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强势收回外国兵营
2020-04-20钱竣
钱竣
东交民巷:“长在中国脸上的疮疤”
位于北京东城区的东交民巷,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等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各国可派公使常驻北京,东交民巷耸立起了一座座异域风格的洋楼。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列强还迫使清廷给予其驻兵特权,纷纷在东交民巷兴建兵营。其中,位于东交民巷兴国路1号的英国兵营面积最大,有800余间房屋;沙俄兵营驻军最多,常驻步骑兵百余人。使馆区四周建起高大的围墙,围墙上筑有碉堡、枪眼、了望孔,巷口安装了坚固的铁门,由全副武装的军士昼夜守卫,门边常年张贴通告,警示中国人:“往来居民,切勿过境,如有不遵,枪毙尔命。”东交民巷成了不受清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里边的外国兵营,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大耻辱。
至新中国诞生时,东交民巷内仍有美、英、法、荷等国的兵营。毛泽东因此将东交民巷比喻成“长在中国脸上的疮疤,一定要彻底根除”。1949年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后,他明确指示解放军举行盛大的北平入城式时要经过东交民巷,宣誓主权,展现新中国的国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1月,毛泽东在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话时,生动又不失幽默地阐明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因为帝国主义分子的铁蹄践踏过。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毛泽东还提出:我们的一个重要外交方针就是“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柯乐博致周恩来抗议信被退回
1950年1月6日,一张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内容为7日后将收回外国军营的布告,贴到了美、英、法、荷等国“领事馆”大门边的墙上。
美国“总领事”柯乐博看到布告后心急如焚,火速命人将布告译成英文,向美国国務院报告,并联系英、法、荷、比、意五国“领事”于次日会面,商讨对策。柯乐博号召大家统一行动,拒不交出兵营,但各领事对他的建议反应并不积极,尤其是英国领事高来含。原来,1月6日下午,高来含刚刚向中国递交了英国政府承认新中国的照会,英国成了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布告贴出后,中国政府决定暂缓收回英国兵营。
1月9日,柯乐博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指示,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信中辩称: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美国政府拥有东交民巷22号(即美国兵营)的所有权;1943年1月11日中美签订的条约中又重申了这一权利,为此美国放弃了治外法权;所谓“兵营”早已改造成了美国“总领事”的办公楼,希望“贵方即不采取任何构成侵犯美国政府上述之权利之行动为荷”。
令柯乐博没想到的是,信函刚送到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就被退了回来并受到严正警告:中美没有外交关系,你作为普通外国侨民,没有资格代表美国政府向中方表明态度。
1月13日,毛泽东致电北京市军管会:贯彻征用命令征用外国兵营,并准备着让美国将所有在华之旧领馆全部撤走。14日上午,接收行动开始,对法、荷等国兵营的接收当日全部完成;16日,美“领事馆”办理接收手续,我方完成了对美国兵营的接收;4月4日,北京市军管会主任聂荣臻发布第二十九号命令,令英国“领事馆”于一星期内交出兵营(最终在4月11日下午完成交付)。
继北京之后,天津、上海等地的外国兵营也相继收回。(摘自2019年10月22日《作家文摘》)
(本文选自:党史纵览 202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