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硝烟中的灯塔
2020-04-21HAYLEYMAITLAND
HAYLEY MAITLAND
在Cecil Beaton的镜头下,一位身穿 典型的40年代装束的优雅女性在一片被战争轰炸的废墟中停留。在当时的英国版Vogue主编AudreyWithers看来,这张照片很好地体现了“在严峻的社会环境下,Vogue是如何坚定前行的”,也让她发出了“Fashion is indestructible(时尚坚不可摧)”的感叹。当城墙崩塌、四壁萧条,女性如何依靠自己,活得体面而独立?这是Vogue提出的问题,也是战争年月下,编辑们努力用一張张照片、一篇篇文章、一本本杂志所解决的特殊课题。摄影:Cecil Beaton,英国版Vogue 1941年9月号
战时物资短缺,从食物、衣服到生活用品都要限量配比,但这并不代表时尚将从人们的生活中缺席。Vogue时刻致力于传递这样一个理念:时尚并非只关乎于数字,即使捉襟见肘,也可以利用有限的单品,通过一些动手改造和不同的搭配方式,让自己保持体面优雅.比如本期杂志中的“Gowns and Wraps for War-Time Evenings”一文便给出了 对策。文章的开头写道:“巧手巧思可以完美替代奢华昂贵的装饰,一件设计巧妙的连衣裙可以当两件来穿,而加上罩衫,可以轻松应对多个场合。”摄影:John Rawlings,美国版Vogue 1942年4月号
翻开这一期杂志,在内容导览页有这样一段话:“战争期间,时尚杂志将何去何从?时尚本身呢?它的功能、责任和地位如何体现?它是否有义务特权、当下和未来?它能正当地存活下来吗?又是否能起到作用和意义?”随后给出了主编Edna Woolman Chase的回答:时尚行业将和这个国家的女性一同携手,在战时保持高昂的士气。她曾多次表明,鼓舞公众的士气是时尚行业的责任之所在.实际上,这一连串的发问不仅是这一期的命题,也是Vogue在战时一直探索的东西:从时装层面带来更加实用经济的着装选择,更重要的是,鼓励女性走出生活的泥沼,勇敢发挥自身价值。摄影:Horst P.Horst ,美国版Vogue 1942年3月号
三四十年代,男性出门工作,女性持家的局面尚未被改变;而当战争来临,成年男性纷纷走上战场,女性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除了继续照顾家里的老幼,还多了一份职责一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补贴家用。这虽然听上去是负担,但其实对于女性价值的体现和权利的获取都是历史性的一步.而作为一本女性时尚杂志, Vogue自然视提升女性地位为己任,像本期封面便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从标题“Takea Job!Release a Man to Fight!"可以看出,Vogue鼓励女性走出家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挖掘自身价值,实现真正的平等和独立。摄影:John Rawlings,美国版Vogue 1943年9月号
由艺术领域转向时尚摄影的Erwin Blumenfeld在Cecil Beaton的介绍下,于1944年开启了和Vogue的密切合作。这张拍摄于合作早期的作品不仅是Blumenfeld的代表作,也是Vogue最经典的战时封面之一.延续他所推崇的达达主义,融入了一丝超现实风格,这张封面以艺术化的手法道出了倡导女性读者加入红十字会的诉求。不仅在当时,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颇具开创性的惊艳之作。而这正是Vogue即使身处艰难的战争年月仍不放弃的:对于创造与革新的不懈探索。摄影:Erwin Blumenfeld,美国版Vogue 1945年3月号
