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地融合视角下的双创街区空间设计研究

2020-04-21黄可悦黄博韬张轶

工业工程设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紫金空间设计双创

黄可悦,黄博韬,张轶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210094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上受到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出现越来越多千城一面的城市。在逐渐丧失的本土城市文化的同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城市建设中的“特色危机”问题日益明显,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建设特色城市,因此,具有创新创业特色,体现城市品牌形象特征和空间环境特色的双创基地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展示着每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街区作为城市的骨骼,连接着城市的记忆,其特征和功能与整个城市息息相关。中国许多城市都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街区,这些街区营造了独特的氛围,构成了城市魅力和活力的一部分。因此,当前国内对街区的研究多以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如苏州平江路、成都宽窄巷子等,或是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创意街区,如上海田子坊、南京1912 街区等。本次的研究对象是南京“紫金创谷”双创街区,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著名历史街区,而是在创新创业视角下的空间设计,其目的是为一般性质的街区进行“创新”、“创业”的系统规划与设计,在校地融合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街区的空间设计,从而增加街区的活力。

一、相关概念

(一)校地融合

校地融合,即高校与地方经济、城市发展融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高校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会受到城市各时期的城市发展策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等影响,而高校自身发展的成长性,也会从学科建设、用地规模扩张、校园规划布局、校园管理模式和师生交通出行需求等方面来影响周边区域经济和空间布局[1]。

从融合方式来说,校地融合一般分为高校与政府、高校与行业、高校与企业这几种层面,他们之间相互促进,实现共赢;从融合内容来说,主要是人才的输送与共享,高校充分发挥自身智能,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有利资源。

(二)双创街区

双创街区,即具备创新创业功能的街区。近年来,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 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7〕54 号)等文件中,都对具有创新创业功能的街区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知,以“创新”、“创业”为基础的“双创街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图1 南京“紫金创谷”构建框架

二、南京“紫金创谷”双创街区发展现状

(一)区位分析

南京“紫金创谷”双创街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跨越玄武、秦淮两区,北依钟山风景区,南靠南部新城,外有光华路直接连通绕城高速,内有高校、军工、科技企业,有着地理、文化、经济、科技等区位优势,创新创业资源集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其自身所具有的丰富文化积淀,以及周边的科研院所、孵化基地带来的学术及创新创业优势,为整个街区双创文化的植入和空间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京“紫金创谷”构建框架见图1,南京“紫金创谷”区域内创新创业资源见图2。

(二)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受国内封闭式规划的影响,南理工与双创街区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两者间的融合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南理工对周边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等的辐射功能,围绕南理工这一知识核心,组织、打造街区的创新空间,值得深入思考。

图2 南京“紫金创谷”区域内创新创业资源

图3 南京“紫金创谷”现状

从街区空间环境来看,胜利村路北侧(校园一侧)西段围墙、胜利村路南侧(学生宿舍区)围墙基本状况良好,却缺少与校内景观的沟通;校园东侧石砌挡墙、红色砖砌围墙、胜利村路南侧(印刷厂)砖砌围墙质感较好,且有特定历史氛围,可在局部改造的基础上予以保留;胜利村路北侧(校园一侧)主校门周边绿化杂乱;校园大门节点不突出,形象需要进一步强化;地面铺装较为杂乱,缺乏统一性;街区现存公共设施较少,且利用率较低,缺少文化氛围,南京“紫金创谷”的现状见图3。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紫金创谷”双创街区的实态调研,分析了其物质构成因素,主要从街区风貌、用地属性、景观节点及街道内外空间类型四个方面进行提炼,指出南京“紫金创谷”双创街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全面的、彻底的改造方案。

1)街区风貌杂乱。街区内建筑年代相差较大,风格大相径庭,对整体的规划、设计、风格的统一有较大干扰。胜利村路南侧部分建筑、墙体风化严重。沿街的店面、小摊缺乏统一的管理,整体风貌显得无序、枯燥,缺乏活力。

