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儿烧伤救护床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2020-04-21吴碧珊李津梁燕筠
吴碧珊 李津 梁燕筠
儿童头颈、腋窝、会阴部、臀部等部位烧伤时,传统病床无法充分暴露患处,影响创面愈合,增加创面感染风险,加之患儿年龄小治疗不配合,频繁翻身增加痛苦,导致创面受压损伤,影响康复[1-2]。此外,普通护理床不利于翻身,增加患儿痛苦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不利于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3-5]。为提高烧伤护理舒适度,本研究根据小儿身高、年龄调节头部、躯体的长度制作烧伤救护床,并应用于临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烧伤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重度烧伤;年龄1~8岁;致伤原因为火焰烧伤或热液烫伤。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肺等脏器功能异常;合并骨折或腹部脏器破裂;中途退出研究或转院。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8岁;烧伤面积(45.2±3.4)%;烧伤深度:Ⅱ度25例,Ⅲ度18例;致伤原因:火焰烧伤22例,热液烫伤2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1~8岁;烧伤面积(45.8±3.4)%;烧伤深度:Ⅱ度24例,Ⅲ度19例;致伤原因:火焰烧伤20例,热液烫伤23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入院后将身上所有衣物脱下,根据创面情况做好清创工作,清创完毕后让患儿俯卧在传统人字床上;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减轻其焦虑、恐惧情绪;创面治疗过程中使用异种皮,外敷纳米银敷料或聚维酮纱块,借用红光、蓝光、超短波等辅助仪器为创面进行治疗,以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炎症反应。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型人字床,改良型人字床具体结构如下:(1)头颈部。救护床头颈部与躯干部采用伸缩调节组件连接,头枕部伸出时可形成对应颈部位置的空腔,可充分暴露颈后部创面,避免创面潮湿积液,防止俯卧时导致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伸缩组件也可以根据患儿的身高调节。(2)四肢。上肢部与下肢部包括基础部及伸缩部,基础部一端与躯干部链接,另一端与伸缩部连接。上肢部与下肢部展开角度可调节,上肢体与躯干部中心线间可调整角度为0°~90°,躯干部中心线与下肢可调整角度为0°~32°,双下肢可调角度为0°~65°,能有效解决患儿肢体功能部位保持不方便的问题。双下肢张开一定角度后,可充分暴露会阴部及臀部,可确保创面引流通畅及干燥。(3)躯干部。救护床躯干部与头颈部连接一端有朝躯干部中心方向凹入的凹槽,凹槽位于伸缩调节组件间,可通过伸缩区与第一凹槽空间进行操作,确保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根据患儿的身高进行调节。(4)设置保护垫。在救护床上铺保护垫,保护垫厚度为2.5 cm,与护理床各位置合适,救护床伸缩部与基础部的软垫均可抬高,抬高软垫下部可用字母扣固定在床体不同部位,从而提高患儿躺卧舒适度,并抬高患肢,方便护理。保护软垫与抬高软垫上设置易清洁的覆盖层,易清洁包覆层采用易于清洁消毒的皮质材料制成,使救护床清洁、消毒更加快捷、方便,降低创面感染风险。
1.固定板;2.活动板;3.伸缩板;4.床栏;5.脚轮;6.通孔;7.立柱;8.摆放台;9.排泄凹槽;10.尿管挂钩。
图1 烧伤救护床结构示意图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皮肤愈合率、家属满意率、感染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皮肤愈合时间及舒适度评分。皮肤愈合是指创面无液体渗出,并长出新的肉芽。家属满意率采用自拟的“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评分25~100分,总评分>90分为满意。舒适度评分采用自拟的“烧伤外科舒适度评分问卷”进行评价,问卷从哭闹频次、睡眠质量、情绪等方面评价,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评分10~40分,分值越高提示舒适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进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皮肤愈合率、感染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皮肤愈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感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皮肤愈合率、感染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比较 例(%)
2.2 两组皮肤愈合时间及舒适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皮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皮肤愈合时间及舒适度评分比较
注:1)为u值,2)为t值。
3 讨 论
目前我国儿童烧伤发生率居高不下,是引起小儿意外损伤原因之一[6]。由于烧伤体积小、单位体表面积大,加之患儿年龄小,导致护理难度较大,尤其对于卧位治疗影响更大,治疗护理不当会影响创面愈合。传统木制床,大小固定,不适合不同年龄患儿的使用,而且渗液较易污染床,难消毒,易造成交叉感染,且长时间卧床伤口不通风、透气性差,可加深创面,容易发生坠床不良事件,降低治疗舒适度[7-8]。
为了更好地提高烧伤护理舒适度,降低并发症,本研究设计改良烧伤救护床,适合0~10岁的烧伤患儿,经临床应用有利于腹股沟、腋窝等特殊部位创面的舒展,充分暴露,避免潮湿、不通风、不透气,尤其对于臀部、会阴部烧伤有利于暴露和大小便管理,便于创面换药及清洁消毒,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加之救护床结构简单、牢固、美观、方便移动、脚刹固定,安全可靠[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皮肤愈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感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烧伤救护床的设计及应用能有效提高烧伤护理舒适度,促进烧伤创面愈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家属治疗满意率。
烧伤护理床四肢展开角度可调,操作方便,躺在护理床上舒适度高,能充分暴露创面,有利于创面干燥及引流;有利于肢体功能位保持方便及体位固定,能有效避免瘢痕挛缩,保持烧伤创面干爽清洁;同时救护床结构简单,能快速、方便调节。救护床使用时应注意:配合使用床上护架保护创面;配合普通病床床栏使用,预防坠床;使用护理床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防止皮肤感染,同时减少翻身次数,避免多次翻身影响创面愈合。
综上所述,改良烧伤救护床能有效提高烧伤舒适度,促进皮肤愈合,降低感染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家属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