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教育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构与施行策略

2020-04-20苏国强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

苏国强

【摘要】  德育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也是新课改对于初中教育系统的新要求,为了实现德育立德树人的要求,初中德育教学应当不断推陈出新,拟定高效的教育标准,从学生的身心规律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基于生活化角度探索优化初中德育体系的方式与途径。当前初中德育教育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解决,德育工作还受到诸多课内外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相关理论资料,就构建初中教育生活化德育体系的方针策略进行了思考,从德育的目标与方向着手,探索学生生活中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将德育工作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构建健全、完善的思想体系,由内而外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

【关键词】  初中德育 生活化教学 课堂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9-038-01

前言

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导入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助于突破传统课堂的藩篱,从课内外构建完整的德育教学体系,让学生从生活着手提高自身德育素养,感受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进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1.初中教育中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的价值取向

随着新课改对于德育教学的要求提升,德育教学的价值得到凸显,德育教学转型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教育中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有助于解决传统德育教学的问题,通过实践能够将德育的本质更好的传递给学生,德育教育内容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有助于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初中生度过青春期的情绪不安与精神转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道德品质。

2.当前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德育工作缺乏深度与广度

初中德育教学系统其实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整体,内容涵盖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教育方法、德育管理体系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构成高效德育课堂,但受到传统德育教学的影响,部分初中未能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教师也未能循序渐进拓展德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学生长期在单一的教学活动中被动学习理论知识,逐渐丧失对德育教育的兴趣。

2.2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模式趋于固定

德育内容表面上与中考缺乏联系,受到社会竞争、学业竞争的影响,部分学校会压缩德育教学时间,而教师也认为德育教学计划并不具备实践价值,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重理论而轻实践,且内容趋于固定,层次性不强,对于学生的教育价值也认知不明,更有部分初中开展工作时缺乏针对性,与其他科目之间缺乏联系,进一步导致了德育教育的孤立性。

2.3教学内容未能结合学生需求

德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现实教育目标,做到知识学习与素质培养形成统一,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照搬教学大纲的教育方式,或借鉴本科院校教学方法、中职教学方法等,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对于学生的道德观念建设及职业教育等都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学习流于表面。

3.初中教育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实践探索与优化策略

3.1从生活入手深化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重在启发,此时初中生处于自主意识萌芽、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需要从生活入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行为、思想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深度的概念,增长学生的见识,在此过程中逐渐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再展开多元教学活动,学生就能在思考中形成德育思维框架,如可以结合“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会导致情绪起伏的要素,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共同讨论给出控制不良情绪、调节自身心态的方法,在集体讨论中正视情绪带来的影响,进而理解自身、着眼自身,形成更好的思维习惯。

3.2从生活入手发展地域特色德育

在教学中导入本地地域特色相关内容有助于加強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风土民情与德育内容有机结合的过程中,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产生爱国情怀,促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积极生活观念,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教师可以通过乡土教学传承当地文化、将当地名人轶事等导入德育课堂,让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中产生向往与自豪,主动学习名人精神,为社会、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3.3结合生活事件拓展德育广度

传统初中德育课堂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合理沟通的渠道,学生对于德育理论缺乏兴趣,且传统教育强调学生应试成绩,教师与学生常对此缺乏正确认。知为了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德育的精神魅力,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等展开讨论教学,通过素材的导入拓展德育教育的广度,如教师可以针对社会上学生因学习压力等因素而轻生、校园暴力等新闻,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谈一谈见解,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展开教学说教,学生就不会产生排斥心理,此时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必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德育理念作为自身现实生活的引导。

4.结语

新课改对初中德育教学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当前教育形式下,教师应当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教学品质,用崭新的教育理念、多元的教学策略、民主的教学氛围等,促使学生在德育的生活化解读中提升自身德育框架的深度与广度,不断从德育知识中汲取养分,来探索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教师也应当不断挖掘与思考,构建从理论导向实际的现代教学系统,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黄鹏.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7(13):10.

[2]杜尚荣,吴忍.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18):104-106.

[3]马毅,姜佳杞.初中德育实效性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22-23.

[4]刘海云.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6):148.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
初中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