495.
[9]赵红斌,代汝芬.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河北医药,2017,39(8):1199-1201.
[10]简榕,李悦山,吴思仿,等.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广东医学,2016,37(5):717-720.
[11]孙雪莲,章建东,周杰,等.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风险预测的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0);:1061-1063.
[12]Hankey Brandon, Riley Brad. Towards evidence based emergency medicine: best BETs from the Manchester Royal Infirmary. BET1:use of a procalcitonin algorithm to guide 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COPD exacerbations can reduce antibiotic consumption with no increase in rates of treatment failure or mortality.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EMJ, 2015, 32(6):493-495.
[13]劉盛盛,张妍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价值.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6):459-463.
[14]Wang J, Cao B. Procalcitonin and other markers to guide antibiotic us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 in the era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Curr Opin Pulm Med, 2019, 25(2):158-164.
[15]赵秀清,王昌生,杜春书,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感染患者血清PCT、hs-CRP和PA的水平变化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2945-2947.
[收稿日期: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