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林抚育对油松毛虫的影响
2020-04-20郑志刚
郑志刚
[摘 要] 选择某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调查抚育当年及抚育后4 a(2010年)、8 a(2014年)和12 a(2018年)油松毛虫的虫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油松抚育当年和抚育4 a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外,抚育8 a和12 a能显著降低油松毛虫虫口密度与有虫株率,效果非常明显。而且油松林抚育时间越早,林内油松毛虫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越低。这主要是因为加强油松抚育管理,能有效地改善油松林的通风性,增加透光度,改善林间生境,更利于油松林生长,提升油松本身的抗虫性。
[关键词] 油松林;抚育;油松毛虫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1-87-2
在油松林生长过程中,油松毛虫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虫害类型,油松毛虫大量繁殖会导致松树林针叶被吃光,造成大面积的松树林死亡,因此,油松毛虫又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本文主要针对油松生长过程中油松毛虫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某林场油松抚育对油松毛虫虫口密度、有虫株率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更有效地防治油松毛虫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油松概述
油松是我国独有的重要树种之一。油松属于阳性树种,深根性,抗风作用较强,同时耐贫瘠,在深厚土层、良好排水条件的中性土壤及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油松抗寒性良好,在气温为-25 ℃的条件下依然可以生长。油松的心材主要表现为黄红褐色,边材主要呈现黄白色,有着清晰的纹理,材质比较坚硬,结构细密,耐久性较好。油松属于深根性树种,其根系非常发达,涵养水土的作用较为突出。正是由于油松优良的特性,其用途也非常广泛,如在建筑工程、家具制作及机械设计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油松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油松毛虫的危害,这种害虫是一种食叶性害虫,在各林区中都有发生,也是林业发展过程中有害生物检测的重要虫害。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林区油松毛虫大量繁殖、蔓延流行,对油松生长造成巨大影响,引发油松大面积死亡,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油松毛虫对油松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关林业部门加强研究防治油松毛虫的方法与措施,保护林业资源,推动林业持续健康发展。而在油松毛虫防治实践中获知,对油松林加强抚育管理,能控制油松毛虫密度与有虫株率,降低油松毛虫给油松生长带来的危害。为此,下文以某林场为例,研究油松林抚育对油松毛虫的影响,旨在为防治油松毛虫提供一些理论参考[1]。
2 油松毛虫简介
油松毛虫为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一种昆虫,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对森林危害性极大。油松毛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向周围林分迁飞产卵等特性。孵化的幼虫常常取食卵壳,油松毛虫一年发生一代,通常以4龄幼虫潜藏于树下枯枝败叶中越冬。当春季气温达到5.7 ℃时,逐渐爬上树木进行危害,结茧化蛹一般在6月中旬,时间为30 d左右,7月上半月羽化成成虫并进行产卵,7月下半月便有幼虫出现,10月下旬当气温保持在3.6 ℃时油松毛虫开始下树越冬。油松毛虫羽化时间都是在傍晚时分,并交尾产卵,在松树针叶上形成卵堆,每个卵堆有500粒卵左右。幼虫在一二龄时群居,同时吐丝下垂,取食松针,被咬的松针边缘表现为缺刻状,引发松针变得卷曲和枯萎,一只幼虫一生能吃掉500根左右的松针。每年油松毛虫对油松的危害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5—7月和8—10月。老熟幼虫潜藏于树下杂草丛以及树干和树冠以下部位進行结茧。幼虫阶段对松针进行啃食,该虫大量发生时会将整片松林的松叶全部吃光,导致树木无法生长而出现死亡。林业部门非常重视松毛虫防治工作,通过多年抚育管理,控制了油松毛虫虫口密度与有虫株率,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2]。
3 调查内容和方法
3.1 样地设置
依照标准地设置条件,在油松林分中进行12个667 m2固定标准地设置。并在2010、2014、2018年抚育林分中设置样地3个,在没有进行抚育的2006年的油松林分中设置对照样地3个。
3.2 油松毛虫调查方法
利用漏斗法,在每年幼虫没有下树越冬的10月上旬,将塑料布在离地1.5 m高的树干部位圈成一个漏斗,漏斗口朝上,漏斗口直径大于树干直径5 cm,并通过铁丝制成骨架支撑漏斗上口,保持风吹时漏斗形状不会发生改变。标准地内的每株油松均设置这样一个漏斗。油松毛虫4龄幼虫在下树越冬过程中会掉落在漏斗内。每日应定时对每株油松漏斗中的活虫进行统计,记录害虫数量。同时,对油松树冠下区域内杂草和石块中的害虫数量进行统计,然后将活虫数量加在一起,记为单株活虫数量。依照样地内每株松树活虫数,对虫口密度及有虫株率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密度=调查总虫数/调查面积
有虫株率/%=有虫株数/调查株数×100%
3.3 数据采集
分别于2006、2010、2014、2018年对样地进行虫情调查,采集各年度的虫情数据。分别记录抚育和未抚育样地中的样地号、调查面积、调查株数、有虫株数、活虫数、最高虫口数,并观察林木生长势,同时收集、查阅林场林业生产、虫害发生和防治工作总结及历年虫情监测记录等,以备参考。
3.4 数据处理