二战结束,Vogue当即推出了这张没有任何时装痕迹的封面“Peace and Reconstruction issue",以平静至简的天空,庆祝和平的回归和战后重建的开启。同时,主编Audrey Withers也没有忘记那些生活可能将再次发生转变的女性,她们是否会从战争期间的当家做主,回归到战前的受男性统治?为了强调女性的独立与价值,Withers这样写道:“她们价值无限,她们坚韧不拔,她们默默无言;她们机智老练,富有幽默感,拥有责任心;她们目标明确,服从纪律,操作机器游刃有余……所有男人认为女人不具备的或不会做的,她们都有都会……一个知恩图报的国家(或者至少是这个国家的男人)过多久会忘记女人在国家需要她们时所做出的贡献?确保社会不倒退,确保女性从此崛起,这是所有女性义不容辞的责任。”插画:James de Holden-Stone,英国版Vogue 1945年10月号
二战中的VOGUE
在回顾这些珍贵的视觉影像的同时,英国版VOGUE的编辑HAYLEYMAITL AND为我们讲述二战时期,主编AUDREY WITHERS是如何带领编辑们将VOGUE进行到底,从而永远地改变了时尚和女性。
在空装、爆炸频发的二战期间,社会摇摇欲坠,各行各业岌岌可危,但Vogue不曾停滞。图为英国版Vogue的编辑们在位于伦敦邦德大街一处防空洞的临时办公处。尽管从拍摄、编校到印刷等每個程序都大受影响,但编辑们还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杂志的正常出版,为黑暗的战争时期注入了一抹斑斓的色彩。摄影:Lee Miller,美国版Vogue 1940年12月号
1940年9月,Audrey Withers成为英国版Vogue的主编。同月,伦敦大轰炸开始,德国军队连续57个晚上对伦敦进行猛烈轰炸。当时35岁的她刚在邦德街的新办公室里安顿下来,每当警报响起,她和职员就会躲进一个“地下室酒窖”继续工作。这一年还没结束,她的编辑团队所在的大楼便被摧毁殆尽。然而,Withers从来没有放弃。“无论如何,将Vogue进行到底!”她在轰炸发生后出版的第一期杂志中写道,而文章配图就是她办公室窗边的人行道上因轰炸留下的“新弹坑”。“每一期制作都像障碍 赛马中遇到了新障碍,”动荡结束不久后,她在美国版Vogue上写道,“我们拼尽全力奔跑,一切困难重重,令人生畏,最后再冲刺,结果(目前)真的跨过去了!当所有书摊都挂,上新一期Vogue的那天,我们比任何牵着大汗淋漓的马的主人都更自豪。”二十年的编辑生涯一开始, Withers便下定决心:将Vogue进行到底,它不仅会影响战争的转向,也会改变女性的生活。
她创造的第一个奇迹就是让Vogue继续印刷。从1940年起,纸张限量配给,交通方式也受到限制,时任英国版Vogue编辑部主任的Harry YoxalI向英国政府信息部提请,希望允许他们继续发行杂志。英国政府意识到,Vogue能鼓励所谓“更温和”的女性参与到战争中去,于是请求被批准了,但附加条件是杂志变成月刊,而不是半月刊,且发行量显著减少。“请将你的Vogue传递出去,”为鼓励分享,杂志中的标语这样写道,而这也只是众多的提示之一。“Vogue的印刷数量(由于纸张限定)受到限制,因此不足以广泛供货。请在阅读后传递出去;让没有订阅到的朋友先读,再去邮局寄出……它们会被分发到最需要它们的所有(女好)军队,给国外的几十个驻地,或是国内荒僻的驻地。”
在纳粹军队横扫欧洲的同时,Withers着手改造Vogue,将杂志变成女性读者如何支持盟军抗战的指南,她们被称为“没配枪的战士”。每个人都被鼓励尽自己的一分力。“去年,女性在操持家庭。今年,她们创办了食堂、志愿组织和服务机构一她们不仅听从命令, 也发号施令。去年,时间冗余,无非就是一周复一周。今年,时间在工作中至关重要。在Vogue的鼓励下,女性群体去兵工厂工作,操作无线电和电话总机,志愿成为红十字会的护士,驾驶伦敦的救护车,运作应急战地厨房。“看看这些女人一在战时的夜间高效而隐秘地工作,为成百上千人做饭,用晒干的泥巴、一勺黏土和旧罐头搭建炉子,”Vogue在赞扬应急战地厨房时写道,“她们学会了如何隐蔽炉子,如何生出不冒烟的火苗。”
当然,同样值得赞扬的还有那些参军的女性。她们参加了负责整 夜守护火炮阵地的本土辅助服务部队(ATS)、皇家海军女子服务队(包括著名的肯特公爵夫人在内),还有空军女子辅助部队(WAAF)、航空运输辅助部队(ATA),她们驾驶着喷火战斗机(Spitfire)、轰炸机、飓风战机(Hurricane)自由驰骋.就连当时的伊丽莎白公主也担任了近卫步兵第一团的荣誉. 上校。1943年, Withers在杂志上刊登了一张未来女王佩戴着形似军团徽章的钻石胸针的肖像照。与此同时,在乡村地区,成千上万坚韧的女子陆战队成员全权负责英国的所有农业生产。绝大多数大型宅邸均交公使用一贵族们开挖蔬菜田圃, 而不再种植玫瑰和黄杨篱笆。在1941年的一篇独立专题文章中,Vogue拍到了当时的社交名流Diana Cooper夫人,她亲自给她的泽西奶牛“公主”挤奶,从自家养的母鸡那里收蛋,并在自家三英亩的土地上割草料。
