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战略物资储备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研究
2020-04-21陈倬
战略物资储备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资基础。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进行战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创新,构建以供应链与应急管理为基础、以大数据与智慧技术为手段的新时代新型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战略物资储备应急保障能力,对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现状分析
从战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上看,以“条块结合”的行政管理为基础,存在多部门交叉管理,中央与地方责权关系、层次界限划分不清晰,战略物资储备市场化程度低、管理低效的现象。
从战略物资储备结构上看,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为主,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战略物资储备有限。
从战略物资储备规模上看,政府储备占主导地位,以静态储备和全元素储备为主,造成超期储存和产能过剩现象;物资储备的市场机制有待激活,需要从静态储备向产地储备和产能储备转变、从物资全元素储备向关键元素储备转变。
从战略物资储备布局上看,军地储备二元结构明显,自成体系。政府储备布局以东、中部发达地区为主,灾害较多的西部分布较少;以国家、省级储备为主,市县级储备弱。物资储备的网络结构有待完善,应急保障的辐射能力不足。
从战略物资储备运行机制上看,部门分散管理的行业特征明显,缺乏协调与联动,各类物资储备资源难以统一优化配置;信息不共享现象突出,缺乏完善的物资储备标准体系和专门的国家物资储备法律,物资储备的信息化、标准化、法制化体系有待建立。
二、对策建议
一是优化战略物资储备的结构、规模及布局。以新时代国家安全新要求、新时期战略物资新需求为导向,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立足实际谋划我国战略物资储备的供应链体系,特别是重要领域紧缺、急需、关键的战略物资,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物资“大储备”体系。
二是建立多元的战略物资储备投资体系。对于市场流通性较强的物资,可引入社会资本,完善和扩大企业代储模式,缩小政府储备量;对于涉及国家安全机密、通过市场方式难以解决的重要战略物资,由政府负责储备;对于有一定军民通用性的物资、储备功能大致相同的物资,以提高应战应急转换效率为目标,开展军地相互代储服务。
三是健全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和轮换机制。按照保证储备数量和质量的原则,统筹储备物资的生产、存储和流通等整个供应链环节,探索和推广“动态储备”和“虚拟储备”,做到“常储常新”。建立战略物资储备运营绩效评估体系,发挥指标导向作用,促进运营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四是建设网络化的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在突出项目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前提下,以PPP、代建制等方式,新建、扩建和重建一批物资储备基地,形成节点布局合理、储备相对集中、网络化和一体化程度高的战略物资储备仓库体系,实现战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五是建立统一的战略物资储备信息平台。基于储备物资供应链流程的各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及传输的操作和管理,将分散在各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中有关战略物资的生产、存储、流通及国内外市场信息整合到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实现与国家公共安全网、应急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为突发事件应对、宏观市场调控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物资保障支撑。
六是建立快速的战略物资储备物流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并充分利用各类社会物流资源,构建由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库、社会商品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系统组成的多区多仓调度、多运单整合的战略物资储备物流体系,形成联合物资储备和应急运力储备,保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储备物资能够及时有效运送到位。
七是完善战略物资储备的预警与应急管理。强调风险关口前移,事先构建应急指挥组织与协调联动机制,编制应急对策预案并组织演练,从制度层、数据层、决策层和操作层四个层面构建统一的战略物资储备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
八是建立科学的战略物资储备理论体系和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强储备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推动战略物资储备科技创新发展,培养物资储备专业通用人才。提高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层次,研究制定具有基本法性质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法律,增强储备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联动性和责权划分。对于一些涉及国计民生和重大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还需专门立法进行针对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