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各调查年份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的油松毛虫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并利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样地和没有抚育地块相关统计数据,组间对比采用LSD-t检验法进行检验,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多组间数据分析,P<0.05表明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与分析
4.1 抚育对油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影响
4.1.1 抚育对虫口密度的影响。油松林自2006年经过抚育之后,油松毛虫虫口密度在样地与对照样地中出现不断降低的趋势,而抚育样地更加突出。2018年抚育样地虫口密度相较于2016年下降更加明显,为81.19%,但对照地块则为60.58%。统计抚育样地和没有抚育的地块虫口密度显示,抚育样地和没有抚育的样地在2006年与2010年未出现明显差异,2014年抚育样地和没有抚育样地的虫口密度分别为0.33、0.46头/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018年抚育样地和没有抚育样地的虫口密度分别为0.19、0.41头/m2,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由此可以看出,加强油松松林抚育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油松毛虫虫口密度[3]。
4.1.2 不同抚育时间对虫口密度的影响。抚育样地在不同的抚育年份上,油松毛虫虫口密度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抚育时间较早的地块,虫口密度更低。2006、2010年抚育样地虫口密度分别为0.19、0.23头/m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2014年抚育样地的虫口密度为0.26头/m2,与2006年对比差异明显(P<0.01),两者差异呈极显著水平。通过分析发现,越早进行中幼林抚育,对降低虫口密度的作用愈加明显。
4.2 抚育对油松毛虫有虫株率的影响
4.2.1 2006—2018年撫育对有虫株率的影响。样地自2006年抚育之后和对照样地在有虫株率上都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态势,但是相较于对照样地,抚育样地降幅更加明显。在有虫株率上,2018年抚育样地相较于2006年降幅为87.19%,但是对照样地下降情况却不明显,仅为72.63%。通过数据统计分析,2006年相较于2010年没有明显变化,2010年抚育样地有虫株率为20.86%,是对照样地的30.1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018年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有虫株率分别是11.23%、24.76%,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1)。研究显示,加强抚育管理,能达到控制油松林油松毛虫有虫株率的效果[4]。
4.2.2 不同抚育时间对有虫株率的影响。在不同抚育年份,油松毛虫有虫株率差异较大,越早进行抚育,有虫株率越低。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发现,2006、2010年抚育样地油松毛虫有虫株率分别为11.23%、17.8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006年与2014年(24.03%)相比有了53.27%的降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1)。研究发现,抚育时间越早的中幼龄油松林,油松毛虫有虫株率越低[5]。
5 结论
结合某林场油松生长实际,对其抚育当年和抚育后4 a(2010年)、8 a(2014年)和12 a(2018年)油松毛虫虫口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除油松抚育当年和抚育4 a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外,抚育8 a和12 a能显著降低油松毛虫虫口密度与有虫株率,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对油松林加强抚育,能进一步提升松林通风透光性,为油松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能有效提升油松的抗虫能力[6]。所以,对油松林进行有效抚育,对控制油松毛虫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早进行抚育的松林,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越低。
参考文献
[1]李惠兰,闫志刚,郭宝刚,等.牡丹江市城区落叶松毛虫天敌寄生的自然控制作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6(3):77.
[2]黄月英.马尾松松毛虫的综合防治策略[J].福建农业科技,2005(4):35.
[3]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18(6):77-80.
[4]宋玉双.论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17(3):41-44.
[5]葛贤权.有害生物防治理论及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制化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24):173-175.
[6]宋玉双,黄北英.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18(6):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