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编绝艺

2020-04-20明前茶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竹丝青皮竹编

明前茶

在竹编队伍里,老刘绝对是个异人。握手的时候我就能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别的竹编工匠手都像用久了的尼龙板刷一样扎人,是一双被砍竹锯竹、刮青做篾丝搞得伤痕累累的手;老刘的手虽然骨节宽大,沉厚有力,却毫无毛刺。旁人向我“揭发”说:“30年前老刘就把老婆的擦脸油当护手霜用了。你去看看他是怎么做篾丝的,就知道他这双手,为什么跟那些编篮子、编菜篓的人不一样。”

我是观赏了老刘的竹编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后找上门来的。那幅画是中国历史上盛唐图景的再现。丰盈丽人,肥壮骏马,整个画面洋溢着雍容、安详、淡定的韵味。马额上俏皮的鬃毛,虢国夫人随从们的帽带,在几乎难以觉察的微风中轻轻荡漾。仿佛这世间没有什么值得争夺与奔忙,人人沉醉在志得意满的惬意中。只有贴近到距画面10厘米的位置看,才能发现画面上有头发丝粗细的竹丝的痕迹,是它们构成了竹编画面的经纬。也就是说,是蜀中随处可见的摇曳慈竹,构成了画面轻薄如绸、幽光闪烁的根基。

一根慈竹,从挑选到剖成篾丝,老刘全部亲力亲为。做竹编字画需要一年生的慈竹,而且竹子必须生于溪岸之上,方圆十里不能有工业排放。将慈竹砍回来,去掉头尾,只选择中间最直的部分,再把最外层的青皮刮去,只留下紧贴青皮的部分。“做篮子和比较粗糙的工艺品,青皮下面可以分出12层来用,我只用前两层。”

片竹、划竹丝,有什么诀窍没有?老刘说,没什么诀窍,唯心头要像潭水一样,无浪无波。心里一有杂念翻腾,手中的竹丝不是划厚了,就是划得上窄下宽,成了废品。

在老刘手中,1厘米宽的竹片能划成48根均匀的竹丝,厚度可以薄到0.015毫米。划好的竹丝就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上仙的发丝,是雪亮透明的。抛到空中,能像蒲公英一样自由飞翔,久久不落地。只有这种竹丝才能用来编织名画,因为这样的柔韧度与细腻光泽,才可以展现飘飞的衣袂与主人公脸上悠游闲适的笑意。

老刘花了40年认真揣摩,才创造出了这种指间翻飞的艺术。他的《富春山居图》,将分别藏于海峡两岸的残卷合为一体,展现出令江南士子魂牵梦萦的淡雅山水、归隐心意;他的《东篱赏菊图》,被誉为抓住了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灵魂,将主人公脸上那股明净自得的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闻到弥散在空气中的野菊香气。

50千克重的慈竹,经过耐心的加工,只能得到400克几近透明又软弹有力的竹丝。带徒弟,也是这样一个去芜存精的过程。顶着国家级“非遗”传人的头衔,老刘每年盛夏都会选一批徒弟。“每个人走进来时都已汗湿衣衫。我不开空调,就让他们看我编竹。10分钟内脸上烦热之气都收了的人,才配学艺。”

饒是这样,学了数月就急着在快手上发视频圈粉,或者打着老刘亲授门徒的名义开工作室兜售竹编艺术品的年轻学徒也不少。老刘不怪他们,只是淡淡地说:“你应该离开了,别扰了其他师兄妹的心性。”

(摘自《扬子晚报》,2019年7月22日,江山美如画荐)

猜你喜欢

竹丝青皮竹编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马青皮养鸭子
绘画的新形式
竹丝镶嵌屏风
竹丝/椰糠有机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及调节
年少不信邪
年少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