2)用地属性复杂。街区内用地属性较为复杂,分属不同的单位管理,且肌理类型种类多样、缺乏连续性,影响街区整体的形态。若要实现街区形象的统一,需要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

3)节点位置局限。街区现有的能够被设计的空间主要为围墙里面和狭小的人行空间,设计着力点较少,且空间主要为线性流动空间,对节点位置的选择难度大。

4)校内外融合性差。高校与周边街区之间以围墙隔开,内外界限明确。校园内外空间的融合与沟通受到校内既有建筑与景观的限制,难以实现快速有效的空间组织与重构。每个区域间聚集的人群较为单一、功能固定、缺乏人群和信息的弹性混合,传播创新创业资源的公共活动场所匮乏,忽视了不同功能区间之间的关系。

Design of Fine Tourism Route and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Shanx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I Xiuqing,HU Weixia,YAN Yu et al 24

三、南京“紫金创谷”双创街区景观设计策略

(一)设计原则

1)整体协调。整体协调原则是贯穿整个街区空间设计过程的首要原则。首先,双创街区作为整个城市的一部分,必须有明确的定位,使其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其次,街区内包括建筑、绿地、公共设施等诸多空间要素,在重新规划时应综合考虑,不能局限地判断构成要素的优劣、风格,而是要以街区的整体效果作为改造设计的出发点。最后,在保证整体效果的前提下,还应重新协调影响街区更新和体现创新创业主题的关键要素,从而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传承创新。在城市更新、街区改造的过程中,传承创新的原则是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状况的最重要的方法。传承指对街区中原有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及景观的继承;创新指在保留下来的良好的空间要素上,加入新的元素或新的构筑物,以此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不失传统风味。南京“紫金创谷”双创街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创新创业资源,因此其在街区环境设计中应将三者合理组织、协调统一,实现街区中不同建筑、景观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理文化特点上共同发展[3]。南京已有较为成功的街区改造案例可以借鉴,例如位于市中心的1912街区,虽然它的功能属性是商业街,但是受民国文化的影响,它在建筑风格、街区景观整体色调上,都具有明显的民国特色。由此可看出,在双创街区的空间设计中,在完成创新创业功能属性的基础上,也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南京地域文化、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和谐共生。将和谐共生作为双创街区空间设计的原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高校的飞速发展与周边街区的停滞不前这两者间的矛盾会导致城市的活力逐渐下降,使两者的封闭式状态愈加严重;第二,街区活力的再现、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需要新的力量刺激,只有新事物的加入才能扭转局面。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认为,现代城市更新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街道和街区“多样性”的活力[4]。因此,新老建筑、新旧事物的和谐共生是街区空间设计中重要的原则。对于街区中现存完好的建筑、公共设施、景观小品,可以重复利用,对于老化严重、影响美观的部分进行拆除,并基于和谐共生的原则进行构筑物的修缮、补充和创新,从而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二)设计策略

1.主题区域的划分

南京“紫金创谷”双创街区与一般历史文化街区相比,存在建筑属性复杂的特征,其建筑物的年代背景、设计风格、建筑形式及材料质感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不变更建筑造型风格的基础上,如何处理好街区的整体风格与建筑风格之间的协调统一,并将不同属性的建筑围绕统一的“创新创业”主题将其串联起来,是对设计师的一个大挑战。

通过前期调研分析,可以根据街区不同属性的用地划分不同的主题,比如,靠近学校用地的街道,以“科创”为设计主题;老印刷厂附近的用地,以“融创”为主题;学生生活社区的街道界面,则以“青创”为主题;高新产业园区附近的用地,以“企创”为主题。分区见图4。这样既不破坏原有的街道风格,因地造势,增加“创新”、“创业”的信息语义,又能有效地平衡整片街区不同的风格,形成强烈的冲击,不断刺激观赏者接收新信息,这样的街区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