同时,Withers还在杂志上向女性记者们致敬。最为著名的是,她曾派美国模特Lee Miller作为Vogue的战地记者奔赴前线,这位笔者兼摄影师发回了圣马洛陷落、巴黎解放等有关报道一其中最著名的或许是希特勒之死。除了称赞Miller的文章(她的稿件由Withers亲自编辑),Vogue也赞扬了在大后方做着相似工作的女性。1944年三月刊中一篇名为“新闻制作者和新闻报道者”的专题文章颂扬了女性政治家和记者:“女性在新闻中无处不在。一位女性长官和一位议会秘书,这两人是新闻的制作者,而其他人则将新闻记录了下来:她们所取得的成功如此轰动,以至于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她们自己也成了新闻。这篇文章包括了哪些人?美国女子辅助军团(WAAC)团长Hobby上校,电台广播员Barbara Ward小姐,卫生部政务次官、议员FlorenceHorsbrugh小姐,以及当时仍为Ernest Hemingway夫人的MarthaGellhorn-Vogue在她坐在写字台前的一张照片边上附文,“她在1940年嫁给了这位小说家,她从19岁起就是一名记者 了。”
尽管是兵荒马乱的战时年月,人们仍收拾得当,盛装出席时尚活动.图为在巴黎举行的LegrouxHat的开幕展示。摄影:Lee Miller,美国版Vogue 1944年11月号
战时的巴黎街头,女性承担了例如司机这样的传统男性职业。摄影:Lee Miller,美国版Vogue 1944年10月号
包含前Vogue Paris编辑Michel De Brunhoff在内的业内人士聚集在时装设计师LucienLelong的工作室内。摄影:Lee Miller,美国版Vogue 1944年12月号
战地记者,这听起来并不像是时尚杂志会有的角色,但Vogue在二战期间特别设置了这么一个职位,由Lee Miller担任。曾经以模特的身份在Vogue上惊艳亮相,风光无两之时甚至作为毕加索的缪斯出现在他的笔下;而之后Miller兴趣使然转向摄影,师从Edward Steichen和Man Ray这样彼时最当红的摄影师。正当时尚摄影之路要顺利铺陈开来时,她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光鲜和舒适,成为了二战前线唯一深入圣马洛陷落的女性战地记者,既奔赴无比危险的战场,也出入街头巷尾,参加战争期间举办的时尚活动,从各处为Vogue发回一手报道和照片,展现战时社会百态.正是因为她的贡献,既丰富了时尚杂志的维度,也让读者看到了女性的无限可能。摄影:David E Scherman,美国版Vogue 1944年10月号
当然,Vogue也继续提供时尚方面的建议一教女性 如何在1941年6月开始的服装限配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战争初期,杂志曾声稱对“‘以战争为借口不梳理发型、穿着宽松衣服的年轻女性深感遗憾”但很快又改变了论调,转而推崇‘化干戈为玉帛”的理念。及膝套装配木底鞋成了许多人的制服。Vogue以一种直接而轻快的语调称“服装限配只会去除冗余的东西。战争期间必须禁止浪费一切不必 要的材料和不必要的劳动……时尚不得不经历一段删繁就简的过程”。编辑们推断,这是最好的结果,“时尚的第一法则是减法,而不是加法”Withers甚至向英国贸易部建言,提出采用一系列实用服装的建议。她帮官员们联络了Hardy Amies等知名时装设计师,并在Vogue上展示了设计成果。为了让读者认可这些朴素的作品,杂志写道:“仅凭高超的剪裁技巧和对面料的纯粹兴趣,他们把消极的限制变成了积极的胜利。”
