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教学应用于基层小儿外科医生培训中的效果分析
2020-04-21马周瑞薛梦星通讯作者
马周瑞 薛梦星(通讯作者)
(1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江苏 苏州 215025)
(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江苏 苏州 215006)
小儿外科是重要的临床专业,广大基层小儿外科医生则是小儿外科的主力军,因此做好基层小儿外科医生的培训工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1]。双主体教学法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将教师与学生都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其中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在研究教材以及服务学生,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双主体教学模式下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协同与和谐的统一体当中。鉴于此,笔者对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参加培训的54 名基层小儿外科医生采用双主体教学法进行教学,探讨在基层小儿外科医生的培训中采用双主体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参加业务培训的54 名基层小儿外科医生,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7 名,男/女:15/12;年龄26 ~42(35.6±0.3)岁。对照组:27 名,男/女:14/13;年龄25 ~4(35.4±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受训医生运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即由带教教师作为培训主体,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小儿外科理论知识讲授和操作示范,并解答受训医生的相关疑问。观察组受训医生采用双主体教学法进行培训,即在培训中以带教教师和受训医生共同作为主体,方法如下:(1)教学课程设计:带教教师在授课之前选择典型的儿外科病例,设计真实的医疗场景,将儿外科相关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在教学活动及课程设计中有意识地调动受训医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与受训医生共同协作完成各项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儿外科具有典型性的疾病类型作为讲授重点,例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肾积水、先天性唇腭裂以及小儿急腹症等病例,其他相关疾病可作为受训医生的课外自学;(2)师生协作:在运用双主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培训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带教教师运用PPT 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受训医生学习关于小儿外科的相关疾病知识,之后设计并引入小儿外科真实的模拟场景。由受训医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患儿疾病情况进行讨论并研究处理方法,同时鼓励受训医生发言,此时带教教师应耐心倾听受训医生的讨论,并适当地进行引导并即使纠正错误,使受训医生能够领悟到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别。教学结束后由带教教师通过现场示范的方式为受训医生展示相关操作技能,并引导受训医生进行现场练习。小儿外科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时常会出现病史无法清晰陈述的情况,使得医疗纠纷事件频发。所以在授课中途可以适当的穿插比较常见的医疗纠纷,并引导受训医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化解,此时还可引入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受训医生能够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教师总结:带教教师结合受训医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回顾性的归纳和总结发言,应强调本次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知识重点,并对易犯错误进行指出和纠正,从而进一步加深受训医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此外,还应鼓励并指导受训医生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不断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1.3 评价标准
(1)两组受训医生均在培训结束后接受考核,以便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其中综合能力中包含分析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查阅文献能力等,各项考核内容满分均为100 分;(2)运用问卷法对于两组受训医生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模式的新颖性、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等5 个方面,各维度得分均为0 ~20 分,问卷满分为10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s)描述,组间数据比较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取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受训医生考核成绩对比
如表1 所示,两组实习医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受训医生的操作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受训医生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受训医生考核成绩对比(±s,分)
分组 人数 理论知识 操作能力 综合能力观察组 27 90.69±5.33 90.62±3.59 89.79±8.62对照组 27 89.62±5.19 73.26±2.65 81.35±2.67 t 1.086 5.928 8.607 P 0.097 0.000 0.000
2.2 两组受训医生教学满意度对比
由表2 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分别为(96.26±2.13)分和(78.65±3.06)分,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广大家长对于儿童健康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儿科病种处于不断变化当中,使得儿外科需求明显提高,因此积极做好基层小儿外科医生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基层儿外科医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2-3]。双主体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各类职业教育和中学基础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教学模式属于动态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和突破。该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双主体教学模式能够使培训教师与培训对象(受训医生)之间产生相互协调和配合,充分发挥培训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培训对象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的提升广大基层儿外科医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4-5]。双主体教学模式也属于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突破,更好地引导受训医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求知识,同时主动进行动手操作,并且还可实现受训医生之间以及受训医生和带教教师之间的主动交流及讨论。将这种双主体教学模式应用于基层儿外科医生的培训中,基于受训医生所处于的特定职业环境,创设疾病诊疗场景,从而使受训医生能够在疾病处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医患关系的处理和协调方法,从而规避相关的医疗风险。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下,带教教师和受训医生两者都是教学中的主体,并且两者能够互为主客体。例如可以充分发挥带教教师的主导性功能,在此期间基层受训医生以及医院所提供的相关资源就自然而然的作为了教学中的客体,受训医生在进行模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即转变为主体,此时带教教师从旁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并转化为客体,在此持续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实习医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并且也能够确保带教教师更加清晰的了解实习医生对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了解及掌握程度,以便于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双主体教学法进行培训,该组受训医生的操作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该组受训医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双主体教学法进行培训,可显著提升基层小儿外科医生的总体培训质量。
表2 两组受训医生教学满意度对比(±s,分)
表2 两组受训医生教学满意度对比(±s,分)
组别 人数 教学模式新颖性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调动学习积极性 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总满意度得分观察组 27 19.30±0.15 19.21±0.25 19.22±0.20 19.25±0.30 19.23±0.26 96.26±2.13对照组 27 15.01±0.16 15.63±0.20 15.53±0.19 15.85±0.26 15.33±0.20 78.65±3.06 t 8.625 6.187 8.053 7.295 6.928 11.19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综上所述,在基层小儿外科医生的培训中运用双主体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