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击乐教学中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2020-04-20江丽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幼儿

江丽红

【摘要】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利于想象与创造的环境材料和表现机会,采用有效的实施策略,使幼儿在玩乐中愉快学习打击乐从而提升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  打击乐教学 幼儿 想象与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9-106-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象与创造力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其中,打击乐教学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是培养幼儿想象与创造的良好途径。打击乐教学活动能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激发想象与创造力。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

(一)营造鼓励肯定的氛围

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思考,肯定幼儿想法,引导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去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形象,能提高幼儿积极性,有助于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如:打击乐《木瓜恰恰恰》活动中,在幼儿熟悉了歌曲奏乐“恰恰恰”处配乐演奏时,引领幼儿思考表现乐段“恰恰恰”处,幼儿表现“双互击掌”、“脚跺三下”、“腰扭三扭,头摇三摇”、“手舞足蹈跳动起来”等。教师鼓励幼儿,使其想象力不受限制,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发挥想象,创造了多种表现的方式。

(二)教师适宜装扮

根据打击乐内容,配合服饰,装扮成其中的角色,促使幼儿角色代入,进行角色假想,随角色互动,激发想象的主动性。例如:《小小魔法师》奏乐游戏,教师头戴魔法师帽,手持魔法棒,嘴边还贴魔法师的八字胡,随乐引领幼儿在乐段语言节奏处念咒语,化身“魔法师”。幼儿随之代入“小小魔法师”,踊跃创编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变出的物品,让同伴根据肢体动作猜测所变的物品名称。

(三)巧用活动空间

巧用活动空间,刺激幼儿假想,运用想象与创造力。一是利用空间变换。案例《奇妙树之夜》,音乐共五乐段,幼儿在每一乐段的全休止符处跳进呼啦圈(小树墩)做静止的肢体造型,熟练后,二人、三人合作肢体造型。由于呼啦圈空间变小,提升合作造型的难度,促使幼儿想办法,提升想象与创造。二是利用空间距离。如:《七式进阶》对乐曲出现的长短声音,运用音起始时双手拉开、停顿时拍手表示,幼儿通过随乐双手拉开的空间位置的长短,想象、感受长短音的时值。教师还可以激发幼儿思考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长短音,可促使幼儿创造多种肢体拉伸的表现方式。

二、角色情景创设

创设角色情境,可以吸引幼儿自然地投入到角色中,促进幼儿想象自己是角色成员,从而融入学习情境,大胆地进行想象与表现。

(一)创设故事情境

創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活动情境,能激发幼儿产生遐想。环境布置和材料投放,由师幼共同商议、按活动的需要进行。如:打击乐教学《厨师与小老鼠》,讲述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厨师在一楼洗锅,二楼传来奇异的吵杂声……。教师组织幼儿商议并营造“宁静的夜晚”——把窗帘拉上,保持安静,营造暗、静的氛围;“二楼”——摆放一排椅子。情境创设让幼儿置身其中,以故事情节推进幼儿发挥想象,思考乐器的选择。如:厨师打开灯情节,他们会思考运用三角铁配奏;厨师走下楼情节,用响棒配奏等。

(二)角色扮演情景创设

打击乐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是指根据乐曲或教学内容,创设出与之相对匹配的对应角色,幼儿和教师产生融入角色的体验,与角色互动,为幼儿带来多元的刺激和感受,培养幼儿想象与创造力。一是利用乐曲中原有的角色形象。例如《机器人工厂》打击乐活动,教师代入机器人角色,模拟机器人的动作、声音,引发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模仿并代入机器人的角色中,创编各种机器人的动作、声音,在此基础上,创编声效、肢体打击乐。二是运用虚构角色。例如,运用分蛋糕游戏,让幼儿为自己的蛋糕起名并记住,教师按角色分任务“把第一句乐曲送给草莓蛋糕,第二句送给……”引导幼儿通过想象理解多组轮奏。

