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4-21王蔚刘钧陶通讯作者
王蔚 刘钧陶( 通讯作者)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300)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女最常得的一种妇科疾病,这种疾病会使子宫异常出血,有些时候甚至会导致无法正常生育和盆腔痛。子宫内膜息肉是当前妇科疾病当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由子宫内膜病变引起的[1]。我国现有的医疗技术在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时,一般会运用以下两种治疗方法,第1 种运用B 型超声,第2 种运用诊断性刮宫,这两种方法在进行子宫内膜息肉诊断过程当中会产生一定的治疗偏差,比如会误诊或者是漏诊[2-3]。除去运用以上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治疗以外,也有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比如常规止血,药物治疗等,但运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突出,甚至复发率特别高。而伴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出现全新的医疗技术,针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治疗。宫腔镜技术的普及以及发展提高了当前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水平,因此,在当前子宫内膜息肉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运用宫腔镜技术进行治疗,并且治疗效果十分良好。本文针对6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6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纳入标准:所有的患者经过B 超和妇科检查确诊符合《妇科内镜学》[4]、《妇产科病理学》[5]中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可正常与医护人员沟通。本次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生殖道炎症者;合并宫颈病变者;合并妊娠期、生理期女性;合并急性、亚急性生殖道感染;近期(3 个月内)有子宫穿孔史或者子宫手术者;合并宫颈癌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年龄30 ~68岁,平均年龄(39.04±1.03)岁,病程2 个月~5 年,平均病程(1.03±0.34)年:类型: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21 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9 例;位置:子宫前壁6 例,子宫后壁9 例,散在分布5 例,宫腔底部6 例,子宫侧壁4 例;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12 例,月经量增多7 例,经期延长9 例,不孕4 例;子宫内膜息肉直径0.52 ~2.12cm,平均(0.97±0.14)cm。观察组年龄32 ~70 岁,平均年龄(40.04±0.93)岁,病程4 个月~4 年,平均病程(1.06±0.28)年;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10 例,月经量增多8 例,经期延长6 例,不孕2 例;类型: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2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10例;位置:子宫前壁6例,子宫后壁9 例,散在分布6 例,宫腔底部5 例,子宫侧壁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30 例女性患者接受常规刮宫术治疗。
观察组:做好手术前仪器设备准备工作。设备仪器:德国的宫腔镜设备。于月经干净后的3 ~7d 内完成手术。
手术过程:硬腰联合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保证患者在手术前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尽,对患者的外阴阴道进行消毒,探入窥阴器,对患者的子宫宫颈部位进行观察,扩张患者的子宫宫颈,扩张一定程度之后将宫腔镜探入患者子宫,运用宫腔镜治疗仪器和诊断系统,对患者的宫颈管以及整个子宫包括宫颈的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完成之后对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的表现现状,比如大小,数目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记录,手术摘除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对患者的子宫进行刮宫手术。
1.3 观察指标
开展对患者6个月~1年的随访跟踪,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经过治疗月经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月经周期规律,未出现不规律出血;有效:患者经过治疗月经量,月经周期趋于规律,未出血;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采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6.7%低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的9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Hb 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b 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Hb(120.38±4.35)g/L 高于对照组(103.03±3.97)g/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 水平比较(±s,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 水平比较(±s,g/L)
组别 例数 Hb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95.78±3.72 120.38±4.35对照组 30 96.01±3.59 103.03±3.97 t 0.514 6.002 P>0.05 <0.05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10.0%)低于对照组(3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复发率比较
3.讨论
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产生原因以及复发原因到当前为止仍然处于不明状态[6]。也有部分专家以及研究者经过长期的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的产生以及复发有可能是和炎症以及女性内分泌紊乱等情况有所关联[7]。尤其是40 ~50 岁之间,子宫内膜息肉疾病的复发率以及发生率最高。由此可见,女性的子宫内膜息肉在发生变化时于女性更年期激素水平紊乱有着一定的联系。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有可能是导致女性不孕一个重要的病因[8]。
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疾病的治疗通常采取超声体检或者刮宫进行诊断和治疗。运用B 型超声,是很难能够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疾病。我国传统针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一般所采用的都是诊断性刮宫。而且在传统的治疗经验当中,诊断性刮宫不仅仅可以治愈子宫内膜息肉,同样也可以针对所有宫腔内病变的疾病进行治疗。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由于子宫内膜息肉在多种手段下很难被诊断,在运用诊断性刮宫时,由于子宫内膜息肉本身缺乏一些特异性结构,在将子宫内膜息肉刮碎或者是刮坏之后,很难通过病理手段对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而且运用诊断刮宫手术,对于患者而言属于盲式手术,所以在进行刮宫时往往会产生一些遗漏。而且即使是具有非常丰富的手术经验的妇科医生,在对女性患者进行刮宫时,女性患者子宫内部的子宫内膜残留率也会高达20%~25%[9]。运用宫腔镜直接可以观察到子宫内膜息肉,在进行手术过程当中,通过宫腔镜对子宫息肉的观察刮宫或者是切除息肉手段,都可以有效将遗漏率大大降低[10]。宫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为当前子宫内膜息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方向。
本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Hb(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Hb 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宫腔镜是当前医学在治疗女性子宫疾病时,唯一能够直接在子宫内部观察到宫颈管宫颈内口以及子宫内膜等多种生理结构的诊断方法,医生可以运用宫腔镜对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表现状态,所处位置包括数量大小等多种信息进行仔细的收取和判断。然后通过子宫内膜息肉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制定非常完善的治疗方案,同样通过宫腔镜医生也能够快速的针对宫腔内部的病变组织进行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人员在进行手术开展时操作一定要轻柔,避免对女性患者的子宫内膜产生一定的损伤。在手术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引导医生对女性子宫内膜进行仔细的观察,减少损伤率的产生。运用宫腔镜手段不仅能够大大减少复发病症,也能够减少手术过程当中产生其他危险事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运用宫腔镜治疗手段对子宫内膜息肉疾病进行治疗时,宫腔镜首先容易操作,并且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能够大大提高准确率,其次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时间,保证患者出血量减少,更为重要的是,手术完成之后伤口小,术后恢复快,并且其他并发症的产生率低。因此宫腔镜治疗手段效果显著,患者也愿意运用该种手段进行治疗,值得应用并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