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城市智能化便民交通系统应用

2020-04-20汤孝雷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化

摘 要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交通压力随之增大,人工管理的城市交通系统对处理大范围、高密度的交通拥塞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体系的逐步完善,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这对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起到了突出作用。智能化交通系统借助各种先进技术,从信息数据的整体角度出发,对交通资源进行更为合理准确的配置

關键词 城市交通;智能化;便民交通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更加复杂,所带来的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愈发突出,仅仅依靠增加交通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大规模交通网络规划及建设完成后,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难题。智能化技术综合了遥感测绘、地形感知等功能,早已被发达国家运用于城市交通运输规划之中,并在减少道路拥堵、提升通行质量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1城市智能化交通系统概述

公共交通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于大城市,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能否有效运转。若公共交通的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则会阻滞未来城市的发展;而公共交通的发展领先于城市发展超过合理范围,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且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是否相适应,将对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产生很大影响[1]。

随着未来城市交通网络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显得格外重要。需要多种通信信息技术的支持,包括大数据、云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使得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更进一步,交通信息的整体把握性更强。行人掌握交通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即便是在完全不熟悉的环境中,也能借助实时信息统计的数据避免出行拥堵。

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最初来自于美国的一些设计理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一些车辆采用了摄像头加传感器的设计方案,不仅能采集道路信息,而且可以将信息上传,初步实现了车辆交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目前,交流流量密度大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智能交通已经广泛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出行的效率。我国的一些一线特大城市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智能化的道路交通调控体系,初步实现了对城市主干道的实时调配与指挥。

2便民出行公共交通系统构成

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的交通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智能交通系统的出现就是为了使交通流量更好地适应各种交通场景。便民出行公共交通系统,是在优化公共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理论,把多种先进技术科学集成,形成具有信息服务、智能化调度、网络通信、公交电子收费等集为一体的、功能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2]。

3加强城市智能化便民交通系统应用措施

3.1 加大投入,推进基础建设

从提高未来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适应程度的角度出发,在符合当前城市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自身财政状况,适当加大公共交通专项资金投入,用于新设施建设、老设施改造及维护。如增加运营车数量、对现有公交站点进行改造等,使其能适应城市发展带来的公共交通需求增长;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及公共交通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密度和信息化水平,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一体化程度,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由线到面的转化;合理增加对公共交通企业的补贴,完善补贴制度,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的活力及韧性,推动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3.2 科学规划,提升服务水平

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有效考量当前交通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公共交通整体布局,保证各条线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政府应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共交通的优先级,对基础设施、线路布局、经营管理、企业规章等进行必要的规划。此外,系统运能的评价结果为部分适应,与万人车辆拥有量等指标的评价结果相冲突,这是由公交运营效率偏低所致。应从硬件、管理、技术等方面提高公交运营效率,提高公交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加快公交大数据平台建设,优化公交运营,提升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加快相关公共交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以国家铁路枢纽为节点、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基础的综合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强化各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加强对公共交通优先车道的监督管理,并以共享单车等慢行交通方式作为补充,在加大公交服务子系统运能的同时逐步提高公交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营速度。

3.3 加强宣传,建设绿色交通

公共交通出行的主体是人,在保持公共交通普惠性、舒适性的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出行优势及绿色公共交通的宣传力度,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向公民宣传选择公共交通对方便出行及构建绿色城市的必要性,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提升公共交通在公民心中的地位,使未来有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作为首选出行方式。同时采取加大燃油和车辆购置征税力度、提高停车收费、限时限路禁行等措施限制私家车的发展,调节公共交通与非公共交通之间的平衡。

构建公众与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沟通平台,加强公众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提升公民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完善节能减排机制,政企联合不断健全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制定节能减排管理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公交企业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并给予适当政策优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加强绿色公交相关硬件部署,提高新能源车使用比例,并不断完善新能源车配套设施的建设布局[3]。

4结束语

便民交通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改变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滞后的现象,智能交通系统也将成为未来交通管理的中流砥柱,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

参考文献

[1] 宋志强,谢丽萍.“互联网+公共交通”智能化提升的对策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17,(5):61-66.

[2] 朱弘戈,杜豫川,任大凯.智能交通与大数据[J].中国公路,2018,(22):22-25.

[3] 陆化普.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技术的发展[J].科技导报,2019,(6):27-35.

作者简介

汤孝雷(1977-),男,湖南韶山人;学历:本科,助理工程师,现就职单位:韶山市交通运输局,研究方向:公路交通运输。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水泄不通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智能化要颠覆什么?
城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的研究与应用分析