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不会倒塌
2020-04-21安黎
安黎
一场疫情,让庚子年的春节,注定会被历史牢记,也注定会成为所有历经者的记忆里,无法抹去的生命刻度。
喜悦化为了哀伤,倏然转轨成了慌乱,团圆的殷切期盼和久别重逢的憧憬,冷不丁就被冲击得四散飘零。如果醒来得太迟,反应得太慢,不及时整合人心和聚合力量,尽快投入进反击和抵抗当中而任其蔓延,也许一个民族,就会在这场呼啸而至的病疫中,硬生生地扑趴在地。
不是战争,却胜似战争,既有战争的紧迫,又有战争的后果:胜利,则昂首阔步,继续前行;失败,就伤亡惨重,万木萧瑟。
历史在注视着我们,我们亦身处历史的关口和漩涡当中——每一位華夏子民,都在以各自的表现,成为这段历史的书写者和见证者。
疫情有着风暴的迅猛,却不像风暴那么地张扬,那么地明目张胆,它低调、神出鬼没,你看不见它,它却能看见你。它悄悄地潜入,偷偷地附体,在人猝不及防的无觉中,将人的呼吸系统挫伤。它起初只是肆虐于江汉大地的冷面杀手,很快就燎原成全民的共敌。对付这等看不见的敌人,其上策,就是静而不动——唯有停止脚步,与人疏离,与外界隔绝,病疫的伎俩才不会得逞。
然而静,只是抗击疫情的一种表情,而不是全部的姿势。医护人员的每一次集结和出发,都宛若将士奔赴疆场那样地悲壮,此时的他们,临危受命,是国家的脊梁,是冲锋陷阵的勇士。他们也许很文弱,也许白发苍苍,也许稚气未脱,也许是还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孩子,也许是嗷嗷待哺的雏儿的母亲。然而,当前线告急,需要他们出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瞬间就变成了深入虎穴和脚踩地雷阵的白衣战士。
衡量一个人是否高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他能否对陌生人心怀大爱,能否对他置身的世界肩负责任。社会需要知识分子,不是让他们沽名钓誉的,而是寄望于他们能对世界、对社会、对他人,扛起一副重担,完成一种使命。唯有如此,他才能升华为阳光,既驱逐黑暗,又温暖人心,而不是降低为渺小的蜡烛,只照亮自己的方寸之地,只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便利。
战争、瘟疫、地震、洪水等,是人类自古而今,反复历经的灾难。相较于其他,瘟疫是一种最令人谈虎色变且危险系数最高的祸殃。真实的战争,我们知道敌人是谁,会从哪里来,但疫情不是,我们看不见它的形体,看不清它的面目,却能感受到它的狰狞与残暴。
疫情当前,我怎样,中国就怎样。华夏这片广袤而丰饶的山河,既是我们世代繁衍的共有家园,又是我们情感的共同归宿。有我们在,有无数敢于直面挑战的义士在,长城就不会倒塌,长江就不会断流,病毒也就不会获胜。也许,病毒可以造成某些同胞生命的损伤,给我们一痛,一悲,一哭,但整个社会的人心不会匍匐卧倒,越过冬天的生命,还会在春天里蓬勃旺盛,并叶绿花红。
当然,要抵抗并战胜疫情,不是靠空喊口号和无聊抒情,就能实现,而是要靠每个人的自觉和自律。管控和约束好自己,不让病毒近身和进门,就是在为国家减轻压力,就是在为前线的将士解围。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让将士再流汗或流血。
当一个民族面临传染疾患的威胁时,犹如六月的麦子面对隆隆逼近的收割机,没有谁可以闭目养神,或逃之夭夭。一人之伤,是所有人之伤;一人之痛,是全体人之痛。那些殉难者,让我们难过;那些感染者,让我们牵挂;那些与疫情生死搏斗的医护人员,更让我们感动和尊敬。没有谁是这个世界上的孤岛,人与人,皆为命运的共同体。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尽最大可能地不让一个人坠落山崖,不让一个人被湍流卷走。
危难,可以把散沙聚合,使其积沙成丘;危难,也可以让砖石并肩,使其筑高成坝。因为爱,我们彼此不舍;因为情,我们心心共振;因为大义,我们手手相牵。爱貌似柔弱,却能撼天动地,化为力量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