街区的分段主题看似独立,其实是遵循了整体协调的原则,与整片街区的“创新”、“创业”的大主题相统一。设计师使用相同的立面韵律或统一的某种元素,如墙面材料、色彩质地、立面装饰,通过反复运用,使不同的主题在整体上达到统一,并产生一致的韵律感。例如,在街区立面的整体改造中,大面积地保留原有的围墙、绿地,仅根据不同的区域主题在围墙上增加不同的文化符号或休闲小品,从而达到协调统一又不失空间活力的效果。

2.文化元素的应用

在双创街区中,文化元素的构成可分为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显性元素包括地理位置、街道结构、广场空间、建筑造型、景观特色、标识特征等,是文化元素的物质载体;隐性元素包括校园文化、地域文化、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是校地融合的精神载体[5]。

图4 分区

街区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性特征通常是通过特定的地域“符号”表达的,这些“符号”都是从校园文化、地域文化的元素中提取出来,以抽象化的表达使城市特色和风貌极具“可读性”,如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象征,红瓦绿树是青岛建筑的特征。

设计师在双创街区街道界面改造设计的过程中,遵循传承创新的原则,将地域元素通过提炼、重塑、升华、变形等,再加上“创新”、“创业”的信息寓意,将其应用到地铺、导视、景观小品、建筑物外表肌理的设计中,使原来的语言重新复活,并且赋予其多样的价值和新意。例如,在“科创”主题区的东侧红砖墙上原本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界面元素,在改造设计中,整体上做了保留,在细节上,为了突出“科创”的功能定位,在此处墙面上设置创新创业大事记,在长约200 m 的红砖墙上设置十个主体浮雕,采用耐候钢板将墙面和地面融为一体,刻上时间和事件等信息,结合坐凳、树池、树根、花卉(二月兰)等构成主题性节点。“科创”主题区红砖墙见图5。

3.景观节点的设置

景观节点不仅能连接街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起到引导作用,而且能对空间起点缀作用,成为新旧要素之间和谐共生的调和剂。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在街区的空间环境中种类较多,其中包括雕塑、座椅、导视牌、灯具、垃圾箱、公交站台等。

对双创街区的空间设计而言,景观小品是最能体现“创新”、“创业”的素材,也是最具互动性的构成要素。最常见的设计方式就是通过景观雕塑提取传统元素,再现特定场景[6]。特定场景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情节和生活情景,通过它可以了解街区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居民透过场景回忆他们在生活中的辛酸苦辣;产业园的工作者通过场景重温创业时的峥嵘岁月;高校群体从场景中感受到激扬青春;而观赏者也可以和景观装置互动。这样既传达了含有历史记忆的信息,又体现了创新创业的氛围,为街区带来了生气。

图5 “科创”主题区红砖墙

图6 “科创”主题区休闲座椅

景观小品除了作为装饰品存在,更多的还是用于休闲、交流活动的场所,特别是与绿植组合时,可以起到联系街区内外空间、打破界限、聚集人气的作用。比如,在“科创”主题区西围墙处,适当地拆除部分围墙,打破学校与街区的封闭形式,加入象征年轻活力的“Y”型座椅,并且选用南理工的标准色——紫色来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同时,在座椅两旁搭配低矮灌木或草本植物来增添生机。这样既提供给观赏者休息空间,增加观赏者在街区的停留时间,也促进了街区与校园的互通融合,“科创”主题区休闲座椅见图6。

四、结语

本文从校地融合视角展开对双创街区空间设计的探讨,对其街区空间设计策略及表达途径进行了总结。最后,得出以下三点认识:第一,以一类街区的空间设计为例,通过地域特色环境的营造、校园文化的融入,希望唤起积极的公共参与和社会交往的意识,构建新型的互动生活和大众创业模式;第二,通过设计策略及表达研究,让人们从更高层次认识创新创业街区,实现令生活更加美好、城市更有特色的目标,为未来双创街区的改造提供借鉴;第三,校地融合的发展是动态的,只有处理好高校与地方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为今后探索创新创业街区新模式,营造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体系和良好生态环境产生示范效应。

猜你喜欢

紫金空间设计双创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8年紫金矿业按权益保有资源储量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紫金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