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恩民:进入隔离病区后,我填写了器官捐献申请
2020-04-20
我特别喜欢清代诗人袁枚的五言绝句《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因为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正能量和对美好的执着追求。正如我们“95后”党员,在这场肆虐中华大地的新冠疫情中始终全力以赴、迎难而上。
除夕前夜,接到要紧急成立隔离病区的通知,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母亲,谎称大年三十我值夜班,不能回家陪她过年了,等有空再回家陪伴她和父亲。回宿舍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后,便义无反顾地投入一线抗疫工作中。
面对日趋严峻的疫情,刚开始我也有过一丝担忧:万一我染上新冠病毒不在了,我父母该怎么办?但很快我明白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父母子女等待着我的医疗救助。作为一名已有3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一名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我必须挺身而出,因为党和人民需要我。此刻,我必须勇敢地同新冠病魔厮杀,哪怕丢掉生命也绝不退缩。
在进入隔离病区后的第一个夜晚,我瞒着父母,毫不犹豫地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平台上填写了申请,并进行志愿登记。我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万一哪一天我牺牲了,我希望我的遗体还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我的身体器官和组织还能救治更多病友。相信我的父母也会因为拥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儿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在隔离病区的日子里,我每天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病房里和病友面对面问候、交谈,走到他們的病床边,和他们紧握双手,甚至给他们一个温情的拥抱。我每日对病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您好!我是您的管床医生——包恩民,有任何身体不舒服或心情不好、需要我的地方,一定随时打电话给我,我24小时为您开机!我们一起加油!我会一直陪伴您直到您康复出院的那一天。”除此之外,我还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主动添加病友们为微信好友,每天除了进隔离病房查房面对面关心他们之外,还必须发微信、打电话或和患者视频。因为我深信心理关爱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在患者因为对疾病的未知性感到极度恐慌,或因缺乏家人的陪伴而感到孤独失落时显得尤为重要。
每当在办公室里听到我的微信提示音“叮叮”响起时,我就会赶紧看看,深怕错过了病友们给我发来的任何一条消息。有时打开后看到的只是一句:包医生,您好!我也会万分焦灼地回复:您现在感觉怎么样?您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我现在能为您做些什么吗?
“苔花”也学“牡丹”开,我们“95后”党员虽然年轻,但内心一样赤诚火热,会追随党的步伐,继续前行、绝不落后!
(作者单位: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