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参与式BIM技术的无锡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实践*
——以清名桥为例

2020-04-21龚新亚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古建建筑传统

文/龚新亚(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

一、引言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北邻惠山,南邻太湖,京杭运河穿流而过,被誉为“太湖明珠”。在众多美景中,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江南水弄堂”,也是无锡这座城市的典型代表。清名桥街区长约5.5公里,古运河两岸的秀丽景色展示着温婉的吴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传统建筑文化也在这座湖滨城市得到了很好地传承。

二、传统建筑文化保护

(一)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种文化共生发展的国家,在长时间的历史积淀过程中,各地区都形成了与本地区文化、气候、客观条件等相适应的传统建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更是区域文化的体现,因此保护传统建筑文化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处于发展转型期,建筑流派和建筑理念多样。传统建筑是遵循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建造的,因此它是不同地域文化、建筑技术、民俗风情、工艺技术的真实描绘。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也带来了传统建筑的保护危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现代建筑的发展并不冲突,相反两者更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对尚存的传统建筑进行保护,更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此外保护好传统建筑文化还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也是当地社会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现状

现如今的传统建筑多建于民国之前,区域内包含了较多不可以动文物,原始功能包含了民宅、寺庙、民间作坊等,现多为住宅、公共场所及商业用途。传统建筑与现在居民的共存发展以及住宅本身结构稳定性、承载力有限,导致建筑物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传统建筑的年久失修也使得它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不能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人们在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时候,更多考虑地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筑文化的发展脉络保护考虑有限。保护意识方面,人们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在不同地域存在较大差异性,缺乏专业建筑文物保护教育培训,乱拆、乱建、乱改现象频发,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传统建筑的毁灭性破坏。

三、基于参与式BIM技术的传统建筑文化保护

(一)基于参与式BIM技术的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优势

何为基于参与式BIM技术的建筑文化保护,就是在信息化保护的过程中,集合古建修复专家、政府机构、普通民众等合体力量共同参与传统建筑的数字化保护。建筑产业信息化已经多次被政府报告提起,BIM技术也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BIM技术一般在新建住宅中使用较多,真正用在传统建筑保护的案例较少。(1)参与式数字化保护有利于激发大众参与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信息技术结合,并根据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传统建筑保护。BIM5D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虚拟现实,对传统建筑的保护进行实时监控,而且也能在进度、质量和成本上做到优化控制。(2)参与式保护传统建筑能综合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参与式保护能给管理者带来多方位的思考维度,对周边的居民来说,修缮保护工作也要与周边建筑风格相融合。部分传统建筑被开发为旅游景点,也能适当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传统古建的保护工作还可以作为公众共同保护古建,传承建筑文化的教育课堂,具有丰富的社会效益。(3)基于参与式BIM 技术的古建保护是未来传统建筑保护和传承的发展方向。BIM技术的多维度运用,对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方面保证了精准保护的要求。BIM技术引入到传统建筑的保护中能够构建起全生命周期评价(LCA,Life Cycle Assessment)。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不是单纯的进行修缮,而是注重建筑整体的表现,BIM相关软件为传统建筑的评估提供了硬件支撑。

(二)基于参与式BIM技术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践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段运河长约1.6公里,一座座石拱桥在目睹了这个城市发展的同时依旧固若金汤。清名桥原名“清宁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并于清朝康熙八年重建,直至道光年间,因避讳道光黄帝的名字旻宁而改名为“清名桥”。

1.参与式BIM技术在清名桥保护中的组织结构设置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组织机构主要是平衡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项目相关者的共同参与。

2.BIM技术引入清名桥保护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生命力,将项目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和拓扑信息集于一体,提供项目相关各方共享交流的数字化平台的技术,以最终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建筑成本,并通过一系列分析软件提升整个建筑环境性能的一项技术。

通过BIM对清名桥传统建筑进行建模,然后运用相关分析软件对整个街区按区域和整体的形式分别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为街区的保护做好相应技术支撑。有了分析软件的数据,在检查、维修、管理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使相应的工作更加高效。通过参与式BIM技术,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恢复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该有的繁荣与风光。

表1 项目参与途径

四、展望

本文提出将参与式和BIM技术融入到传统建筑的保护中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由于区域限制,导致相关技术真正使用在古建的保护上少之又少,国家在相应的政策层面给予的支持也很有限,所以本研究未能大范围的推广实验。下一步将对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政策制度进行探索。

猜你喜欢

古建建筑传统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三晋古建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古建军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
千年古建看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