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2020-04-21陈晓姣
陈晓姣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药学院,湖南长沙 410600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挑战。一方面,目前的思政教育仍以思政课程为主导,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和自媒体技术的冲击下,单纯依赖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产生的问题日益凸显,思政教育需要更多渠道的支持与协作。另一方面,药学专业具有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性质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高职学生存在职业责任感欠缺、职业意识淡薄、职业认同感弱等问题。仅由思政教师对药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势单力薄,而专业教师通常更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同样可以成为重要思政教育阵地的专业课堂,思政教育需要融会贯通形成协同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 年工作要点发布,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2020 年5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 构建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内涵
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近年来,实施课程思政逐步从部分高校在“点”上的探索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识,各地高校陆续探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型。
国内学者对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何红娟[1]提出教育共同体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依托,课程开发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前提。万林艳等[2]认为,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石丽艳[3]认为,课程思政的价值功能需要依托课程体系的合力构建,课程思政的价值实现需要立足课程的多元价值性。焦连志等[4]认为,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要明确专业课程的“守渠”责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学者们普遍认为,课程思政的落实需要依托课程体系。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是以试点课程的形式展开,经验层面的试点探索取得的成果有限,缺少大范围的覆盖。
于是有学者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课程协同育人。徐向飞[5]提出了拓展课程思政渠道,探索协同育人的多元化路径;打造浸润育人平台,涵养师生正向价值;建设优质队伍,强化协同育人工作保障等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现实路径。石丽艳[3]认为要在构建全面思政体系、打造立体育人格局、创新课程思政方法的方面下功夫,形成课程资源协同育人机制。史巍[6]认为,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有效落实应通过认识上的澄清明确、逻辑上的系统整合、作用方式上的双向渗透、整体设计上的三维共进。高锡文[7]指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应建立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协同育人工作主体,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各普通高校关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课程协同育人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但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然缺乏有效经验。
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学术界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也有初步看法。王海威等[8]认为,不同学科有其独特内在的学科属性,课程思政介入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需要进行分类化指导。李琦等[9]提出从注重教学策略制定,将德育内容固化于教学大纲,系统设计德育路径,提升专业教师意识等方面着手深化专业课的思政内涵,加强和改进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余江涛等[10]认为,理工科教师应坚守专业定位,注重学科视野、重多元融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落实课程思政。虽然已有学者关注课程思政在不同专业的具体实施,但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中课程思政的建设仍然缺少成功的应用案例。
总结现有研究,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少课程体系的全面覆盖,且针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操作方法研究基本空白,需要更多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以推动高职院校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推进职教领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
构建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助力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因而也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当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针对不同专业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操作研究基本空白。通过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具体如何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这将进一步充实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对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启示意义。其次,从全国范围来说,课程思政建设是以上海为试点,再面向全国推广辐射。但是上海经验中很大部分来源于普通高校,直接针对高职院校的成功案例并不多,经验较少。提出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够为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参考,对高职院校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2 构建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
2.1 理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思路
①分析整理“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相关研究,并咨询相关专家,深入理解课程思政这一课程观和协同育人这一育人理念的理论内涵,找准研究思路,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②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的协同现状展开调查,在掌握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前提下,构建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并将其应用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研究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策略,确保研究结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③经过实际应用后,以高职药学生、药学专任教师及思政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育人效果,并将药学专业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为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2 明确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方法
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查阅和收集“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分析整理,咨询相关专家对课程思政理念下协同育人的认识,寻找理论依据及可借鉴的经验。
②运用调查研究法。调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的协同现状、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接受程度,寻找实践依据;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认同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合理解决。
③运用比较研究法。比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教学效果、学习效率差异。
④运用行动研究法。将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应用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研究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策略。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并修订行动方案。
2.3 构建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①发挥思政课程的主导作用。思政课结合专业实际与药学生职业发展,有效融入药企文化、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等内容;请专业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指导,并建立互相听课制度。
②发挥课程思政的主体作用。从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程中各选取3 门课程,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从各门课程的能力、素质目标出发,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深入挖掘各课程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在各环节挖掘相应的德育渗透点;精心设计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找准思政切入点。
③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协同意识;教师通力合作,形成协同效应;制度有力保障,形成协同机制。
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见图1。
图1 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3 结语
开展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各普通高校由于有上海经验可供借鉴,其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但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然缺乏有效经验。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能够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参考,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时,当前绝大多数学校是以试点课程的形式开展课程思政,且专业课程的思政仍然缺少成功的应用案例,经验层面的试点探索取得的成果有限。而各专业课程之间能够紧密联系,各育人主体可以发挥协同效应。构建高职药学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具体如何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能有效推进高职院校以课程思政为理念的教学改革,也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