Withers否认时尚在战争中微不足道的论调.在一次著 名的拍摄中,Cecil Beaton抓拍到在1941年一次持续整夜的毁灭性轰炸后,模特Elizabeth Cowell站在废墟中的照片。照片旁边写了什么?“现在人们都说,由于缺少最佳材料,时尚已经穷途末路了。但时尚坚不可摧,甚至会比人造奶油配给券活得更为……你无法限制时尚感。”确实如此,即便是战争最激烈的时刻,伦敦的时尚行业仍竭尽全力挣扎着,收容了一大批从巴黎逃亡而来的设计师。“当梅菲尔区的警报响起,在复杂的试衣过程中通常找不到时装设计师们,”Vogue在伦敦大轰炸结束后写道,“Captain Molyneux的嘴里满是大头针,他会问他的模特,‘你想去防空洞吗?Sheila Wetton(Vogue高级时装编辑)会乖乖摇头。在、John Lewis那个时代,试衣是在防空洞中进行的……”
Vogue对每一个能想到的时尚和美容话题都给出了实用的建议。由于那时的女性不能戴帽子,也为了避免秀丽长发卷进工厂机器中的危险,杂志提供了备选发型。杂志还分步指导女性如何将去年的衣服裁剪得符合今年的时尚,提出使用乳霜,用短袜代替尼龙长袜,并推荐如何抵抗战争对皮肤造成的影响。“Lily Ehrenfeld小姐在一家兵工厂上班,从早上八点干到晚上八点,一周工作五天,”一篇著名的评论这样开始,最后列举了手部养护问题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如因为“一整天都泡在油污中”,“她晚上会用白碘涂抹指甲,以起到固化作用……”此外,杂志还会推荐如何采用舒服的姿势站立一整天.应对化妆品的限配也同样是从容不迫的。Vogue在1942年八月刊中写道:“今天,你希望人们觉得,比起自己的脸,你更关心的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比起自己的身材,你更关心的是自己能做多少贡献。”
到1945年9月2日停战时,Withers已经帮助培养了一代独立女性她为1945年十月刊挑选了一片蓝天作为封面,那期杂志主题是“和平与重建”。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没有正常父权限制生活的女性而言,这是一个莫名苦乐参半的时刻。尽管为了庆祝重归和平,Withers或许会激动不已,但她绝不会撒手不管女性事业,在她担任编辑的余下15年里依然如此。“女军人和所有其他女性工作者,她们同心协力,举重若轻,让工厂、家庭和办公室能继续运转下去,在褪去了迷人的制服之后,她们将何去何从呢?”Vogue在停战后不久写道,“她们价值无限,她们坚韧不拔,她们默默无言;她们机智老练,富有幽默感,拥有责任心;她们目标明确,服从纪律,操作机器游刃有……有男人认为女人不具备的或不会做的,她们都有、都会……一个知恩图报的国家(或者至少是这个国家的男人)过多久会忘记女人在国家需要她们时所做出的贡献?确保社会不倒退,确保女性从此崛起,这是所有女性义怀容辞的责任。”
二战结束后,巴黎的高级定制产业大受冲击,但并未一蹶不振,时尚的自愈能力与反应速度在此刻凸显,时装风潮中再次有奢华之风的一席之地.我们需要审时度势,也需要有所向往。Vogue的内容与风格也及时做出了相应转变,人们又可以在印刷精美的杂志上尽情欣赏美轮美奂的时装大片,体会时装造梦的美妙感.图为John Rawlings掌镜的时装大片,模特身穿法国高级定制大师Jacques Fath设计的晚装裙。对比前面可以发现,即使是同一个摄影师,战前战后的拍摄风格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摄影:John Rawlings,美国版Vogue1951年4月号
战争时期的艰苦朴素也为日后时装设计师的创意喷涌提供了契机,1947年“New Look(新风貌)”的诞生便是极佳的代表.为了再次将女性压抑已久的优雅一面呈献于世,时装大师Christian Dior以巧夺天工的剪裁和大量面料的运用打造了这种革新廓形,恰到好处地凸显了凹凸有致的身体曲线,让女性勇敢展现并享受自己的美。随着战争的渐行渐远,新风貌被广大女性热烈追捧,不仅促进了彼时的消费,拉动经济复苏,更是在时装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Vogue邀请摄影大师IrvingPenn记录下了这一风尚,模特身穿Christian Dior标志性的灰色收腰套装,在简洁背景的烘托下最大程度地彰显高贵典雅。摄影:Irving Penn,美国版Vogue 1950年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