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介入术后TRband 气囊止血器和改良后气囊止血器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0-04-21杨靓
杨靓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10)
目前临床医学中,已经将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2],作为治疗冠心病等主要方式。相对于经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形式来看,桡动脉手术的安全性较高,患者的舒适度更加明显,因此应用率也有所提高。在21 世纪我国经皮冠脉介入指南中[3],确定了桡动脉手术形式的有效性。常规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主要采用纱布加压包扎处理,当前是将止血器以气囊止血器作为关键方式,但是考虑到气囊止血器进行中,仍会出现局部皮损等情况。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文章将分析TRband 气囊止血器和改良后气囊止血器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8 月—2019 年6 月在本院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40 例。通过中心随机化模式,均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
研究组:11 例男性,9 例女性,平均年龄(62.53±15.30)岁;对照组:10 例男性,10 例女性,平均年龄(62.14±14.41)岁。两组性别、年龄均值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本组对象入选依据:①手术前进行a l l e n 试验测定结果阳性[4-5];②均为首次实施桡动脉入径;③血小板、凝血功能正常。本组对象排除依据:①手术前进行allen 试验测定结果阴性;②肾功能衰竭实施肾透析,静脉造瘘患者;③上肢外周动脉疾病。
1.2 研究方法
将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位置作为穿刺点,在桡骨茎突近心端的1 ~4cm 位置穿刺,应用1.00%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准备好动脉鞘管。桡动脉穿刺完成后手术中造影行2000U 肝素,如采用PCI 形式则追加肝素100U/kg,手术每增加60min 则增加2000U 肝素。
对照组介入结束完成后,拔除桡动脉鞘管2 ~3cm,气囊止血器腕带展开后,气囊中心点对准桡动脉穿刺位置,两端固定,应用注射器往导管内注入气体(18ml)。保持气囊膨胀,而后退出所有鞘管,同时确定不出血。
研究组方式为:将纱布块改成规格为4cm×21cm—2 层纱布条,将腕部缠绕住,而后取出7cm×8cm—6 层纱布块,将其改成4cm×21cm—2 层纱布,剪掉1/3 后,将4cm×21cm—2 层纱布改成0.8cm×4cm—16 层纱布块,将纱布块放置在穿刺点上方区域,气囊止血器气囊放置在穿刺点上方小纱布块中,充气后撤出。
40 例患者术后120min 减压,术后6 ~8h 将止血装置解除。
1.3 观察标准
桡动脉直径测定应用超声诊断,分别在治疗前72h 和治疗后72h 进行。
保持平卧位姿势,前臂放置在身体一边外展,在桡骨茎突近端3cm 位置对桡动脉予以纵向和横向测定。
记录两组成功率、闭塞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40 例患者数据均校正进SPSS21.0 软件中,两组压迫时间、远端肿胀消退用时、血氧饱和度、远端肿胀消退时间用(均数±标准差)处理,采用t检验;两组成功率、闭塞和并发症发生率用率(%)处理,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组压迫时间、远端肿胀消退用时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桡动脉指标对比、压迫前后血氧饱和度指标对比不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成功率、闭塞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两组成功率对比无差异性(P>0.05);两组桡动脉闭塞情况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45.00%,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s)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s)
组别 例数 压迫时间(h) 桡动脉(cm) 血氧饱和度 远端肿胀消退(h)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 20 9.84±1.20 0.25±0.03 0.26±0.03 98.28±2.07 96.23±3.07 14.91±3.20研究组 20 8.29±1.52 0.26±0.02 0.23±0.07 97.90±3.52 95.65±4.05 10.23±2.84 t 3.5793 1.2403 1.7616 0.4161 0.5103 4.8918 P 0.0010 0.2225 0.0862 0.6796 0.6127 0.0000
3.讨论
临床中实施经桡动脉入径予以PCI 手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术安全性,同时提升患者的手术感,当前这一形式不断地应用于临床中,得到了深入开展。通过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形式,采用血管缝合器的安全性较高,但是因经济费用较高,开展具有一定困难[6-7]。桡动脉介入术后最为多见的临床并发症为出血、血肿、前臂疼痛、桡动脉闭塞等。少数发生因素也可能和介入术中的操作失误有关,也可能和桡动脉的压迫止血方式有关。通过本文数据证实,研究组压迫时间(8.29±1.52)h、远端肿胀消退用时(10.23±2.84)h 低于对照组(9.84±1.20、14.91±3.20)h,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成功率(85.00% vs75.00%)、桡动脉闭塞(5.00%vs 10.00%)对比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45.00%,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比较于常规的纱布以及绷带局部加压对比,桡动脉止血器应用更为简单,且安全性更高。桡动脉止血器在应用中不断成熟,根据构造类型可分成气囊型、旋压式止血器等。本文应用的为气囊型止血器,常规的TR Band 止血器气囊上方的压板以及腕带较硬,可能会导致皮损,且气囊较宽,虽然止血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是可能导致加压区域变深,压迫点无法掌握。因此改良止血器规避了上述弊端,通过将纱布条缠绕腕部,将腕带以及压迫板以及皮肤直接接触状态避免。
综上所述,TR band 止血器具有一定安全性,但是经过改良后,患者的远端肿胀消散时间以及舒适度更加明显,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