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脑血管病后遗症干预效果观察
2020-04-21朱虹
朱虹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新疆 哈密 839001)
脑血管疾病是患者脑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发生的疾病,但经过一系列治疗后,仍会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比如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1]。康复疗法是一种常用措施,其主要是针对患者所表现出的功能性障碍类别,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差异性的康复方案,提升康复效果。针灸是一种非药物手段,辨证结合阴阳、气血及虚实,经过脉辨证,处理局部病变,具有良好效果[2]。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80 例脑血管病后遗症进行探究,针对脑血管病后遗症采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80 例脑血管后遗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 例,入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者,有意识障碍,不配合治疗者。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19 例;年龄区间54 到87 岁,平均年龄(68.5±4.5)岁;病程最短的是6h,最长的是9d,平均病程(3.20±0.48)d;疾病类型:脑栓塞患者17 例,脑血栓患者13 例,脑出血患者10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18 例;病程最短的是5h,最长的是8d,平均病程(3.17±0.51)d;年龄区间53 到87 岁,平均年龄(67.6±4.2)岁;分别为:脑栓塞患者17 例,脑血栓患者16 例,脑出血患者7 例。上述患者资料比对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针对患者原发疾病,予以针对性治疗,如控制血糖、血压、营养神经等。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疗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科学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制定合理地康复方案。①吞咽功能训练。对于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发音训练,指导患者舌尖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每次10 ~20min。②语言功能训练。针对这类患者,需对镜训练,康复师先发音,其次患者模仿口型发音,针对患者发音予以纠正。每天1 次,每次30min。指导患者复述单词、句子,逐渐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③肢体功能训练。对于患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结合患者耐受状况,适度按摩患肢肌肉,每次10 ~15min,每天1 ~2 次。同时辅助被动锻炼,包括踝关节外展、肩关节旋转、膝关节屈伸等,每次15min,每天3 次。
研究组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即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针对后遗症障碍表现,选择头部语言区、感觉区等,借助电针连续波产生刺激,完善功能障碍。每天1 次,留针半小时。体穴选定:天柱、极泉、合谷、足三里、尺泽等,采取泻法进行针灸,在得气后,每个穴位留针30min,每天1 次。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一致,均为3 个月,然后对比疗效。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
(1)神经功能。采取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能力,NIHSS 量表包括凝视、构音障碍、意识水平、视野、共济失调等,分值越高,则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MMSE 量表包括回忆能力、语言表达、执行力、注意力、记忆力及定向力,分值越高,则认知功能越佳[3]。
(2)治疗效果。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超过90%,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超过40%,生活可自理,即治愈;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超过50%,MMSE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超过20%,即显效;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超过30%,MMSE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超过10%,即有效;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未达到30%,MMSE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未达到10%[4]。
1.4 统计系方法
本研究所获取的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 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表示。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2.1 组别评分对比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NIHSS、MMSE 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NIHSS、MMSE 评分具有显著的变化、MMSE 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且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MMSE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MMSE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 MMSE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18.50±1.62 5.50±1.43 18.60±1.53 27.54±1.43对照组 40 18.48±1.64 11.08±1.53 18.61±1.49 23.40±1.38 t - 0.055 16.852 0.03 13.176 P - 0.956 0.000 0.976 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中医学认为,脑血管主要是因气虚血瘀、气血亏耗、肝肾阴虚等所导致的静脉阻塞、气血逆乱,患者表现为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等,并可能发生偏身麻木、突然昏扑、半身不遂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5]。脑血管后遗症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若治疗不及时,功能障碍会持续存在,降低患者的康复信心,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对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治疗尤为重要。
脑血管后遗症患者通常伴有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通过康复疗法,对患者达的语言及肢体进行锻炼,刺激肢体感受和语言功能,提高患者自主恢复的积极性,降低患者对家属的依赖性,提高患者自主能动力。针灸作为典型的中医技术,主要通过针灸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包括头针和体针,头针是在头部语言、感觉区,通过针刺产生刺激,促进患者语言、感觉功能恢复。体针是通过刺激尺泽、足三里、合谷等穴位,达到镇痛清热、通经活络的效果。本研究表明脑血管后遗症采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成效显著,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提高预后。
经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明显降低、MMSE 评分明显升高,这与王媛媛等[6]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由此说明,脑血管后遗症采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成效显著。借助针灸刺激头部穴位对应区,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加快颅内血块吸收,改善运动障碍。同时配合多个体穴,达到补血活血通络,改善病情[7-9]。另外,按照康复疗法进行康复锻炼,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自主恢复力,提高自理能力。另外,本研究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占有明显优势(P<0.05),这与梁士锋[7]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进一步说明,脑血管后遗症采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脑血管后遗症采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及单一康复疗法,可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体现中医学从辩证施治、整体出发的优势,为脑血管后遗症的后续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