(三)借物拟人角色情景创设

幼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教师运用借物拟人的方式,富予物品生命,让幼儿易于理解。如:感知音符时值时,用到小音符吃苹果的拟人方法,帮助幼儿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对应的节奏时值。再利用幼儿的想象,激发幼儿探索自己身体部位进行即兴节奏练习。如X—住在我们的手里(拍手),X住在我们膝盖(拍膝)。XX搬家了,搬到哪里?(幼儿回应)肩膀/大腿……

三、调动幼儿生活经验

善用生活素材,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既能使打击乐教学活动更有趣味性,也能激发想象与创造。

(一)借助生活情景

教师借助生活活动情景,创编成幼儿喜欢的节奏语言,幼儿也会模仿教师,借助生活情景进行创编。例如打击乐演奏教学活动引入环节时运用问候节奏语言游戏:

师:XXX—XXX—XXXX—X——

小朋友,你们好!大家早上好。

幼儿根据教师节奏语言进行对唱式反馈,教师还会利用喝水、乐器等素材进行创编。幼儿也会学习借助生活情景进行创编,在创编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类型的节奏。

(二)迁移生活情景

引领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与表现。如小班打击乐《泡泡嘣嚓嚓》,以吹泡泡生活情景为主线,教师引领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个泡泡,随音乐节奏表现泡泡变大、变小,当乐句:泡泡嘣呀嘣嚓嚓,嚓嚓语言节奏处表现泡泡爆破消失。由于幼儿对吹泡泡的生活经验熟悉,在表现的过程中,会大胆想象自己就是泡泡,用张开四肢、缩小身体、转圈圈等多种方式随乐表现,至泡泡爆破处会创造各种姿态表现,甚至还会附上夸张的表情表现泡泡爆破的情绪。

(三)再现生活情景

幼儿镜像神经元决定了幼儿喜欢模仿,时常通过模仿学习。再现生活情景能为幼儿提供想象与创造的素材。例如,小班打击乐《鞋匠之舞》是一曲欢快、活泼的乐曲,乐曲分为三个乐段,分别表现鞋匠缝线、钉钉子、跳舞。在开展活动时,教师提供动画视频供幼儿观看,再现鞋匠修鞋情景。当教师鼓励幼儿表现时,幼儿能结合再现的鞋匠修鞋情景并加以创编,蹲著、坐着、摇头摆脑边做缝线动作;有单人舞蹈表,也有两人互动……

四、创设幼儿探索积极氛围

幼儿天性好奇,乐于探索发现,打击乐教学中教师善于抛问题或设置探究性任务,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创造,有利于幼儿想象与创造的培养。

(一)以问题导向

在活动中,适时地把握问题为导向,引领幼儿解决问题,培养幼儿想象与创造。例如,教师提供图谱线索,鼓励幼儿想象设置图谱,小组之间相互尝试演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问题,集体协商解决。教师重在提示和引导,尽可能鼓励幼儿想象和创新。《跳舞毯》节奏乐系列教学活动中,幼儿发现问题:节奏图谱太快,跟不上;跳舞毯只有一张,数量不足等。师请其思考想办法解决,根据幼儿提出的办法进行了跳舞毯设计、图谱设计等活动,幼儿找来方格小地垫作跳舞毯;通过分组设计图谱;尝试演奏;商议调整;小组PK等一系列活动,创编出多种节奏图谱及表现形式。

(二)通过配器或图谱设计

进行简单的配器或图谱设计活动,可促进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配器活动中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也可鼓励幼儿根据乐曲性质匹配乐器。比如《蔬菜汤》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替换不同打击乐器,烧出不同的蔬菜汤。幼儿发挥想象,用不同的声音、动作、乐器表现蘑菇汤、萝卜汤、南瓜汤、鲫鱼豆腐汤……其中,幼儿迁移生活中煮鱼汤的过程创造性地表现,用刮胡乐器加上动作:先刮一刮鱼鳞,再切一切,放进锅里烧汤,然后配乐演奏。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幼儿园打击乐游戏化教学中幼儿想象与创造培养的策略”成果(课题编号:GDXKT18807)】

[ 参  考  文  献 ]

[1]许卓娅.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57-64.

[3]李漫.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新设计[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118-150.

[4]封蕊.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多通道参与”教学模式及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7).

[5]史苏英.打击乐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2(09):228.

猜你喜欢

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